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10-16 00:00:00马海丽
关键词:音乐欣赏初中音乐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践行政策要求,在欣赏教学中渗透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育人价值,挖掘教材资源,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鉴赏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分析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势,探究有效的培养路径,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26-0041-03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程备受关注,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欣赏教学,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结合课程内容整合多种音乐教育资源,开展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活动,渗透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彰显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教师要联合多种音乐作品开展深度教学,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挖掘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助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关键阶段,教师要革新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优化课堂设计,组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借助音乐作品的欣赏渗透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音乐作品内涵丰富,教师借助音乐欣赏教学为学生提供发现美、认识美的机会,在欣赏、品鉴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借助多种音乐品鉴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和教学效果。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开展趣味探索活动,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感知音乐学科的魅力,彰显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融入背景知识

初中生受到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问题频发,学生对音乐曲目知之甚少,难以感知音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对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整合音乐曲目的背景知识,在组织欣赏教学之前简要介绍曲目的背景知识,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以此指导学生运用背景知识分析音乐曲目,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中“学唱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该课程内容为戏曲黄梅戏《天仙配》的经典唱段,教师以黄梅戏为切入点,播放《天仙配》的欣赏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戏曲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黄梅戏?”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分享表述后,呈现科普资料介绍黄梅戏的特点,让学生对黄梅戏的唱腔有初步的认识,在补充背景知识后,带领学生欣赏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感受我国戏曲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重视情境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教师结合音乐曲目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体验式情境、生活化情境,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情境教学中深入探究、在欣赏教学中渗透音乐素养的培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目标。

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中“欣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盛装庆祝,举行摔跤、斗牛、射箭、赛马等游乐活动。教师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火把节”创设活动情境,在多媒体中呈现节日期间人们跳“朵洛荷”“达体舞”等热闹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多种游乐活动,并感受作品在每个主题中的变化以及彝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主题设计

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师践行新《课标》要求,组织开展欣赏教学,在分析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主题,联合所学的内容整合多种音乐教育资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鉴赏音乐作品,了解同一主题下不同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弥补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的不足。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线索串联音乐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曲目的共性和差异,完善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为后续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电影《破舱》的主题音乐《夜莺》,从中引出电子乐器,让学生了解电子乐器的概念以及发声方式,呈现各种电子乐器和普通乐器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以《动物世界》的片头曲为例组织欣赏活动,让学生围绕电子乐器这一主题呈现多种音乐作品,能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以《丝绸之路》片段的欣赏为例让学生从中了解电子合成器的演奏,对其声音以及色彩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师的点播下了解合成器的缺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加深对电子乐器的理解和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丰富教学形式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欣赏教学模式,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优化课程设计,紧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增强欣赏教学的趣味性。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音乐作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多种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欣赏教学模式,保障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动讨论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此可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夏日情怀”中《六月——船歌》。在课堂学习中介绍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四季》,简要介绍《四季》所展现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组曲这一器乐套曲体裁,由此引出《船歌》并播放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开展分段欣赏活动,划分乐曲结构,聚焦第一部分(单三)、三声中部(单二)、再现部设计针对性问题,“第一部分的结构是什么?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三声中部的两个主题有何异同?再现部与第一部分的结构和内容一致吗?再现部与作品主题的呈现有何助益?”学生在问题驱动下深入探究,在互动讨论中体会船歌多声部线条的优美,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再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中“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是豫剧的代表作之一,在民间广为传唱,初中音乐结合《花木兰》组织欣赏教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豫剧的演唱风格和特点,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表演,深入理解剧情内涵、从中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诵《木兰词》,引出豫剧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带领学生走入戏曲世界,简单介绍豫剧的发源地以及唱腔特点,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戏剧视频,并设置简单的问题“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乐句的尾音,了解豫剧浓重的方言和独特的唱腔,让学生对豫剧的唱腔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问题:“你能听出有哪几种伴奏乐器吗?”逐一介绍板胡、小三弦、二胡、笛子等伴奏乐器,在此基础上分析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深层内涵,了解其单板式“二八板”结构,代入到角色当中感知“花木兰”为国从军、勇于担当、爱家爱国的巾帼情怀,教师通过组织开展趣味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内心活动,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组织教学创新,在欣赏教学中渗透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音乐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借助多媒体呈现背景知识、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结合音乐主题整合多种音乐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欣赏鉴赏活动,发散学生思维,打破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陈旧印象。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布置驱动任务,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欣赏音乐作品,能帮助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品鉴能力,发展音乐核心素养,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初中音乐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的表现优化、调整教学方案,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育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玲.初中音乐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以聊城市第一实验学校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23.

[2]陈胜兰.“深度学习”教学视野下的音乐课堂——以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为例[J].戏剧之家,2022,(14):184~186.

[3]温盛琼.核心素养助力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探究[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z2):21~23.

[4]宋海颖.农村初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的调查研究——以潍坊市L县为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初中音乐核心素养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35:23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52:47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8:35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