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寻

2024-10-23 00:00:00桑军帅路云生
科教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探寻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对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培养、劳动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劳动价值取向的把握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文章通过明晰劳动教育的架构路线,从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队伍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析劳动教育的路径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多元统筹协调,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劳动教育;组织实施;队伍建设;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30

Expl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NG Junshuai, LU Yunshe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ve educations" simultaneously. Exploring practical and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labor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spiritual outlook, improving labor skills, and grasping labor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structure and dire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path and mechanism of labo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rganizational implementation and team building. It improves the guarantee system, coordinates multiple aspects, and aim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labor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implementation; team building; practical approach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和推进劳动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探索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事关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高校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规划的重中之重。

1 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探索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已成为一项重点课题,高校应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组织领导、督导检查、宣传引导三方面进行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教学研究、文化宣传等方面搭建多部门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1.1 完善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筑构劳动育人新格局

在党委领导下,做好组织规划与体系建设,是高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前提。高校党委应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整体布局,将其作为一项重要议程,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党委领导、制度保障、全员参与的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全面的劳动教育实施格局。

1.1.1 坚持党委领导,完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2]党的正确领导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站位,立足人才培养全局,完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设立高校劳动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创新劳动教育运行框架和管理机制;将劳动教育经费纳入校方财务规划,保障劳动教育资金投入;建立配套的劳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应急与事故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劳动教育有方向、经费有保障、安全有着落,推动劳动教育迈上更高的台阶。

1.1.2 强化制度保障,夯实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离不开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制度。在《意见》的指导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相关制度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过程,从督导体系到评价机制,从课程建设到实践平台,从策略的逐步调整到持续优化,实现制度政策层面对劳动教育的全方位覆盖,使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有据可循、有纲可依。

目前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正稳步推进,南京理工大学设计“面向专业成长的劳动教育指南”, 依据不同学科专业设立了具体的劳动教育记录方案和风险防控预案[3]。上海财经大学致力于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制订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4];西安交通大学出台《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探寻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尊崇热爱并投身于劳动实践中”[5]。通过政策引导,各高校已经开始建立更为全面的教育体系,形成了劳动教育平台更为广阔—督导体系渐趋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有效的良性循环。

1.1.3 明确责任主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平台

明确多元责任主体,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整合,构建以学校为抓手、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三者互动互融的协同劳动育人模式[6]。在高校层面,要引导学生把握正确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在思想意识层面将劳动的价值意义深植于师生心中;在家庭层面,家长要转变“唯分数论”的观念,通过言传身教鼓励利用课余时间多动手参与家务劳动,亲身体验劳动价值;在社会层面,各级政府要完善政策指引,链接社会资源,推动校企联合开展劳动教育,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基地。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基础性引导,家庭和社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有力的后勤保障,各方需各司其职,共同为劳动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育人平台。

1.2 优化劳动教育督导检查,健全育人反馈评价体系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研究》一文提到,“坚持问责、关注绩效、加强和深化教育督导对教育质量的评价、监督、指导作用是各国的一项主要国策”[7]。高校要将学校劳动教育效果纳入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办学评价的关键要素之一,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强化督导检查及其正向反馈作用。

建立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衡量劳动教育开展成效的标尺[8],可准确诊断劳动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需要考虑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让评价体系在督导过程中“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做得到”。首先,要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从多角度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多元综合评价。其次,在评价方式上,高校要建立劳动育人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相结合的动态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劳动类型、劳动时间、劳动技能等结果性评价要素,还要注重劳动意志、劳动态度、劳动认知和自我劳动角色认同等过程性评价要素。最后,在评价主体方面,也要取缔单一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行企参评”等多主体参与模式,使评价体系真正实现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督导目的。

1.3 增强劳动教育宣传引导,厚植学生助劳助力情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高校作为宣传工作的主阵地,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劳动教育宣传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探索创新型劳动教育宣传模式,搭建劳动教育网络宣传矩阵,做到广宣传、频宣传;另一方面要做到因势利导,扩大正向宣传效果,及时跟进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推广先进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在高校乃至全社会营造热爱劳动、歌颂劳动、珍惜劳动的良好氛围。

2 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基石。高校应当提高精度、夯实根本、拓宽思路,形成劳动教育合力,通过开展劳动课程评优、举办劳动教育论坛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思想理论深刻、业务技能熟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让教师以身作则,带头劳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劳动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同感。

2.1 以开展劳动课程为抓手,提高劳动教育精度

当前高校通识课程大多围绕德育、体育、美育展开,劳动教育课程安排有所欠缺。高校应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侧重的劳动教育任务,因材施教,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实施方案,构建“劳动+思政”“劳动+专业”“劳动+实践”的劳动课程模式,培养劳动复合型人才。

一要增设劳动教育类通识课程。首先,要将劳动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纳入培养方案,精心策划课程内容,开发实用教材,制订科学的课程大纲和评估标准;其次,注重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确保课程内容讲好、讲透、讲生动;最后,将思政课程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

二要实现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高校的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高校可以在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弘扬劳动精神。通过专业课程实践引导学生对劳动进行理性认知,在专业实践中自觉应用,这才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三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高校要搭建多元劳动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校内可安排学生到食堂、图书馆等场所体验劳动实践,维护教学楼宇、宿舍环境的卫生。校外引导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社会价值。

2.2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夯实劳动教育根本

《意见》提出,“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8]。为建设体制完备的师资队伍,高校应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纳入师资队伍整体建设中加以全面考虑,专兼职教师结合授课,并对讲授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

高校应同时构建完备的劳动教育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要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完善评价标准,夯实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参与劳育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优化教师聘任、选拔和淘汰机制,通过严格的督导体系保障教育教学的开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教育人才队伍。

2.3 以劳动教育论坛为平台,拓宽劳动教育思路

劳动教育论坛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对营造劳动育人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代表开展劳动教育主题讲座,对劳动的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师模范的引领下实现劳动育人目的,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

劳动教育并非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充分整合资源、多元协同配合,从顶层设计、专业融合、文化宣传、实践资源、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发力,充分践行“以劳育美、以劳砺志、以劳赋能、以劳树德”的理念,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多措并举,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信作者:路云生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2020FDZ01);山东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科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2021F06)。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10):7-11.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中国教育报.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用劳动塑造学子精彩人生[EB/OL].(2020-06-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19/202006/t20200628_468755.html.

[4]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打造劳动教育特色模式[EB/OL].(2020-06-1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72/202006/t20200619_467042.html.

[5]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个坚持”深入推进劳动教育[EB/OL].(2020-12-07).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215/202012/t20201207_503920.html.

[6] 方蕾,刘艳晴.“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践行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5):125-128.

[7] 任国友,曲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研究[J].劳动教育评论,2020(1):56-69.

[8] 于秋叶,于兴业.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质量评价的四重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