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4-10-12 00:00:00赖瑞佳
幸福家庭 2024年13期
关键词:纸艺动手技巧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旨在探讨如何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操作实践,并提高其实践技能水平。根据新课程的指导,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元素,并进一步融合绘画、纸艺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构建多元化的美术课程体系。

一、在小学美术绘画课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绘画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基础教学活动,也是最常见的美术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其重要职责,绘画课程则提供了极佳的教育契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引入优秀的绘画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我要看”的状态转变为“我要画”的状态,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动手实践欲望。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欲望,激发其学习热情。在小学美术绘画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富有趣味性的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然的互动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绘画作品和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绘画艺术更深层次探索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优质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这些作品所使用的颜料、纸张种类,还有画面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流派的绘画作品,以不同的绘画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水墨画风景”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水墨山水画的绘画技巧。教材展示了多幅现代山水画,这些充满意象与意境的画作可以激发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机,运用3D动画技术展示“山水”和“黄山松月”两幅水墨画作的动态效果,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教师在此时可以提出问题:“这些画作与我们常见的风景画有何区别?”有些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些作品主要描绘的是山水。”有些学生可能会说“这些画作运用水墨颜料,以黑、白为主要色调。”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问答,学生能从水墨画的题材、风格和色彩特征等方面对水墨山水画产生初步认识,并对创作此类画作产生兴趣。随后,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环节,组织学生绘制水墨山水画。

(二)传授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动手实践的基础知识。绘画技巧是学生自主动手创作绘画作品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绘画技巧,他们才能够根据绘画课的主题,结合个人的创意和艺术理念,创作出新的画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还能增强自信心。因此,在小学美术绘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绘画技巧上,根据每节课所涉及的画种类型,向学生讲解不同画种的绘画技巧。例如,水墨画的勾勒与晕染技巧、水彩画的绘制技巧、油画中光影变化的处理技巧和素描中线条控制的技巧等。

仍以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水墨画风景”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所介绍的技巧指导,把树干和山石等元素的绘制方法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墨画中山石与树枝的绘制过程,直观展示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并领悟绘画技巧的细节。此类直观的展示有助于学生更直接地理解树干的绘制方法和山石线条的勾勒技巧。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把画山石和画树枝分解为多个步骤,以动态图解的形式展示每个操作步骤,如画树枝时,先绘制树干,再添加树叶。在动态图示中,起笔应从上至下进行,主要使用中锋笔法,并适当运用偏锋以调整树叶方向。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观看技巧视频,尝试模仿视频中的起笔手势和笔锋力度,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临摹任务,让学生根据视频示范,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绘制一幅水墨山水画。通过教师的直观展示、分步讲解与引导,学生能逐渐习得绘画技巧,并能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这一技巧,进而提高动手能力。

二、在小学美术纸艺手工课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纸艺是小学高年级美术课程的内容,是一类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美术课程。教师可以开展纸艺手工课,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亲手制作纸艺作品,让学生通过独立制作纸艺作品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一)组织趣味手工课,构建动手实践空间

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包括多样化的现代纸艺美术课程,如剪纸、折纸、纸藤花艺、纸魔方和纸雕纸塑等。在开展小学美术纸艺手工课教学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美术学习经验与理解能力,据此设定教学活动难度,并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切入点,选择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美术元素,将其作为装饰教室环境、布置操作空间的关键素材,以提高学生参与手工创作活动的专注力。

以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剪纸故事”为例,这门课程的手工任务是创作一个剪纸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剪纸技巧,增进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一艺术形式美化日常生活,同时尝试通过剪纸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故事。与传统剪纸课程不同,这一课程更注重“故事”这一元素,旨在让学生既掌握剪纸技巧,又发挥想象力,通过剪纸艺术创作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优秀剪纸故事作品,营造以“剪纸故事”为主题的实践环境。在这一实践环境中,学生能认识到剪纸是一种表达想法、叙述故事的手段,也能在剪纸作品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故事。

(二)创设生动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参与

在小学美术纸艺手工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制作纸艺手工的过程中,感受纸艺的魅力,运用纸艺技巧进行自主创作,从而在深度参与中逐步提高动手能力。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应的纸艺手工课情境,通过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创作,围绕主题创作相应的纸艺作品。

以湘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五课“纸魔方”为例,这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并制作出变化多端、充满趣味的纸魔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随后,询问学生:“在三只小猪中,老大制作了草房子,老二制作了木房子,老三制作了石头房子,你们利用手上仅有的材料,能够制作出怎样的房屋?”学生可能回答:“纸屋!”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很好,请大家观看视频,想象自己身处‘三只小猪’的村落中。请大家在天黑之前,与三只小猪共同努力,制作好自己的房屋,可以吗?”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会展现出强烈的制作热情,并主动探索纸屋的制作方法,尝试通过剪、折、压、撑开等方式制作纸屋。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灵活运用纸魔方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具有创新性的纸屋。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制作纸魔方的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在小学美术综合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当前,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侧重“艺术的融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应将小学美术与其他艺术学科内容相结合,策划并实施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设计“材料寻找”和“综合性探索构建”等环节,让学生收集材料,自主探索,亲手制作工艺作品,进而提高动手能力。

(一)组织学生寻找材料,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能够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小学美术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寻找制作工艺品所需的材料,这一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对实践方法进行深入思考。

以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哆来咪”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将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等元素融入旋律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听到类似音乐的哆来咪声音呢?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到生活场景中、到大自然中寻找可以发出‘哆来咪’声音的材料吧。”同时,教师可以展示风铃和古筝等乐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可用材料,学生通过阅读素材能了解发出声音的原理,再到自然界中寻找不同大小的石头、在生活中寻找不同容量的水瓶、不同颜色的沙子等,进而开始动手创作。通过这样综合实践的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显,动手能力能得到提高。

(二)布置自主操作任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在小学美术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自主操作任务能够表达个人创意,体现审美观念,进一步消化知识、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融合美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数学等不同学科元素,设计自主操作的任务。

以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搭建框架”为例,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材料,设计一个具备收纳功能的装饰品。教师可以把搭建框架与劳动课中的废物利用理念及数学课中的平面图形知识相融合,设计一堂跨学科的综合探索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综合性的视角出发,布置以下三项任务:第一,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具有收纳功能的物品;第二,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来制作收纳的废弃物;第三,让学生利用找到的废弃物,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具有收纳功能的装饰品。学生可能会提出利用废弃的易拉罐、矿泉水瓶、大型纸箱和硬纸板等制作装饰品,并探讨这些废弃物的结构特征,研究它们如何连接,并动手实践。通过一系列的自主设计与操作,学生不仅能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结语

培养动手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目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机会,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并主动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展望未来,小学美术教师应以美术课程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绘画实践资源、手工实践资源和综合实践资源,从多方面构建多元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纸艺动手技巧
我也来动手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纸艺——鸟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6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指正要有技巧
动手演示找错因
提问的技巧
纸艺插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