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和“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学生结合课文对话内容,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征,并能很好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理清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和嘲笑别人的短处,学会正确看待事物和做人。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铁罐和陶罐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通过寓意指导自己做人、做事。
(二)教学难点
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和嘲笑别人的短处,学会正确看待事物和做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两个罐子。
师:这两个罐子有区别吗?
生:有。一个是陶瓷材质的,一个是铁质的,并且这两个罐身上的花纹也不一样。
师:观察得真仔细。如果让你用手分别摸一摸这两个罐子,手感一样吗?
生:不一样。摸陶罐的感觉就像摸陶瓷碗一样;摸铁罐的感觉就和摸小铁桶差不多。
师:看来大家都是非常有生活经验的,并且善于观察且爱动脑筋。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罐子。它们是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你别看这两个普普通通的罐子,可神奇了,它们之间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了解它们之间的故事吗?好的,那就让我们带着神秘的期待一同走进这篇课文吧。(教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学生齐读课题,并跟着老师的书写书空)。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活动1: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相信大家对本课的生字词都已经不陌生了吧?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尝试读准并圈出本课的生字词,再顺便标出自然段序号。
师:我看大家都已经读完了,读得很流利,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生字词功课做得比较好,要养成这样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学生汇报。
师:字词是理解句子的基础,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句意是理解课文的关键。通过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对本课生字词的理解比较好。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对生字词的理解来欣赏这篇课文,感知课文所描述的故事内容。
★活动2: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故事分成两部分。
师: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课本前半部分内容讲的是陶罐和铁罐在国王橱柜里的对话,铁罐看不起陶罐。课本后半部分内容讲的是陶罐和铁罐在荒凉的废墟上的情况,它们不再争吵。最重要的是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也提醒我这个故事是分两部分的。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说明大家的理解能力很强,我相信你们通过这两次读课文,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像刚才同学说的那样,课文分在国王的橱柜里和荒凉的废墟上这两个场景中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显然这个故事也被分成两部分。
师:谁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
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从前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分别是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铁罐认为自己坚固,自以为是,处处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却谦虚礼让,没有因此生气而攻击铁罐,只是选择了沉默,不再与铁罐争辩。若干年后,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陶罐和铁罐被遗弃在废墟里,陶罐被人们挖出来后完好无损,清洗后依然精美,价值不菲,而铁罐由于生锈腐蚀早已不存在了。
师:故事讲得真好。
师:根据故事内容,我们把课文第1~9自然段划分为第一部分,把第10~17自然段划分为第二部分。根据你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请你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看谁概括得更准确。
生:第一部分讲的是铁罐高傲自大、自以为是,抓住陶罐易碎这一缺点全盘否定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争辩几句后,铁罐仍不思悔改,陶罐决定不再理会它。第二部分讲的是好多年过去了,王朝覆灭,宫殿倒塌,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地下,后来陶罐被人发现,挖出来后完好无损,而铁罐却不见踪影了。
师:大家觉得他总结的怎么样呢?
生:(异口同声)十分准确。
师:我也这么认为,他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每一部分故事的内容,概括能力强,语言表述准确、流利。
(三)分析对话,感悟性格
★活动1: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一部分。
(1)结合故事情境,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
(2)铁罐奚落陶罐的目的是什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铁罐奚落陶罐时,陶罐是什么样的态度?
(4)说一说铁罐和陶罐情绪的变化过程。
师:我们在生活中很少听说“奚落”这个词,你认为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认为“奚落”是一个贬义词,应该是指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语嘲讽别人。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
生:同意。
师:根据故事内容,我们知道铁罐在不断地挖苦、嘲讽陶罐,就可以揣摩出“奚落”的意思了。
师:那么,铁罐这样奚落陶罐到底想达到怎样的目的呢?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
生:我认为铁罐奚落陶罐的目的是想让陶罐羡慕它,表现出一种优越感,让陶罐仰望它。铁罐说陶罐不敢碰它,是个懦弱的东西,不能跟它相提并论,说过不几天就把陶罐碰碎,语言很犀利、蛮横,态度很傲慢、不友好。
师:分析得很正确。那么,陶罐面对铁罐无端地奚落,是什么态度呢?
生: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开始想纠正铁罐的错误行为,跟它争辩,后来发现铁罐得寸进尺、不依不饶。于是,陶罐就不跟它一般见识,对它的大话置之不理,选择了沉默。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铁罐和陶罐的情绪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铁罐的情绪由趾高气扬、傲慢到恼羞成怒再到放狠话恐吓威胁;陶罐的情绪是由平和到无可奈何、失望。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
生:同意。
★活动2:表演故事,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第2~8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提醒学生表演故事时注意说话的态度和气势。(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
师:表演得真好。
师:从这个故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陶罐和铁罐分别是怎样的“人”呢?你更喜欢谁?
生1:铁罐是一个狂妄自大、傲慢无礼、爱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很不友好的“人”。我更喜欢陶罐,它谦虚、平和、情绪稳定,是一个很友善的“人”。
生2:我很认同他说的,但我还想补充一点,我觉得铁罐仗着自己坚固,有欺凌倾向,我们要保护陶罐。
师:说得太好啦。我们生活中有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现象,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行为,我们要坚决同这种行为作斗争,严厉打击欺凌、霸凌现象。我们坚决不能欺凌、霸凌,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好好学习,增强本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分别代表陶罐和铁罐,再带着气势读一读这几段对话。
师:我们现在真切地感受到陶罐和铁罐的人物性格了。我们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呢?
生: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
师:是的。首先,人物对话也就是语言描写。人们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就是语言描写。其次,还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成功的语言描写可以形象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我们在平时说话时也要格外注意,说话能够展示我们的性格特征,通过话语展示出我们最好的性格特征,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以后,那些蛮横、无理、不文明的话都不能出自我们同学之口,像陶罐学习,表现出谦虚、友善、宽容的一面,展现出我们新时代好少年的美好形象。
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我们已经说出陶罐的性格特征,但陶罐身上还有一个可贵的精神品质,你发现了吗?
生1:大度。
生2:不计较、不惹事。
师:刚才你们说的大度、不计较指的还是宽容。
生3:镇定。
师:说得太好了。细心的同学都能发现,无论铁罐怎样傲慢无礼、趾高气扬、污蔑,陶罐都能克制住内心的情绪,保持从容、镇定、不冒犯、不以牙还牙。往往我们同学之间因为一句话就能打起来,多半原因是不具备镇定、冷静这种品质。遇事不冲动、沉着冷静,往往能化解很多事情和矛盾,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因此,同学们以后要努力修炼这种品质,不要被对方的语言所激怒,遇事镇定,克制自己的激动情绪,避免做出后悔的事情。
(四)了解结局,感知寓意
★活动1:快速阅读,了解结局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怎样?
生:后来王朝灭亡了,宫殿也倒塌了,陶罐和铁罐失去了住所,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被土壤掩埋了。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发现了陶罐,清洗了泥土,发现陶罐依然那么光洁、朴素、美观,被人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人们又经陶罐的指引去挖铁罐,最后却不见铁罐的踪迹了。这就是它们两个不同的命运结局。
师:你们认同他说的结局吗?
生:(异口同声)认同。
师:是的,老师也非常认同。
★活动2:结合始末,理解寓意
师:同学们,我们结合课文第一部分陶罐和铁罐的表现以及它们两个最终的结局,思考课文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生1:谁能笑到最后,谁笑得才最好。
生2: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也是一样,我们千万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进行对比。说话语气要和蔼可亲,要互尊互重,友好相处。
生3:在生活中,面对别人的短处不能嘲笑、讥讽,这样很容易激发矛盾冲突;在生活中,面对别人的不理智和冲动,我们要保持冷静、镇定,克制冲动;在生活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
师:说得很有道理,看来大家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很透彻、很深刻,并且从中知道自己今后如何做事、做人,这就是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的精髓。你们真的太了不起了,老师为你们骄傲和自豪。
(五)依托寓意,促进育人
师:本课仅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吗?
生:那肯定不是,它是在向我们讲道理。重点不在故事,而在道理。
师:是的。一个浅显的故事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故事的价值。本篇寓言故事也是一样,看似是讲述陶罐和铁罐的有趣故事,实则不是,主要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引导我们通过语言描写,分析和理解人物性格特征,从中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就像刚才同学说的那样,重在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而不在故事内容。
师:那么,通过课文学习和刚才同学们分析的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今后如何做事和做人。
生2:漫不经心的讲话是滋生矛盾的重要因素,以后要特别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与同学们和谐、友好地相处,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和谐班级和校园,让我们的同学都能感受到爱与被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幸福。
生3:我明白了我的任性让我错误了那么多年。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一直都坚定地认为要尽情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不能憋在心里,压抑自己,不考虑别人感受,自己开心就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想想这是极端错误的,为此也经常惹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生气。今后我决定痛改前非,要好好说话,做好事,以更加包容、友好的方式与大家相处。
师:我觉得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大家都突然成长了许多。老师期望看到你们不断变得懂事、向善、向上,健康成长。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述《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
生:从前,在国王的橱柜里放着陶罐和铁罐两个罐子,铁罐凭借自身的坚固结实,看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讥讽和嘲笑它。在陶罐面前趾高气扬地问陶罐敢不敢碰它,陶罐很和气地回应它说:“不敢,我们干嘛碰呢,友好相处不好吗?盛东西不比你少。”而铁罐见陶罐软弱还争辩,就继续奚落它,说陶罐不能跟它相提并论,还扬言把陶罐碰碎。陶罐见状,觉得铁罐不可理喻。于是,就不再理会它了。很多年过去了,王朝覆灭,宫殿倒塌,铁罐和陶罐被遗弃在荒凉的废墟,被泥土覆盖着。后来,人们发现了陶罐,清理了里面的泥土,发现陶罐依旧如初,很有价值,被人们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而铁罐由于经不住风吹日晒和生锈腐蚀,早已不见了踪影,再也不趾高气扬了。
师:讲得真生动,你不仅完整讲述了寓言故事,还不忘告诫同学们如何做,很好。
师:关于课文第二部分的详细学习,我们留到下一节课。课下思考一下身边有没有像铁罐这样的人,如果有,你打算和他说些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期待更加精彩的下一节课。
四、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分两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上感悟深刻,达到较好的育人目的,我特意调整了课时内容。把字词的学习放在课前的预习中,一方面学生在课前扫清了生字词障碍,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节课只在课堂上通过阅读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小组交流识记方法,结果发现学生掌握得很好,这就为新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由于时间有限,在课堂上重点分析第一部分内容,而第二部分内容只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结局即可。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结局对比陶罐和铁罐开始时的表现,找到因果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寓意,依托寓意引导学生育己育人,促进寓言故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成功落实课程育人目的。
(作者单位: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学校)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