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4-10-22 00:00龚德升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7期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在语文教育领域,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展示、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增长见识,培养综合语言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核心知识定位

阅读《童年》,我们需要从新课标要求、教材要求和学生学情出发,梳理核心知识,使之转化为关键概念和能力。

知识层面:学生需要深入探究小说的主旨和艺术价值。这意味着学生需要理解小说背后的主题、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故事情节。

技能层面:学生需要掌握综合阅读的方法,包括精读、略读和浏览等技巧。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利用目录、序、注释等资源来获取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学生还需要运用个人经验与文本进行联系,以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同时,他们也应该具备撰写故事梗概、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与他人分享的能力,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学习任务:理解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主题等内容,把握故事的基本线索和情感表达。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承接、高潮、结尾等部分,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引导读者的阅读体验。对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进行解读,包括其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内心世界等方面,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

学生学情:六年级学生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基本的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但可能还需要教师帮助理解复杂的情节和深层次的主题。在情感认知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能够理解和表达一些基本的情感,但对于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可能还较为陌生。六年级学生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能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合作中可能存在一些沟通和协调的困难。

二、阅读活动课实施

(一)明确主题

针对《童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核心主题,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领悟这本书的精神内涵。

1.对童年苦难经历的深刻反思与记忆

在《童年》中,高尔基从阿廖沙的视角详尽记录了童年时期的种种苦难遭遇,如亲人离世、生活环境剧变等,这些情节凸显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伤痛体验。通过分析这些事件,学生能够体会生命的无常,并从中认识到生活变迁与失去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和生活启示。

2.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揭示

小说以阿廖沙身处的外祖父家为微观社会缩影,揭露了沙俄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和人性在艰难处境中的扭曲。小说通过对家族内部矛盾、社会等级制度以及人性善恶多面性的描绘,让学生洞悉那个时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并引发对当今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的深层次思考。

3.对美好人性的歌颂与向往

虽然书中不乏阴暗面的展现,但外祖母这一角色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象征着无私、仁慈、智慧和力量。小说通过对外祖母以及其他表现出善良人性角色的剖析,教育学生珍视并弘扬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从而激发他们对纯真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4.对个人成长与精神独立的强调

阿廖沙的成长故事是一部精神独立的奋斗史。他在不断遭受打击和挑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实现了从无知孩童到初涉世事少年的精神蜕变。教师应引导学生借鉴阿廖沙的经历,思考自己如何在逆境中锻炼意志,实现心灵的成熟与人格的独立。

5.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

即便小说中充满了苦难与挑战,高尔基仍然赋予作品一种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阿廖沙在饱尝人间冷暖之后,依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这传递给读者一种即使在困境中也要怀抱希望勇往直前的信念。这部作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坚守信念,始终对未来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二)活动导入

《童年》这部作品阅读中,选取合适的导读篇章对于引领学生步入故事至关重要。例如,“来到祖父家”这一章节因其生动细腻的开篇和对童年记忆的独特捕捉而特别适合作为导读材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播放反映主人公阿廖沙初到外祖父家的生活片段,如阿廖沙初次见到那些奇特的家庭成员或他观察周围环境的好奇心等,以此引发学生对作品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浏览书籍目录,通过标题推测各章节的大致内容,并依据插图揣测故事走向和可能的结局,这种方式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填写阅读报告单,从故事线索、人物性格和历史背景三个方面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度总结和思考。《童年》的故事主线聚焦于阿廖沙的成长经历,涉及的主要人物有慈爱的外祖母、严厉的外祖父、舅舅们以及其他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角色。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故事所处时代的生活风貌,还能通过诸如家庭矛盾、社会变迁等元素,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的独特诠释,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主题。

分组合作分析是提升学生对《童年》中人物理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负责分析书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其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分享。通过团队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不仅能更全面地把握各个角色的性格与命运,还能锻炼彼此的协作沟通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对《童年》整本书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活动过程

1.创设阅读情境

在《童年》的课堂中,情境创设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精心策划一种庄重且富有情感色彩的开场方式,如播放一首与《童年》主题契合的俄罗斯民谣或古典音乐片段。在音乐播放前,教师提醒学生静心聆听,让音乐带领他们走进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音乐与文学的交融,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知童年时期阿廖沙面临的种种挑战与离别的苦涩,进而深入理解和体验作品的核心主题。这样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的教学策略,不仅充实了课堂内容,还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文本分析技巧,如问题引导、比喻解读、情节联结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强烈情感反应。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探讨文本,对童年时期阿廖沙身边人物的离去及由此带来的成长启示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他们在表达个人见解时,往往饱含深情,实现了对“人”与“文”的心灵交汇。

2.精读作品

在《童年》这部作品中,虽然高尔基的叙述并不冗长繁复,但其语言却异常精练且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在描绘阿廖沙与外祖母、外祖父及其他亲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时,作者的文字尤其动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阿廖沙与亲人之间那份特殊的亲情纽带以及伴随成长而来的离别之痛。例如,教师可以精选描写外祖母慈爱关怀的片段,如外祖母安慰阿廖沙的话语,或是讲述人生哲理的场景。通过语言解析环节,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语言的魅力,理解如何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世界。例如,外祖父的严厉教育:“你必须学会独立,否则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以及外祖母对阿廖沙智慧的启迪:“每个困难都是生活给我们的礼物,要学会从中吸取力量。”这些话语虽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人生智慧。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亲子对话是否也这般凝练,如果不是,那么高尔基为何在作品中选择了这些特定的言语表现,并探讨作者如此布局的深层意图。通过此类深入研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语言描写在人物塑造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能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组织课堂讨论活动

在学生阅读完《童年》全书之后,他们需要针对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并通过做笔记来记录和推进后续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详细梳理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及其与周围关键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外祖母、外祖父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和社会人物。另外,《童年》的情节发展也常与环境变化紧密相连,这也是值得学生研究的一个方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阿廖沙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讨论,识别出他在小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和作者运用的独特语言表达。通过这类讨论,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小说的主旨,剖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以及高尔基如何借助情节设计和语言艺术传达生活哲学。教师的有效引导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反思和联想,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这样的深度讨论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赏析能力。通过分析与记录,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掌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环境设定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

4.组织微写作活动

在阅读《童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高尔基是如何围绕阿廖沙的成长主线展开叙述的?”“作者如何通过阿廖沙的视角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记忆与感慨?”指导学生查找和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句段和意象。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或者在课堂讲解中鼓励学生对不同的文本片段撰写简短的感悟心得,以此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真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书面表达技能。

5.组织阅读分享大会

在开展《童年》阅读分享会之前,教师应提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分享会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分享会并不仅仅是成果汇报,更是深化学习、互动学习的过程。在读完全书后,学生可在分享会上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深受触动的情节。阅读分享大会旨在促进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小说的特色和思想。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可以从多元视角解读文学作品,不断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确保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更深入地挖掘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总的来说,整本书阅读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不断挖掘,寻找更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既借鉴前人经验,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模式和策略。这样的努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三明市沙县区夏茂第二中心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