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研究

2024-10-23 00:00:00覃延长
科教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 新文科建设给高等教育带来机遇,也给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带来挑战,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赋予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新使命。文章分析得出,当前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在协同性、内容性、延展性、目标性等方面的问题日渐突出,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需重构建设理念、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模式、强化本土特色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流课程群;公共管理类专业;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0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urriculum Groups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QIN Yanchang

(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brings opportunities to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challenges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urriculum groups for public management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patriotism, modern governanc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is the new mission entrusted to public management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by the new era.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blems of collaboration, content, extension, and goal setting in the current first-class course group of public management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targete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 groups in public management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cluding restructuring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deepening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novating practical models, and strengthen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first-class course group; public management majors; local universities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引导高校汇聚优秀教师联合建设课程群,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新文科建设宣言》从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五个方面提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的深度融通,以及文科与理工农医科的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文科教育的自我革新。与此同时,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部署,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学科体系,以及培养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带来新契机,也提出新挑战和新要求。当前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程群建设面临诸如与新文科结合不够紧密、多元化教学手段不足等困境。因此,基于新时代公共管理专业的特征,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等理念有效融入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从顶层设计、理念等全方位重构一流课程群,优化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推动地方高校特色公共管理学科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亟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1 研究背景

新文科最早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提出,其核心在于新技术与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国于2018年首次提出新文科。课程群是为了完成某一共同教育目标,面向同一施教对象,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将有紧密逻辑关系的专业课程整合优化,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课程群是以单门课程为基础,由性质相关或相近的3门以上课程组成的一个相互照应、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连环式课程群[2]。20世纪60―80年代,国外现代大学课程为满足政府期待和迎合市场需求,过度专业化、职业化和碎片化,教育质量下滑的问题愈加凸显,政府和公众的问责随之而来。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博耶等倡导的整体知识观思想影响下,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开始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行动,重建本科教育,促进课程体系整合连贯化。国外高校的本科课程改革取得了较为丰富且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一方面,遵循教育根本目的一致性,课程种类丰富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追求课程系统的整体性,努力克服分科过窄的弊端,使越来越多的前沿知识被引入其中,实现课程价值增长[3]。国内本科院校对课程的改革相对滞后,2018年《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课程发展为基础的课程群建设,既与专业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紧密相关,又跟专业培养方案的完善和学科发展息息相关,是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4]。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对一流学科建设的作用,通过一流课程建设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助力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当前课程群的课程之间缺乏交融,课程模式缺乏系统性,专业的适应性不足[5]。已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及参考借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如在新文科背景下,专门针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针对地方高校的相关研究甚少。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可以丰富、拓展已有课程改革的理论与证据,推动开辟公共管理学科新天地。

2 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的协同性不强

地方高校由于课程资源、平台及学科人员等分属不同的二级院系,加上院系之间存在发展竞争的关系,导致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多为单独建设,授课教师之间缺少有效交流和沟通,跨学科综合课程较少,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深度融合、开放共享的学科课程群生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振效应不强。

2.2 课程内容碎片化

当前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四个回归”理念体现不够,课程内容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此外,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教材开发不足,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教材编写有待加强。

2.3 课程延展性不够

当前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体系普遍呈现扁平化特征,大幅度跨学院、跨文理、文工的课程,以及交叉学科课程较缺乏,学生自主选课的权限小,开放式教学资源体系尚未形成,从低阶到高阶的思维目标梯度不明显,课程的探究性和反思性不足,顶峰课程缺位,普遍缺少高质量的课外实践环节。

2.4 课程目标的侧重点有偏差

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培养目的性强,致力于为公共部门培育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但对学生公共服务精神和公共服务动机意识塑造力度不强,学生引领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5 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整体理论知识储备丰富,博士研究生学历比例逐年提高,年龄结构、专业背景等越来越优化,但仍存在缺乏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国际化程度低,且普遍缺乏行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

3 新文科背景下完善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的对策

针对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据新文科的新使命和公共管理类专业定位,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金课”,实现一流课程多样化,推动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高质量发展,具体对策如下。

3.1 重构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挖新文科与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的契合点,以解决新时代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为导向,突出时代特色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同时,落实“四个回归”和课程思政理念,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体系,为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2 深化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与多学科交叉融合

运用跨界思维,通过“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推进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学科与理、工、医,以及人文社科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依据市场需求、地方特色、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和原则,打造更能适应当下和未来地方发展需要的跨学科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打造横向联动与纵向梯度相融合的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体系。

3.3 加快新科技革命融入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

推广多元化教学方法,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地方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推动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在地方高校公共管理专业一流课程群中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提升。

3.4 探索开放式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教学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梳理公共管理课程知识点,利用新科技成果、新技术手段,重构学习成果导向、问题导向的课程体系,基于“互联网+智能”新型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积极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小班化教学,做到课内课外结合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合理借力借脑,打造“金课”,淘汰“水课”。

3.5 创新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的社会实践模式

新文科的人才培养强调以社会实践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基础) +校内技能实训(校内实践)+项目制实习(校外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的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模式,通过建设社会科学实验室带动实践型、应用型教学,通过实验模拟公共管理、社会治理及经济管理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从实务部门遴选优秀人才担任地方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公共管理一流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

3.6 强化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的本土特色

关注地方现实土壤,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践行本土化的发展道路,建设公共管理一流课程群,秉承“以学生为本,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产教融合、科教结合、校企合作、中外交流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跨越公共管理学科界限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塑造既有广博知识面又有知识深度的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3.7 构建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保障机制

一方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发力点,完善过程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和课堂内外表现的关注,丰富探究式、报告答辩式以及论文式等作业评价方式,强化综合性与非标准化评价,提升一流课程学习的挑战性[6]。另一方面,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加大对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学科群建设的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引导教师沉下心来研究教学,促进教学团队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达成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不断提升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地方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4 总结

课程群建设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对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等理念有效地融入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从顶层设计,理念等方面重新设计、优化课程体系,才能真正打造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为培养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和智慧。

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群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2021103)。

参考文献

[1] 饶娆.新文科教育理念下高校美育内涵的新拓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08):176-180,188.

[2] 周林兴,周丽,艾文华.大数据背景下图情档专业研究生数据素养教育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9):57-65.

[3] 孙芳,王凯.20世纪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变革的“遗产”——兼论对我国“金课”建设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0):6-10.

[4] 董翠香,党林秀,白永芳,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群建设与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3):95-99.

[5] 朝乐门,杨灿军,王盛杰,等.全球数据科学课程建设现状的实证分析[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7,1(6):12-21.

[6] 陈东旭,张敏,张冬.基于学习能力的地方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改进策略探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4):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