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支架式教学中的运用

2024-09-29 00:00:00刘冬梅刘泽凡
求知导刊 2024年22期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符合学生思维模式的可视化图解工具,思维导图与支架式教学法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将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支架式教学的五个步骤有机结合,一方面为一线教师改进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为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提供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支架式教学;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刘冬梅(1975—),女,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刘泽凡(2000—),男,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支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学生整合英语学科中听、说、读、写、看等任务,促进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找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使教学发挥最大价值。‌建构主义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作与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可以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展示知识点之间的主次关系和联系,这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又能辅助教师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重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在不同阶段进行应用,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2]。

思维导图与支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准备阶段:“脚手架”的构建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需要

“备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本节课程知识相关的“支架”。用思维导图为学生设计“支架”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情境性设计。思维导图设计要重视情境性,要与课堂教学主题和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其二,多模态结合。思维导图设计要结合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表达形式,以提升信息的表达力和接收效率。这种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思维导图的功能性和互动性,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途径获取信息。其三,准确定位。思维导图设计要准确定位,既要避免学生过度依赖思维导图,又要确保思维导图能有效辅助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其四,渐进性。思维导图的设计需要有渐进性,从易到难,从基础知识点到课堂重难点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让他们在逐步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以不同年级的思维导图设计为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为起点开始学习英语),思维导图的设计应简单直观,以图像和颜色为主,文字为辅。设计时可使用丰富的图像和颜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记忆新单词。思维导图的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比如用图像表示常见的动物、食物、家庭成员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思维导图内的英语词汇应以简单的名词和动词为主,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对于小学四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入更复杂的思维导图结构,如层次结构和分支结构。思维导图中可以包含更多的抽象概念,如情感副词、频率副词、形容词比较级等;可以引入句子结构,如简单句的构成。教师可以增加思维导图的互动性,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共同完成某个主题的思维导图,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观点交流。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复杂化,引入语法规则、时态、语态变化等进阶内容,还可以加入英语文化元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应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规划和组织英语写作或完成对课堂内容的复述。强调思维导图在复习和备考中的应用,如用于整理和串联知识点,以便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

二、导入阶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导入课堂学习主题时,教师应简单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结合班级学生整体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巧妙、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要求真实、切合主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文件或者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也可以抛出与本课话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支架,如未完成的思维导图,逐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动态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

例如,外研社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Module 7 Unit 1 We fly kites in spring.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用英语谈论不同季节、天气及相关活动,通过描绘四季变化,感受四季之美。学生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爱好,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提供一个开放式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这一思维导图结合四季的气温和景色特点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与爱好,描述季节的特点以及自己在不同季节喜欢做的事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讨论夏季时展示大海的图片与海浪声、在讨论冬季时播放下雪的视频等,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与表达。这样,学生的知识记忆更为牢固,学习热情更为高涨。

三、探究阶段:启发学生独立探索

在课堂中,教师应扮演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逐步将学习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已构建的知识体系独立思考并积累相关语言材料。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实时关注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或撤除支架,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完成知识建构。

例如,在外研社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

四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1 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

一课中,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正确运用“Robots can do...”句型来描述机器人的能力,并用“Robots will do...”和“Robots won't do...”句型来描述机器人未来可能做到或不能做到的事。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后,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合适的教学支架来支撑学生的独立探索。在本课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熟知的机器人形象“哆啦A梦”作为例子,如图2所示,从外貌、能力、未来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四个角度展开探究,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本课时的学习,构建关于机器人的认知框架。接着,教师可以逐步撤去教学支架,并布置任务,让学生独立绘制个性化的机器人思维导图。有了先前教学支架的帮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本课时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四、讨论阶段:鼓励小组合作探讨

社会互动性是支架式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学生完成独立探索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通过分享与阐述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复述所学知识,也能梳理自己的逻辑框架。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考的机会,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外研社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

四年级下册Module 9 Unit 2 Did you have a nice

holiday?一课中,教学重难点为运用“Did you...”

句型询问他人过去的行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假期经历绘制一张思维导图,使用流程图的形式,表达自己在假期中参观的地方、乘坐的交通工具与参观感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假期细节与感受,使用“Did you...”句型提问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既可以运用核心语言进行输出,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可以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五、评价阶段:评价实际教学效果

支架式教学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具体的评价策略。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绘制思维导图的情况反映了他们课堂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判断他们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科学的互评,学生从第三方视角对小组成员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与审视。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和建议,帮助彼此发现优点和不足。最后,学生可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回顾已完成的思维导图,巩固所学核心知识,查漏补缺。学生还要借鉴小组成员的优秀思维导图,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进一步理解核心知识点。

例如,在外研社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

四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1 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

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课堂评价集心表”,从教师、学生、小组三个维度出发,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满分为五颗心(如表1)。教师可以利用积分和奖励系统激励学生,给予高分的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同时告诫其不可骄傲自满;给予中低分的学生鼓励与督促,帮助其反思与提高,争取下次取得进步。

六、实施效果

(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我效能感提升

运用思维导图与支架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对实施对象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有趣的、真实的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学习内容置于具体情境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新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难度逐渐增加的任务,并及时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和支持,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师生有效互动,学生参与度高

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支架,师生互动会变得更为有效。学生在不同环节中都能有效互动和积极参与,实现课堂深度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适时的引导和支持,使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显著提高。

(三)动态调整,学生思维活跃

支架式教学的动态性和适应性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度与任务完成情况适时调整支架,确保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更好地发展。思维导图直观易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适当使用思维导图,比如在教学初期可以发挥思维导图直观呈现知识结构的作用,在自主探究环节发挥思维导图记忆理解的作用,在合作探究环节发挥思维导图激发创新创意的作用。在不同环节利用思维导图的不同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林跃武,胡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学术月刊,2010(10):108-109.

[2]刘菲菲.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