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高校强化基础研究的路径探索

2024-10-23 00:00:00白龙飞王艳艳
科教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 文章探讨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路径,分析了其在基础研究中的优势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以西南某电子类高校为例,探讨了行业特色型高校组织和加强基础研究的路径,包括统筹科研布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和聚焦前沿交叉领域等。呼吁行业特色型高校坚定不移地发展基础研究,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行业特色型高校;基础研究;科研队伍;考核评价;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6.001

Exploring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Basic Research i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ies

BAI Longfei1, WANG Yanyan2

(1.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2. Graduate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aths of industry-specific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 of basic research, analyzes their advantages and many challenges in basic research, and takes a certain electronics university in Southwest China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ways for industry-specific universities to organize and strengthen basic research, including coordin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ayout,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construction, optimiz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focusing on cutting-edge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Call on industry-specific universities to steadfastly develop basic research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untr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industry-characteristic universities; basic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s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根基,对培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把基础研究水平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1]。我国也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2]。尽管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成果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多项关键技术仍存在“卡脖子”问题。

行业特色型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生力军,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培养行业专业人才和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角色,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援。尽管如此,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科建设相对单一、学科交叉融通不够、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等,限制了它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探索能力和对行业长远发展的支撑作用。鉴于此,本文探讨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如何有效发展基础研究,以期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 行业特色型高校基础研究的现状

1.1 行业特色型高校的特点与优势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除综合性大学之外,面向特定行业、为行业服务的具有显著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高校[3]。这类高校也因此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首先,行业特色型高校在特定领域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和紧密的行业联系,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准确凝练底层关键科学问题;其次,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其优势领域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为开展高质量基础研究提供了优质的科研设施和平台支持,以及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此外,行业特色型高校能够与行业内企业、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基础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

1.2 行业特色型高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其优势学科领域具有学术积累、人才储备,以及产学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但在推动基础研究方面仍面临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科交叉融合不够。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此类高校学科数量相对较少,学科结构相对单一,且不同学科的发展建设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距[4],学科交叉融通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学科之间在科研组织、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科壁垒难以突破。此外,缺乏强有力的科研组织体系来统筹协调多学科交叉研究,交叉研究呈现 “自下而上”和“散兵游勇”的特点,这在学科交叉融通日益成为基础研究重要驱动的今天[5],逐渐成为行业特色型高校加强基础研究的瓶颈。

其次,基础研究氛围不浓。行业特色型高校由于学校发展早期定位的特殊性,在长期服务特定行业的过程中,其更关注行业的相关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而对基础研究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缺少对底层科学问题的总结和凝练。另外,部分高校的科研氛围更倾向于追求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基础研究的长期价值和意义[6]。在这种科研氛围导向下,科研人员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快速产出成果的应用研究项目,而不是投入更多精力在耗时长、费精力、成果产出不确定的基础研究上。

再次,基础研究人才不足。行业特色型高校虽然近年来也加大了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视和投入,但由于基础研究本身起步晚,科研架构转型慢,有组织科研程度较弱,缺乏优质的基础研究设施、平台和经费投入,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更是稀缺,在资源获取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导致基础研究发展缓慢。缓慢的基础研究成果产出导致基础研究经验缺乏,科研影响力严重不足,进一步导致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培养、引进、留住基础研究人才方面缺少引力,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学术评价体系不力。行业特色型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往往更倾向于应用研究和工程项目,基础研究的价值容易被忽视[7]。部分高校的考核评价系统过于注重论文发表、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等量化指标,考核周期较短,不符合基础研究“长周期”的规律。而且,在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基础研究的鼓励和宽容,出于职业发展、收入状况、投入产出现实的考虑,使得甘坐冷板凳、踏实做研究的科学家预期回报收益小。

2 行业特色型高校加强基础研究的措施

针对行业特色型高校面临的学科建设、人才缺乏、评价不利等问题,下面以西南某电子类高校(以下简称“西南某校”)在组织和加强基础研究方面所做的探索为例,提出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加强基础研究方面的路径。

2.1 统筹谋划科研布局,拔高基础研究战略定位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明确基础研究在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位置,认识到基础研究是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学校应将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围绕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和前沿科学问题进行布局,以期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西南某校近年来深入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科研结构,把“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提升到学校科研整体战略的高度,围绕激发重大科学问题,组建大平台、大团队,与各大集团、行业龙头组建科研共同体,开展系统性研究。持续完善基础研究项目、经费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助力基础研究提质、增效、减负。此外,学校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作为提升学校基础研究能力的抓手,从宣传动员、培训交流、申报指导、过程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细化全过程管理,并通过专家指导、学术交流、青年论坛等方式做好经验积累和“传帮带”。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基础研究组织、管理、服务,营造浓厚的基础研究氛围。

2.2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助推基础研究人才引育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注重基础研究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中青年科研人才。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设立科研创新基金、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等措施,激励科研人员投身基础研究,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西南某校近年来通过实施青年人才学术托举工程和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基础前沿培育计划,设立专项经费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具有原创性和学术性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在交叉学科领域探索布局,鼓励青年人才参与和投入基础研究,并有重点地超前培育未来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2.3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基础研究激励机制

行业特色型高校应从激励和考核两方面入手强化对基础研究人员的支持。一方面通过经济物质奖励、职称评定挂钩等方式鼓励科研人员进行长期、深入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与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相适应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指标[8],避免以论文发表数量或影响因子等量化指标作为单一考核依据。西南某校为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在职称评定体系中将承担基础研究的情况,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情况等作为重要的评定条件。根据基础研究“长周期”的特点,开展“预聘―长聘”的多元评价体系改革,在考核评价指标中重点考查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等代表性成果,从而减轻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的负担。

2.4 聚焦前沿交叉领域,打造基础研究“学术特区”

前沿交叉领域是多个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并探索解决复杂问题的学科领域。聚焦前沿交叉领域有助于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引领新的学科方向。一方面,行业特色型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在支持重点学科、培育新兴学科、扶持冷门薄弱学科方面下大功夫。另一方面,行业特色型高校应创新科研组织和协作模式,通过理工结合、医工结合、管工结合等模式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推动产生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西南某校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整体基础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特别筹建了“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作为“学术特区”,研究院聚焦基础研究与前沿交叉,采用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组建国际化、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平台,并率先试行与国际接轨的独立PI制+长周期的国际同行学术评估体系[9]。另外,西南某校近年来大力推动医工交叉研究合作,与省内多家一流医院和国内多家医疗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医工交叉研究院,搭建交叉科研合作平台,设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基金,不断强化交叉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和重点项目培育。

3 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基础研究的策略和路径。通过统筹科研布局,明确基础研究的战略定位,行业特色型高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科研人才的引育,将为高校的长期发展注入活力。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基础研究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和研究热情。聚焦前沿交叉领域,打造基础研究的“学术特区”,将推动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展望未来,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重视和投入,高校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和协作模式,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完善科研设施和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通过不懈努力,行业特色型高校将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美桂,李壮壮.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成效、问题及建议[J].科技中国,2024(2):42-47.

[2] 母小勇.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与大学基础学科的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23,43(23):36-47.

[3] 徐月红.行业特色高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分析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8):65-66.

[4] 朱桐,崔婧靓,高新华,等.行业特色高校交叉基础研究管理工作路径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4(3):108-110.

[5] 高月.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80-82.

[6] 张明卓.陕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7] 李灵.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创新路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3,23(8):61-65.

[8] 孔繁晔.中西部高校深化融通创新的限制因素、关联与改进[J].西部学刊,2023(19):135-139.

[9] 杨晓冬.为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贡献“南科大”方案[J].中国人才,2023(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