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过程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护理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全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号召,更好地满足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方案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未来继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34
Reform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Mixed Teaching of Pathogen Biology
and Immunology Experiment
HONG Wei, LIU Fuyong, LI Xuejiao
(Sanquan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lended learning mod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s important course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 experim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nursing application abi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national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and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new nursing tal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form plan of mixed teaching of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 experiments and its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eaching models and improving cours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athogen biology and immunology experiment; blended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ffect
在我国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中,护理专业仍占据紧缺专业的地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品质[1]。加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因此,重视护理专业各学科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技术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护理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是新乡医学院针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课程内容为护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验课,实验环节不仅验证了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还是对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团队协作及职业素养的全方位锻炼,与其未来在职场中的实际表现紧密相连[2]。然而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限制了学生有效地内化知识,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精神[3]。因此,有必要对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随着全国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优质的线上资源不断得到扩充。许多经过精心设计和验证的教学改革模式在不同理论课程教学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4-7],我们也需要积极探索实验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有效融入实际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切实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为其在未来职场的表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1.1 实验内容简单,教学模式单一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培养其“有菌意识”和“无菌操作观念”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安全防护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基本以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8]。例如,免疫学实验部分通过向学生提供已知的抗原和抗体,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标准步骤进行对流免疫电泳实验,最后直接观察结果即可;病原生物学实验部分则提供已知染色结果的菌种,让学生复现革兰染色过程;再或者提供已知的灭菌方法和时间,让学生验证灭菌效果等。诸如此类的实验内容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学生只需要机械地重复实验操作步骤即可。这样的实验安排使得整个实验教学内容显得零散杂乱,在一次实验课堂中包含两至三个实验内容,实验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内容缺乏系统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教学内容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教师通过PPT将实验教材中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结果等信息单向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围绕着实验教科书展开,在听讲结束之后,学生会按照书本上的步骤重复实验过程来验证已知的结果。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缺陷,即没有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当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1.2 学生学习兴趣偏低,操作能力薄弱
在本校的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的课时设置仅为32学时,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课时相对偏少,并且整体教学进度较快,因此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在学习初期,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于首次接触的实验工具和操作步骤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学习热情。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实验操作复杂性的增加,受限于现有教学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不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出现实验失败时,其内心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导致其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对实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但教师往往很难关注到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1.3 考核评价方式不完善
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也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9]。传统的实验课程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主要依赖于笔试考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辅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显著的局限性。笔试考试主要测试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非实际操作技能或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笔试成绩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实验操作的真实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升状况。同时,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通常较为固定,导致学生无须深入思考,只需简单誊写课本内容并记录实验结果即可。而且由于实验课程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即使实验失败,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查找到正确答案并记入报告,而不去深入挖掘其实验失败的原因。此外,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以上这些问题均不利于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操作情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也很难全方面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因此,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也限制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现有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通过引入新型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以及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发展。
2 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实验内容
我们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等过程。同时,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具创新性的学习体验。因此在新一届学生的实验授课过程中,教学团队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10]。该教学模式将在线教学的便捷性和传统教学的深度相结合,充分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本教学团队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优化,在保留一些基础实验的同时,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教学团队遵循课程目标、教学大纲以及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每一节实验课进行了深入的教学设计,优化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以构建具有“混合”特色的实验课程内容。这样的改革措施,旨在不断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具体来说,设计为“混合”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课前,教师向学生发布线上自主学习清单,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堂云平台分享课程PPT及优质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利用众茂云校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学生在线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增强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布置分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PPT等材料在线下课堂上进行学习经验分享,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及线上所学内容自主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到了“线下”课堂,教师会随机挑选小组进行PPT分享,并组织全班讨论评选出优秀实验的方案,最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验证。课后,借助线上平台发布作业及视频资料,方便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细菌的革兰染色实验为例,学生在前一次课已收集培养了生活中的细菌样本,如手机、皮肤及空气中的细菌。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自学革兰染色的原理及实验操作,并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模拟实践。到了线下课堂,学生观察自己培养的细菌,选择感兴趣的样本进行革兰染色和鉴定。此部分内容的调整整合了两个实验,形成了连贯的实验流程,还模拟了医院内病原菌收集与鉴定的实际工作。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染色完成后积极与其他小组交流讨论,显著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再如在消毒灭菌实验中,经过线上学习后,学生自主设计了消毒灭菌实验方案,并在实际操作后观察灭菌效果。待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并强调正确的灭菌方法和时间,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在生活或未来的工作中没有正确地进行灭菌操作可能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这种深入讨论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了“无菌操作”的观念,提高学生以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职业素养。
2.2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教学团队还进一步优化调整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引入了实验技能考试,占总评的30%,突出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强调学生操作规范和动手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其次,为了检验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应用价值的理解,理论考试占据总评的30%。此外,教学团队还对平时成绩进行了重新设计,占总评的40%,包括实验报告的书写质量、线上资源的学习进度、线下小组分享的表现,以及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实施情况。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方位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改革成效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本校2021级和2022级护理专业共计32个班的学生(=971)为研究对象,2021级学生(=463)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授课;2022级学生(=508)为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在教学过程中,确保两组相同的实验内容由同一授课教师进行教授。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笔试考试成绩和总成绩的差异来判断教学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比不同教学模式下两组学生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个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状态(如学习主动性、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操作技能和语言表达等)的满意程度。
3.2 研究结果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结果。将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绘图后,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笔试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改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见图1。
两组学生学习能力和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对自身学习能力提升情况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实施课程改革后,确实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实验组对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见表1。
4 讨论
基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对高校护理专业学生操作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以及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本教学团队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实验课程的教学课堂,并对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和优化,对实验课考核评价方式进行革新,以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具创新性的实验学习体验。为了验证教学改革的成效,教学团队选取了本校两个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实验教学改革效果的满意度很高,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通过这些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质、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力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2023XJJG25)。
参考文献
[1] 龚海蓉,吴婷婷,王宪宁,等.基于护理行业人才需求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42-43.
[2] 刘洋,胡珏,黄晓蒂,等.“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临床标本致病菌分离鉴定综合实验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48):49-52.
[3] 李鹏,沈澍.独立学院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创新探索与实践——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为例[J].科技风,2023(28):133-135.
[4] 吕国平,戴军,吴淑慧,等.《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医学动物防制,2023,39(7):705-707.
[5] 王恒,吉杨丹,陈林,等.混合教学模式对药理学理论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J].科教文汇,2024(5):103-106.
[6] 杨巍,付海英,倪维华,等.基于“两性一度”采用对分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10):2238-2241.
[7] 苏琰,李融,蒋斌.基于SPOC和BOPPPS教学模型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6):1225-1229.
[8] 周艳琳,赵晓会,游永鹤,等.思政育人背景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融合的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3):616-620.
[9] 肖冬焱,袁世英,蒋智钢.基于形成性评价的病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16):2842-2846.
[10] 吕国平,戴军,吴淑慧,等.《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医学动物防制,2023,39(7):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