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024-10-23 00:00:00贺斌
科教导刊 2024年25期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信息容量大、知识面广及课文体裁多样等特点,传统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主,知识点较为零散,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差异明显。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文章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入手,探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期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5.041

Overall Teaching Strategy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Unit

HE Bin

(Liangzhou District Huangyang Nine-year School,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al subjec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rge information capacity, wide knowledge scope, and diverse text genres. Traditional teaching mainly focuses on knowledge explanation, with scattered knowledge point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 learn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Whole unit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learn, understand, and master knowledge more deeply, which help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ir learning. Starting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overall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uni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verall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unit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unit based teaching.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whole unit teaching; strategy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主张按照单元的方式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教学,为学生呈现更丰富、更直观、更系统的知识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还在于其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设计具体可行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1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1.1 实现触类旁通

单元整体教学主要是将几篇课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施资源整合式教学。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串联性学习,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旧知识的帮助下理解掌握新知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背诵记忆类知识,且这些知识十分琐碎,即使通过背诵的方式记忆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逐步淡忘。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将有一定关联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处,让学生通过“串联知识”的方式在大脑中构建知识体系,使知识不再零散,进而在记忆时可以增加“触点”,即使经过时间的推移出现淡忘情况,但还是会在某一知识的“触动”下快速想起,灵活运用。因此,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增强学习效果,为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助力。

1.2 提高教学质量

单元整体教学特点突出,其一是以单元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内容虽多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某一样或者多样知识。其二是以整合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可以实现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向学生讲授更多知识,传递更多思想,有助于教学效率提高。其三是以探究式学习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度学习,能与教师互动交流与讨论,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热烈,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增强,自然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多被动学习,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多主动学习,且教师多以启发式、引导式、鼓励式方法促进学生分析和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有明显的优势。

1.3 帮助学生深化认知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次的修编与完善,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单元形式,每个单元内的课文篇幅基本相同,且课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具有相同的主题,或阐述同一个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材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师单元整体教学准备工作量,提高单元整体教学实施成功率,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使学生可以快速抓住单元学习重点和难点,把握适合的单元整体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单元整体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与成就感,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还是帮助学生深化学科认知的重要帮手,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1 树立单元整体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需要树立整体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在做教学设计时将整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并基于整体教学整合教学资源,而不是单单关注某一个知识点或者课文教学。整体教学观念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主张系统性教学,同时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中,教师以单元整体教学观念做教学分析,知晓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为单位,通过整合单元内《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内容,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1]。与此同时,为提高教师的单元整体教学能力,强化单元整体教学观念,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教研学习,集体备课,学习优秀教师的单元整体教学经验和思想,学会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也将明白单元整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从整体视角分析、寻找单元主题,关注各个单篇文章之间的关联,进而以串联、相关、重组等方法看待单元内的每一个知识点。本单元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主题设置了三篇课文,教师以此主题为教学研究切入点,探究三篇课文之间的关联与相似之处,然后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以对比、深度、分析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2.2 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灯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同样如此,也需要重视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起点。与此同时,教师需注意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将单元内各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简单罗列,而是要先找出单元的学科概念,然后确定具体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中,教师依据单元的学科概念“借助写作背景资料,深入体会爱国之情”来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2]。目标一:学生应通过预习主动学习单元内的生字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这些生字词的具体含义与运用方法。目标二:应依据课下注释及一些学习辅助资料,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心体会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浓浓爱国之情。目标三:按照导学案内容要求,通过互联网搜索与单元内《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等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从而对单元内知识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为课堂知识学习做好准备。目标四:询问父母及老一辈的亲人,网络查找收集更多与家乡相关的各类信息,并将其与写作融合,写一篇名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确定以上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后,教师才能依据目标设计课程教学,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取得预想的单元整体教学成效。

2.3 科学进行单元的选择与运用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已经形成以单元为单位的排版模式,教师可以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单元设置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一切教学服务皆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学习意识,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系统学习相关知识。鉴于此,教师应从教材中选择适合的单元作详细的单元整体教学示范,教授学生单元整体学习方法。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第一单元的整体教学经验积累与问题分析,发现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后,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以第二单元为例,讲授如何进行单元整体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单元整体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本单元以“自然科技”为主题,课文内容皆与自然科学有关,内容符合小学生的探究心理,能激发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个语文要素开展教学活动,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明白每一篇课文的侧重点皆不同,需要学会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以发散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3]。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和权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出问题,可以相互回答问题,并将问题答案汇总形成知识内容或者写作素材积累,并在“我的奇思妙想”写作中将想法变为文字,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经过以上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导与启发,学生将逐步形成单元整体学习意识和习惯,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流程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流程。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应以精读、略读等方法指导学生高质高效阅读,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顺利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皆是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因此,教师在选择整体阅读方法时选择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精读,可以让学生在灵活阅读与对比中发现民间故事的特点与特征[4]。对《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与《牛郎织女(二)》和快乐读书吧中的《从前有座山》进行精读对比分析时,还发现这些故事是可以“缩写”的,缩写后的故事并不影响整体表达思想。此时,教师组织学生略读课文,让学生可以在快速略读中抓住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在单元内文章的对比分析中找准民间故事的整体建构框架与方法,为写作“缩写故事”提供灵感与素材。总之,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单元内课文的体裁、题材、思想情感及教学目标等信息合理选择并应用适合的方法,以便于深度且具体地对比阅读,找出单元主题,确定单元核心思想,写出符合单元习作要求的作文,提高单元整体学习质量和效率。

2.5 通过对比内化单元知识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将具有相关性的课文整合到一处,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单元内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是因为单元内课文具有相关性,所以学生会在单位时间内学习到许多相似知识点,此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对比,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相似知识点的不同之处,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会探究与比对知识,发展形成语文素养。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教师此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对比与讨论的方式来深入剖析课文内容,理解父母之爱。本单元中的第18课《慈母情深》与第19课《父爱之舟》皆是描写父母之爱的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先将这两篇课文进行对比,学生发现第18课《慈母情深》主要讲述的是母亲对“我”的爱,主要以细节描写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之情[5]。第19课《父爱之舟》主要讲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将儿子对父亲的崇拜与感激之情深入表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父母之爱无私,孺慕之情无暇。在对比两篇课文后,学生对“父母之爱”形成深刻认知,这些对比感受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单元内课文的内容,进而形成浓厚的情感,然后在“我想对您说”的习作环节有情可表,有话可说,写作出富有情感与内容思想的好文章。最终,学生通过对比获得丰富知识与情感积累,会助力学生内化知识为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不断进步。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提高学习效果。但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整体教学观念,然后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此后合理应用适合班级学生的方法。同时,因教材中知识内容非常多,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单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此外,通过对比进一步内化单元知识,还可以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瑞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3):45-47.

[2] 李静雅.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5):81-84.

[3] 王照.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4(6):126-128.

[4] 苏娇娇.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5):164-166.

[5] 赵淑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