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整体教学 助力数学学习建构

2024-09-29 00:00:00刘珍
求知导刊 2024年22期

摘 要:新课标提出,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基于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细化落实单元整体教学,采用把握单元整体目标、分析整理关键要素、设计单元思维导图、采取灵活多元策略等举措,全力引领学生从单元视角出发,学习知识、建构认知,改变碎片化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认知建构变得更为科学,核心素养得到理想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学习建构;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刘珍(1981—),女,江苏省盐城市新景路小学。

单元整体教学既要注重单元整体性思考,使单元内容的联系更紧密,也要从小学数学整体架构入手,从大数学视角来解读单元,把握教与学的方方面面[1],还应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拟定目标,实施整体教学,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用数学语言去表达分析思考、归纳推理的结论,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素养方面取得实质性发展。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下简称“本单元”)以及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单元教学为例,提出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把握单元整体目标

分析教材,把握学情,拟定学习目标,是确保学生数学学习进步、学科素养发展的基础[2]。可见,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点是教学目标,教师唯有拟定清晰的、细致的教与学目标,才能真正走进课标,研读课标精神,了解对应单元、年级的总体要求、整体目标,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来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教与学顺利地走向更深处。

(一)单元学习目标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一是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学习等活动,学会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晓商是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的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口算过程;二是结合教材题图及课堂学习情境,探索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基本方法,理解每一步的算理,学习验算方法;三是结合具体情况,学习基本的估算,以发展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四是运用所学知识、经验等去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有序分析、有条理思考,能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由上可见,使学生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会验算、估算,发展估算意识,解决与除法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应该予以落实的学习目标。

(二)梳理核心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解读学生认知规律,不难发现,本单元的难点在于竖式计算,其中,分层计算对学生来说是对学习思维的挑战,需要他们打破表内除法学习的定势,克服经验的负迁移。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目标要求,梳理出核心目标内容,以便进行更精准的教学策划,为学生构建更适合的学习情境,使其真正成为知识形成的探究者,让学习真正发生。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学习用数学眼光去观察情境图、主题图,理解笔算除法的步骤,理解分层书写的基本原理,从思考、具体操作中感悟到从最高位开始除的必要性。同时,学生还要能较好地运用二年级有余数除法的学习经验,确保每一分层除后余数符合规定,更要明白这里余数的实质是几个百、几个十,需要与后面一位数合并起来,形成一个崭新的数,再重复上述学习思考,按序除下去。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观察,整体把握分层竖式计算的关联性,学会从数学视角把竖式分层记录与具体情境、口算思考、横式计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学习建构,构建笔算竖式计算方法、除法计算原理之间的关联。由上可见,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应是: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其对应的笔算竖式计算方法,形成初步的除法计算思维模型。

二、分析整理关键要素

把教学目标聚焦于核心素养发展上,是整体教学的关键元素。结合这一目标探寻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方式,是发展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淀举办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解读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路径,立足单元整体教学思考框架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深入研读教材文本,结合课标理念提炼单元教学关键要素,形成贴近实际的教学思路,推动学生建立单元整体概念,形成可靠的单元知识网络[3]。

(一)理清单元知识概况

深入文本,解读单元内容,是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先决条件。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由口算、笔算、除法验算几部分组成。其中,口算包括例题1、例题2,分别是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笔算主要包括例题3至例题10,大致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是最高位够除的内容,包括例题3至例题6,分为最高位能被除数整除、不能被整除两大类,对应有余数、没有余数两种情形;第二板块则是最高位不够除的内容,集中在例题7上;第三板块则是与0相关的除法知识,包括例题8至例题10。

联系教材,分析核心目标,可以看出教材编写的意图,得出教学的两个关键层面。第一是算理理解。一方面,依托二年级除法学习的经验,利用笔算除法竖式书写与计算经验,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连接起来。另一方面,结合教材编写,从分小棒开始,在不同的分法中使学生逐步领悟两种分法的原理:没有余数的,可以一根一根分,或是一捆一捆分;有余数的,则需要从整捆数开始,把剩余整捆打开来与零散根数合并。如此活动,会助力学生理解从最高位算起的道理,以及把高位转化为低位的基本原理,为学生建构分层除法模型提供扎实的感知支持。第二则是把小棒操作与二年级竖式计算整合起来,使学生理解竖式中分层与分小棒之间的联系,领悟竖式分层写的合理性,把握算理、算法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起竖式计算的思维模型,真正领悟算理的本质。

(二)明晰单元关键要素

联系新课标在级段教学方面的指导意见、目标要求、教学建议,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本单元教学的关键要素—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逐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活性等。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明确提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可见,要正确计算,学生就得对运算对象、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解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对应的计算法则、运算律等,开展必要的思考与探究,最终形成对应的能力与素养。其中,算法与算理是基本内容,二者唯有科学融合,才能保障计算过程有序,解答正确,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审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整数除法是从二年级表内除法开始,其经历了表内除法口算、笔算及应用,再扩展到有余数除法,再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运算及应用,后续还有“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应用。不难看出,本单元的除法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的除法学习、除法认知体系建构有着至关重要的支撑效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编写意图,从学习路径架构理论出发,理性地设计本单元教学环节,创设适合的操作实践活动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实现运算能力的提高,让教与学都能获得理想突破。

三、设计单元思维导图

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地研读文本,把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脉络顺序,尽力把相关知识进行融合,形成不同知识模块,以此助力学生构建单元学习结构。教师可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策略,有效地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走进单元教材中,回顾单元学习历程,梳理单元章节的每一个知识要点,让学生在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会找关键点,找到知识的“根”,为学生深度理解学习、建构认知提供思维保障。同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数学归纳过程,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语言素养得到锻炼与发展。

(一)任务引领,促进反刍

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把单元学习知识编成网、形成链,通过核心词、关键点,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让知识要点一目了然。单元学习整理结束后,教师要设计任务群,引领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分析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每一个知识点,使其对单元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了解,对相关内容有更清晰的理解。

如,设计由浅入深的任务:(1)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分析每一道例题,看看都讲述了哪些内容?(2)把书中的10道例题分类,从中能发现什么?(3)除法口算学习与笔算学习有联系吗?怎么理解口算与笔算之间的关系?(4)怎样估算?估算对于除法学习有什么作用?(5)笔算除法竖式中为什么要分层书写?它与例题中小棒图操作的关系是怎样的?任务群的设置,能促使学生更加用心地阅读教材,审视教材例题内容,学会把读题、读图与思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理性的思考链,有助于学生绘制系统、完整的思维导图。

(二)示范引导,实践探索

履行引导者职能,设计作业,为学生编写、绘制思维导图提供示范,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引导,是整体化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设置自主实践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时,教师既要抓实上面环节的引领,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单元各个知识点,也要提供部分思维导图的模板,便于学生选择、学习与借鉴,顺利推进思维导图绘制学习。

如,利用课件展示优秀学生的活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绘制的基本样式,使学生借助观察,分析总结出绘制思维导图的共性内容等,为学生顺利开展思维导图绘制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梳理会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高度,学习理解、认知建构也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四、采取灵活多元策略

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理性教学的实践,其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单元教材内容,努力结合每一个知识点,或是不同例题的特点,采取多元化教学策略,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单元教学变得愈发精彩,更利于学生较好地融入单元学习中,为学生建构单元认知、形成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一)多样策略灵活使用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编排课时,有计划地展开教学探索[4]。同时,还得结合不同课时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探索,促使其较好地释放学习活力,让学习目标得以达成。如,对于例题1,教师要采用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辨析提炼等举措来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对话中获得丰富感知,理解图形的面积组成,学会用数方格法来推算面积,积累对应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建立初步的学习模型。对于例题2、3,教师要联系生活,创设猜想、验证、反思、总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支架的支撑下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获得扎实的学习体验。对于后续的4个例题,教师要采用猜想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形成转化数学思想方法感知,习得基本的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知识,为后续的面积学习、体积学习提供经验支持、思维保障。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灵活使用,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使其学习探究活力得到较好释放。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面积计算学习的整体感悟,建立完整的认知架构。

(二)设计组题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需关注教与学的统一性、有效性。设计组题学习活动,是深化单元教学的有益尝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提升的良策。仍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从基础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开始设计作业,再从单元内容入手设计看图计算面积、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等题目,接着设计系列与图形面积相关的解决问题类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单元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等,最后则是设计编写单元练习题任务型作业,把学生置于作业设计的位置上,让他们在编写练习题的过程中学习整理单元知识,建构单元认知,展开个性化创作学习活动。如此设计组题,不仅能借助多元化、层次分明的作业来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技能,还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教材的研读,掌握课标目标要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构建适宜的学习探究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沿着教师所设置的目标努力,较好地掌握单元知识内核,形成科学的单元知识体系,实现有效学习、深度学习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何奇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整合与关键课例设计[J].小学数学教育,2021(7):57-59.

[3]章勤琼,陈锡成.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思考框架[J].小学教学,2021(6):13-16.

[4]王祥飞.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教师,2023(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