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

2024-10-23 00:00李俊彩
科教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简单灌输、内容不成体系、缺乏科学评价系统等。推动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抓手,以统筹协调、系统规划为支撑,以教学方法、理念改革为手段,以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智能化、协同化、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12

Research on the Rout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New Era

LI Juncai

(College of Marxism,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Develop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s necessary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uch as the simple knowledge infusion, unsystematic content and lack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new era, based on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we should depend o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systematic planning, us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reformed ideas as the means, and teaching effects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iming to facilitate the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

“理念要根植于思想才能指挥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每一步都依赖于具有良好生态文明意识的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教化培育生态文明意识。”[2]生态文明教育即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紧密相连的关系出发,引导人们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思想认识,自觉践行绿色文明习惯的教育引领。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全面培育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坚定不移地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3]。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培养绿色生活习惯,这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故而,廓清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发展方向,研究其实践向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第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尚停留在教条灌输的层面上,缺乏巧妙的教学设计,很难吸引学生。总体来看,教育手段较为陈旧,以教师说教为主,较少涉及出现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底层逻辑,内容简单直白,质量不高。过于套路、僵硬的生态文明教育缺乏感染力,常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情景,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关注有限,甚至心生抵触。这导致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呼声很高、实效却差。

第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散乱,不成系统。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各学院各专业同心协力,设计合理的教育体系。受限于客观条件,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主体是思政课教师及学工队伍,以思政课堂和部分学生活动为主要阵地,本硕博各学段、各专业课程虽都有涉及但各自为政,缺乏全局性的教学规划,所讲内容也较为零散,知识碎片化严重,未能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生态文明教育系统。长此以往,不仅生态文明教学实效难以突破,也将阻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

第三,尚未形成科学高效的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质量高低、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与否很难进行简单直观的量化,部分高校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但只能检查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真实反映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实际效果。也有一些高校“运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素养”[4],但普遍适用的科学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2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向度

2.1 智能化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时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也给生态文明教育带来了机遇。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走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要充分运用电子媒介,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扩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传播渠道、开拓绿色生活引领新阵地。此外,要与时代技术同频共振,不断探索网络智媒与传统课堂深度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构建时时可学习、处处皆课堂的全时空德育大格局,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智能高素养生态践行者。

2.2 协同化发展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多元化德育主体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高校作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依托,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结合学校优势学科,组建以校宣传部牵头、教务处统领、学工部协调的联动全校各部门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改革领导小组,党政齐抓共管,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不断加强校际合作、学校内部各学院跨学科合作,联合备课、集体备课,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嵌入各门课程,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实践思政”的有机统一体,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大思政格局。

2.3 一体化发展

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养成,离不开一以贯之的课程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缺乏对大中小幼各学段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化设计,也没有各学段开展交流合作的良好渠道,导致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混乱甚至部分缺失,构建各学段一体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要求。因此,必须打破学段壁垒,发挥高校思想引领作用,组建大中小幼各阶段教师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研究团队,聚集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攻关,促进各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中小幼生态文明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型工作平台,实现多层次结合。高校尤其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相关知识并形成整体性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生态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

3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路径

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走深走实,要以铸魂育人为指引和价值旨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逻辑起点,以协同育人为抓手,以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以统筹协调、系统规划为支撑,以教学方法、理念改革为手段,以行为实践为目的,营造学科交叉、有机融合的生态文明教育氛围,最终实现涵盖高等教育各类型各学段,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系统整体设计。

3.1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础,提升学生生态素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中国生态文明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大学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从而养成保护生态、节能降耗的绿色生活习惯,自觉担当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责任。

高校要紧扣育人目标,坚持科学编排、巧妙融入、有机浸润,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准确、讲清楚、讲彻底,切实提升育人实效。首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师培训,从系统性、原创性和实践性的角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各门具体课程,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其次,全面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典著作,通过专题授课、学习讲座等形式向学生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发端、思想精髓、重大意义与未来愿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帮助学生厘清生态文明观内容,理解生态文明内核。再次,科学设计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布局,全面覆盖各学科各学段,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学习氛围,提升铸魂育人作用。

3.2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讲好“绿色中国”故事

推动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课堂听众变为课程主人翁,通过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实现知识内化,进而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案例教学比传统教学具有更生动、更富感染力等优势,深入挖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能够大大增强教学实效。

截至2024年3月,生态环境部遴选了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这些基地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中国故事、中国奇迹,也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案例宝库。结合这些生态建设资源及高校地方特色,可以设计制作教学专题:如“荒漠变森林的塞罕坝精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担当”“绿色核电魅力烟台的发展密码”等。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的“大水漫灌”,让学生在直观的案例、视频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产生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加深对生态文明的关切。

3.3 以行动为落脚点,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走深走实必须组织体验式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能力培养途径,打造主题鲜明的实践课堂,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氛围,促进知行合一。

体验式实践教学包括且不限于组织学生前往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参观调研、面向社会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参与“保护海洋生态”“植树造林”“减少白色垃圾”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在绿水青山的美好环境之中,在热火朝天的亲身体验参与之下切实感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改变。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生态实践环境,研究证明,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创造条件,学校的生态文化环境建设影响着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观[6]。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班级环保活动,制订校园绿色生活计划,定期展示学生优秀生态实践行为,组织校园植物挂牌认领,观察、管理校内动物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培育其生态文明意识,树立自觉投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的高尚情怀。

3.4 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

科学有效的评价系统不仅可以量化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状况,还能帮助高校更精准地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发展布局。具体而言,高校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进行量化管理,让生态文明教育有内容可测,有结果可评。高效规范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观测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过程,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良性发展。同时,可以结合评价数据建立奖罚机制,将优良生态文明实践与学生的荣誉挂钩,对不良生态行为进行一定惩罚,提升学生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的行动力。

4 结语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从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价值观念,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正在逐步完善:依托智能化信息技术,建立多元化、一体化的大生态教育格局;坚持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以信仰为基,以三观塑造为主线,运用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实践案例,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牢牢抓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内容,科学编排、有机融入、系统展开,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努力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素养,实现思想浸润、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全方位育人目标。

基金项目:烟台大学2023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与实践”(JYXM202307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 贾学军.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共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2-16(10).

[3] 骆清,刘新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理路[J].广西社会科学,2017(12):197-201.

[4] 罗琼.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青年群体生态文明素养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J].世界生态学,2021(2):218-229.

[5]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6] 耿明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