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践作业设计探究

2024-09-29 00:00:00姜璆璐
求知导刊 2024年22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作业向着“减负”和“提效”转变,实践作业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与传统的作业相比,实践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都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这对于预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来说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探寻实践作业的无限可能,让学生从学习知识到提升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作业;减负提效

作者简介:姜璆璐(1992—),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地理实践作业,即包括观测、实验、调查等方式的实际动手作业,其旨在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紧密结合地理教材,注重探究性作业设计,让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同时,地理实践作业通常以小组形式开展,需要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沟通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积极作用。

一、课题研究作业,加强学科综合

高中地理实践课题研究作业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其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自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1]。设计地理实践课题研究作业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加强自身的学科综合素质。

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题探究作业—城乡景观形成的原因。在探究这个课题时,学生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分析所选的案例,并且做一个作业报告。例如,某个小组选择的是书本上的案例:浙江金华兰溪市的诸葛八卦村。这个村子的布局像一个八卦阵,酷似太极阴阳鱼的造型,村内的房屋和街巷都是按照这个布局排列建设的,形成了内外共两套八卦图案。在完成这个实践探究作业时,小组成员一定要做好组内分工,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探究,这样既能减轻每个人的负担,又能井井有条地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质量。首先,最重要的是地理学科分析,学生要结合所学的自然地理因素的知识查找资料,经过对当地相关图片的观察,明白对这个村落布局影响最大的因素,也就是主导区位因素是地形地势—由于当地地势比较高,且四面都有山环绕,村子布局得像八卦阵既可以阻挡寒潮入侵,又可以减少洪涝。其次,还可以从历史文化原因出发进行研究,由于古代经常有外敌入侵,所以居民就建造了这种布局独特的房屋来防御敌人。最后,还可以从宗法观念方面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了解到当时此地的人们有着宗法家族观念,这里的每一座门楼都居住着一整个家族成员,并在门楼里面分割出单独的院落和房屋,这种布局方式无疑是宗法观念的体现。在整个课题研究作业中,学生小组做好组内分工,在组内讨论好每个成员需要研究的角度,可减少完成作业的时间。在完成这个课题研究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复习巩固地理区位因素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拓宽眼界,锻炼将知识整合与运用的能力。

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高中地理实践课题研究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二、实地走访作业,加深认知理解

实地走访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这是任何书本或网络资源都无法替代的。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实地走访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此外,这种实践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了解了几种基本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环境问题严重性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实地走访作业:请你利用假期走访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是否面临环境问题,如有,请试着给出建议。一名学生经过走访家乡的农户了解到当地的土地肥力在逐年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影响。这名学生调查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因素,如长期单一施用化肥,风蚀、水蚀导致养分流失等。该名学生还对农户进行询问,经过谈话了解到由于农作物生长时虫害比较严重,因此农户使用了大量农药,而大量的农药会让土壤酸性化,导致土壤养分逐渐变少,土壤的空隙度变小,从而使得土壤板结。农药在除害的同时也会杀死能够松土的益虫,使肥力降低。了解到原因之后,学生针对问题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1.利用生物修复,通过添加特定的细菌、真菌或种植特定的植物来分解农药,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2.改良土壤,如通过堆肥以及植物残体等有机物质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农药的分解。当然,这两种解决方法也要采取操作最简便、成本最低的一种。经过与当地农户的沟通交流,学生明白第二种方法可行性更高,如堆放秸秆,既不用焚烧而污染空气环境,又能改善土壤环境,一举两得。在整个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且通过已学知识和搜集资料给出解决方案,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增强了实践能力。实地考察活动能够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打破常规的纸质作业,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在活动中也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地走访作业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空间形成直观认知,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学生在完成实地走访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2],这能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通过观察和分析新现象,激发自我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自制模型作业,提升动手能力

自制地理模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他们需要动手制作模型或工具,将理论知识转为实际操作。这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索热情,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原理。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此外,自制模型还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分享与讨论中收获更多知识与经验。

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中,学生需要了解地形的变化和地质构造,而自然界变化时间长,无法实现实际观察。对此,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动手制作模型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模型把褶皱构造现象和地表形态的动态变化还原再现。学生在制作模型前首先要对这部分知识有一定掌握,理解什么是褶皱构造现象,并利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理将模型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制作材料可以选择泥土、颜料、牙签、绳子等。学生还可以模拟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挤压导致的弯曲变形。在动手制作模型前,学生需要充分了解本节知识,并且试着采用最简便、消耗材料最少的方式进行实践。整个实践过程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起完成模型的制作,并且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自制地理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剖析解构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制作模型,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对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辩论演讲作业,开阔地理视野

辩论演讲作业是一种能让学生尽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的实践作业[3]。在辩论中,学生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强大的表达能力,这是对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的考验。和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就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思考方式,形成更有深度和高度的知识。辩论是学生开阔地理视野的好方式。

例如,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一个辩论题目: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学生需要选择观点,并在课后准备辩论稿。第一轮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小组分别讲述己方的观点,并列出支撑观点的依据。第二轮是观点辩驳环节,双方小组分别对对方的观点提出质疑。首先是正方,他们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正面的,并在发言中列举出以下几点:1.保护生态环境。人类的许多措施保护了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污染等。2.促进生态平衡。人类通过干预不合理的生物数量来让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维持生态的稳定。3.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育种和繁殖计划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某些物种的灭绝,如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繁育。反方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负面的,列出以下观点:1.破坏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化等。2.破坏生态平衡。人类活动可能改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破坏生态平衡,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或生态系统崩溃,如过度开垦使得水土流失。3.污染环境。人类活动可能产生各种污染,如大气排放影响空气质量。双方的观点是对立的,所以接下来他们需要质询对方以论证己方的观点更正确。如反方对正方的第二个依据提出质疑:当地的生态系统是合理存在着的,如果贸然改变生物的数量和布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正面影响,但一定会出现更大的问题。为支撑自己的质疑观点,反方寻找了实例—马里温岛的猫灾[4]。这个案例就能很好佐证反方的质疑。经过辩论,学生会发现双方虽各执一词,但都有一定道理,此时教师要对两方进行肯定以及赞扬,并告诉他们两方的观点以及依据都是正确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大家要做的是科学管理、合理活动,努力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如此一来,学生就能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看待问题,形成辩证思维[5]。

辩论演讲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首先,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整理出有说服力的论据,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6];最后,学生还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实践作业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以及提高学生对当地和全球热点问题的关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书面作业的形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广高中地理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人.基于校本资源的高中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9):36-39.

[2]包雄峰,苏丽,马玉梅,等.“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类作业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8):49-51.

[3]张士玉.“双减”+“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6):65-67.

[4]刘勇,周侗,张笑.面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后作业设计: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2):10-13.

[5]王太文.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活动策略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4):51-52.

[6]蔡娟.高中地理实践性作业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J].高考,2022(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