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维”融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4-10-23 00:00苏杰
科教导刊 2024年25期

摘 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激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科学制定评价体系,使其符合新一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课题。文章坚持全面性、科学性、动态性、个性化原则,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出发,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建立起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实情的评价体系构建路径,以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五育并举;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5.006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Dimensions

SU Jie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motivating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ow to scientifically develop an evaluation system that mee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students is a major issue facing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Analysis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comprehensiveness, scientificity, dynamism, and individualization, starting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using diverse evaluation tools and methods, fully leveraging the role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chools, and teachers, establishing a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ve promotion mechanism,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that is in line with the reality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cultivating more and better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Keywords developing five types of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college stud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e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要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评价推动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素质,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1]。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与时俱进地调整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助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

1 新时代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 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五育并举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2]。在加强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基础上,要培养具备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优秀人才。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针对性地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人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也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必要措施。

1.2 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化管理的现实需求

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传统的教育管理往往局限于学术成绩和简单的考核指标,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高职院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教学方案和管理措施,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教育管理[3]。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展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资源,提升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1.3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方式

在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中,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4]。在评价体系中,学校可以设置各种奖励机制,表彰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发展。此外,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和支持。通过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促使他们发现并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努力。

2 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原则

2.1 全面性原则

评价体系应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确保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在实践中,德育方面涵盖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智育方面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方面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美育方面评价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劳动教育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实践能力。全面性原则的贯彻执行,能够确保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5]。

2.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基于科学理论和教育学原理,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评价指标应符合教育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体系应尽可能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评价和随意性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表现。评价过程应严格遵循科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排除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可信,从而保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评价依据和支持。

2.3 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具有动态性和时效性,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实践中,评价指标和方法应随着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特点,同时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使评价体系更加灵活和有效。

2.4 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要求评价体系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在实施过程中,评价指标应ZHj3W/I13q9dV6OEnSxNXqgdZogbZCDvXp4S9tvW/To=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确保评价内容和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学生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构建“五维”融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路径

3.1 以德为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评价

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要将德育工作置于教育评价的核心地位,通过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考核范畴,其中包括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情况。通过思政课程成绩、德育基本素养成绩等指标来评价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水平。其次,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社会责任感。例如,诚信、正直、勤奋、守纪、爱心等品质,以及对社会公德的尊重和遵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表现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评价体系还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和社会公德观念,如学生的政治立场、法治观念、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全面考量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表现和成长。最后,评价体系应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对于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应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采用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以智为本,完善学生文化技能素养评价

完善学生文化技能素养评价的核心在于充分考量学生的学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针对学生的学术水平,充分了解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和科研项目参与等,以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科能力。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文化技能素养,可采取分阶段的考核评价方法。在入学阶段进行入学测试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在学习过程中,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学业评价,包括期中考试、课堂表现等形式,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业水平考核阶段,可以进行学年终结或学业年度评定,综合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科素养。

3.3 以体为基,注重评价大学生的身心素养

体育活动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改善情绪状态。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应考虑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和运动技能测试等方面,以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鼓励他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内容,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其心理韧性。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项目,如体质测试、心理测评、健康问卷调查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同时,也应关注个性化的评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4 以美为要,评价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采用艺术欣赏、文学阅读、音乐鉴赏等方式,加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水平。评价体系应包括艺术作品创作、艺术表现能力、艺术鉴赏水平等内容,以评价学生的审美素养水平。人文素养涵盖了对人类文明、历史文化、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应包括人文知识考核、人文活动参与、人文价值观培养等内容,以评价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同时,评价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应注重多样性和实践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评价项目和方式,如参观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参与、文学创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5 以劳为重,重视评价大学生的劳动实践素养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强化他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在实践中,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相关活动,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为此,应充分考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全面性和多样性,设计多样化的评价项目和方式,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校劳动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学校还应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制订具体的大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清单,例如,参与社会实践、校内工作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应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奖励表彰,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劳动实践,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引导。

4 结语

在“五育并举”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研究,不断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基金项目:2022年“五星闪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计划(22Z300)。

参考文献

[1] 李敏.大学生美育增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3):32-36.

[2] 陈燕.数字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3):61-64.

[3] 王璐,吴昊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分析及评价体系设计[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3,40(3):111-118.

[4] 易招娣,孙雯雯.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逻辑、评价体系与实践场域[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3):20-30.

[5] 赵琪.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1):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