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而学生管理培养模式的创新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并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学生管理培养新模式,从而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鉴于此,文章从学生特点入手,探讨了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以期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学生;管理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47
Innova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ode und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HEN Sha, TANG Chaonan
(Sichuan Technology & Business College, Dujiangyan, Sichuan 611830)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nd the innova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ode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necessary to bas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guide, actively explore and construct a new model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with distinc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improv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 mor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society.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explore innovative ideas for student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odels unde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help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student; management training mode
现阶段,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联系愈发紧密,这要求学生管理培养模式必须贴近市场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研究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能,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特点分析
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深刻影响着学生管理培养工作的开展。首先,职教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他们入学就带着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期望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其次,职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1]。再次,职教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这为开展项目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职教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但人生阅历相对不足,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职教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他们更加关注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匹配度,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综合来看,职教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求学生管理培养工作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实践育人,方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2.1 导师引领,强化师生互动
在职业教育体系下,为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引领作用,职业院校可以推行导师责任制,每位学生都由一名专业课教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形成“双导师”管理培养模式。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职业发展路径。同时,导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互动,可以通过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职业沙龙等活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2]。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导师可以组织开展补习答疑和学业辅导;对于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导师可以提供项目指导和资源支持。通过导师引领和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还能够实现学生管理培养的精细化、个性化,引导学生找准职业发展方向,为其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2.2 实践驱动,提升应用能力
在职业教育体系下,职业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和实践。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合作开发专业课程、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等。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设备,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流程,积累实际工作经验。项目化教学则是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协作、方案设计、产品研发等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其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职业院校还要重视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搭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与他人切磋交流,相互借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
例如,某机械制造专业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当地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承担产品设计、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任务,并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通过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数控技能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学生在备赛过程中钻研技术、攻克难题,在比赛中展示风采、斩获奖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在校企合作和实践驱动的双轮驱动下,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未来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文化浸润,培育职业精神
在职业教育体系下,职业院校要着力营造彰显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环境育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方面,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体现职业教育理念的标识、雕塑等文化景观,在教学楼、实训车间等场所悬挂名人名言、职业格言等,营造积极向上、励志进取的育人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职业体验日、技能大比武、优秀校友报告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同时,职业院校还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3]。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诚信、敬业、合作等职业道德准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技术能手等来校开展讲座,分享职场经验和职业成长历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职业楷模的魅力。
例如,某护理职业学院在校园内建设了“南丁格尔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南丁格尔雕像,雕像底座上镌刻着南丁格尔的名言:“护理是一门艺术,而且是所有艺术中最高尚的艺术。”学校每年都会在“5·12”国际护士节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表彰优秀护理工作者,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同时,学校还开设了“白衣天使”系列讲座,邀请优秀护理工作者来校作报告,分享护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十分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常6YJx2WW6OjJuvF1OjcPK4YzpODE1CHLs3OzNLql2KH4=常穿插职业礼仪、职业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在实习实训环节,学校与多家医院开展紧密合作,搭建“医院—学校”双元育人平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还要主动向优秀护士学习,感悟“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护理职业精神。
2.4 科技赋能,推动智慧管理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管理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一方面,学校可以构建学生发展大数据平台,采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等各方面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职业能力、心理健康等进行多维度画像,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困难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辅导和个性化教学[4]。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设智能化的学生管理服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务和管理服务。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平台选课、查询成绩、申请奖学金等,实现自助式服务;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布置作业、开展在线答疑、进行学情分析等,实现智慧教学;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学生动态,开展远程互动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智能平台还可以支持多元的交流互动,如学生与导师之间、学生与企业导师之间随时开展远程交流,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和成长空间。
例如,某职业院校建设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平台通过整合校内各类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学生发展画像和预警。辅导员可以登录平台,随时查看学生的考勤记录、学习成绩、实习表现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同时,学校还上线了学生服务App,学生可以通过App进行选课、缴费、请假、评教等,享受智慧校园带来的便利。此外,学校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做到精准防控、关爱服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利用科技赋能促进育人模式变革,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实效性、精准性,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助力。
2.5 协同育人,构建多元生态
在职业教育体系下,职业院校要主动打破学校教育的边界,吸纳多方力量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学校要与学生家庭密切配合,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深入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困惑与对策。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成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地方开展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等,服务地方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要放眼全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模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
例如,某高职院校积极构建“校政企社”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当地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产教融合集聚区,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学校根据产业需求设置专业,与园区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随后,学校还成立了“智能制造产教联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同时,学校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德国高校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换等项目,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引进了澳大利亚教学标准,对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企政社多方协同、中外交流融通的育人生态中,学生享受到了多元的教育资源和成长机会,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争抢的“香饽饽”。协同育人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创新,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多元办学格局,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培养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这种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还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深度思考。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构建一种更加灵活、多元、个性化的学生管理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了解市场动态和人才需求,确保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拥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吕玉国,赵蓉,李艳琼,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0):233-235.
[2] 张智研.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山西青年,2023(5):184-186.
[3] 宋金照.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途径探究[J].山西青年,2022(15):169-171.
[4] 林继彬.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创新策略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2(4):27-29.
[5] 刘宝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0):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