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赋能美育 思维引领课堂

2024-10-22 00:00陈天岚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7期

新课改之后,教育领域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在课堂中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也应当践行创意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消除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和创意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维型美术课堂的提出,无疑是对传统美术教育的一种深刻反思和积极革新。

思维型美术课堂的提出背景,可以追溯到多个方面。它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提升。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自然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思维型美术课堂的提出,是对传统美术教育弊端的一种深刻反思和积极应对,也是对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回应。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潜能。然而,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学生往往被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进行学习和创作,这不但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且剥夺了他们探索和创新的机会。思维型美术课堂的提出,正是为了打破这种束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自由的学习和创作,充分发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思维型美术课堂还与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当代艺术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跨界化和创新化的特点。这种趋势要求美术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而思维型美术课堂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美术思维型课堂旨在解决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不良等问题。笔者在学校的帮助下,全力推进“百思”美术课堂实践。

一、“百思”美术课堂的理念与内涵

“百思”美术课堂模式的核心在于四个主要内容:“百问”“百探”“百争”与“百放”,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鼓励思考与创新的艺术学习环境。

(一)“百问”:启迪思维的钥匙

“百问”是“百思”美术课堂的起点,它强调问题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问题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艺术的本质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学生被鼓励提出问题,无论是关于艺术技巧、创作灵感,还是艺术史、艺术理论,每一个问题都是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桥梁。

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追问与探索,学生能够在知识点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相较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发现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

提出问题是比解决问题更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高级认知能力。因此,“百问”不仅是知识获取的过程,更是思维品质提升的有效手段。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时,他们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将进一步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百探”:实践中的真知

“百探”则是将“百问”中的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在这一阶段,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投身艺术创作的实践中,通过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来寻找答案。在传统美术课上,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技术要点。而在“百探”课堂里,学生需要自己摸索材料的特性,感受色彩的变化,体验构图的各种可能性。这不仅仅是对技术的学习,更是对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锻炼。

美术创作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每一次失误都可能成为下一次灵感的来源。在这样的课堂里,失败不再是一种负面的结果,而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学生学会了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进而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百探”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面对复杂的创作任务,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制订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整策略。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百争”:思想碰撞的火花

“百争”是“百思”美术课堂中最激烈、最精彩的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围绕艺术作品、创作理念、艺术现象等展开激烈的讨论与争鸣。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见解,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不断深化对艺术的理解与认识。这种争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百争”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不同的观点,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寻求共识。

在经历了激烈的思维交锋和个人创作实践之后,反思与升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学生不仅能明确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收获和不足,还能在此基础上形成更成熟的观点和态度。教师则可以通过组织展览、撰写评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四)“百放”:个性与创造力的释放

“百放”是“百思”美术课堂的终极追求。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知识与实践经验,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他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与规范,而是敢于突破常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与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百放”不仅是对学生艺术成果的肯定与展示,更是小学美术教育逐渐从传统的技法训练向创意思维与设计理念的培养转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已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百思”美术课堂的重要改变。为了更好地落实“百放”理念,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展开深入探究;或者引入跨学科的内容,使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百思”美术课堂通过“百问”“百探”“百争”与“百放”四个主要内容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学习体系。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敢于争鸣、充分释放个性与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未来的美术教育中,“百思”美术课堂无疑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引领艺术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二、“百思”美术课堂的实践

(一)课堂“百问”,把握思维核心

若要构建思维型美术课堂,教师需把控问题的质量。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链。教师应在课前充分准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所抛出的问题务必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还需做到简短且有力。问题的答案不可单一化,倘若问题能够直接指向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那么将会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成效。这不仅能逐步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还能使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层层递进地理解知识点。其次,要鼓励开放式提问。在思维型美术课堂这一探索的背景下,教师需留意提问的方式以及质量的转变,以引导作为主导,使问题更具开放性。封闭式问题虽有助于检验学生的记忆能力,但开放式问题则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甚至允许他们对教材内容提出疑问。这样的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要注重反馈与评价。在“百问”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反馈至关重要。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答案,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以确保他们沿着正确的思路前进。教师还可以引入同伴互评机制,让学生成为彼此的学习伙伴,在交流碰撞中共同进步。

▲课堂实录一:一年级“拉根线条去散步”

教师用笔墨在宣纸上画上一条波浪线,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老师带着谁去散步了?

生1:小蛇。

生2:小蚯蚓。

生3:柳条。

(此时再没有学生举手。)

教师:老师觉得这几位同学说得都像,还有谁想试试吗?(教师继续用笔墨在纸上画直线、锯齿线等。)

生4:老师带着小蛇去散步,途中遇见倒下的大树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教师:对,你说得太棒了!还有吗?你来试试!

生5:老师带着海浪在海洋里散步,遇见了锯齿形的小船!

……

实践表明,“百问”之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其次,通过不断的提问与解答过程,学生得以巩固基础知识,并逐步发展高阶思维技能。最后,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发现个别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实现个性化辅导。

(二)临习“百探”,形成思维共振

传统的示范、临摹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百思”课堂下的美术学习,需要加强临习观念和方法上的探索。一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二是要自主探究,鼓励创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在“临习‘百探’”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勇于实践。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三是提倡合作交流,共享智慧。临习“百探”不仅倡导个体的积极探索,也注重团队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形成思维共振。每个人的独特视角和见解都能为集体带来新的启示,从而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课堂实录二:二年级“虫虫虫——美丽的蝴蝶”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相互欣赏同学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的优缺点。

生1:这位同学作品中的蝴蝶身子画得太大,可以偏小一点。

生2:这位同学画的是蝴蝶身子的侧面,这时候蝴蝶在采花蜜,花把蝴蝶的身子遮挡了一部分。

生3:这位同学作品中的蝴蝶正对着大家时,两边的翅膀全部展开,画得很对称。

……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能发现同学作品中的优缺点。我们画蝴蝶时要多对比观察,身子要画小一点,两边要对称,线条要注意疏密变化。我们在画蝴蝶的侧面时,还要注意遮挡关系。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刚同伴的建议修改作品吧。

这一课作业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并不复杂,学生可以快速完成。但如何在固化的形象中拓展学生对图像的识读能力,且可以进一步创作,班集体便是这个可以打开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位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在集体智慧的思维中得以调动,从而完成有效的思维激励活动。

(三)讨论“百争”,推动思维发展

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设置争议性话题。没有分歧就没有讨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多维度解释的问题作为讨论主题等,以引发学生的深思与争辩。其次,要引导有序讨论。自由不代表混乱。为了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教师可以在讨论前制订规则。同时适时介入,帮助偏离主题的学生回归正轨。最后,要评价多元化表现。对于学生的讨论表现,教师不应仅关注结果是否正确,更应该重视参与的过程及逻辑推理能力。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堂实录三:三年级“变废为宝”

1.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在课前收集的这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从颜色和造型上进行联想,它们像什么呢?可以是一件物品的整体,也可以是这件物品的一部分。

2.师: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进行组合,共同讨论,再试一试。

3.师:今天,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生活的废旧材料,其中一大部分是平时不被关注的材料,下面就请大家利用这些材料,小组合作完成一件生动有趣的作品。

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通过课前及课中的小组讨论,对收集对象进行外形、颜色等方面的简要概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其外形、颜色探究出这些废旧材料可能的用途,增强对材料的立体感的体会。再通过卷、插、支撑等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制作立体化手工艺术品。在启发思维的基础上,教师打破常规思想,鼓励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一系列教学行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回归生活、发现生活的意识。

(四)创作“百放”:培养思维品质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欣赏和学习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美术认知,还要让学生投入美术创作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课堂实录四:四年级“剪纸”

师:老师的这些剪纸想法也不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灵感来自一位老奶奶,请你来猜一猜这位老奶奶会是一位什么样的人。(预设:心灵手巧、善良、勤劳、纯朴……)

师:(展示图片并简介)奶奶的名字叫库淑兰,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一生生活贫苦,用双手给大家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剪纸作品。

师:这些是她的作品,请大家来看看她的作品美在哪里。(预设: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师:对,这也是今天学习的彩贴剪纸的特点。

在学习制作彩贴剪纸的同时,了解“剪花娘子”库淑兰奶奶等民间艺术家,学生帮助深刻地体会到民间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认同,同时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承意识。

三、“百思”美术课堂的意义

“百思”美术课堂的核心意义在于其独特的教学理念与目标。它鼓励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模仿与复制,而是深入思考艺术的本质与内涵,探索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它鼓励学生将艺术与其他学科如科学、历史、文学等相结合,进行跨界的创作与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勇敢地尝试与创新。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为他们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百思”美术课堂,持续实践中,笔者将会继续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实现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理解“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美术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依托思维型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美术素养,不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河西分校小学部)

编辑:张俐丽

作者简介:陈天岚(1987—),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