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教学开展路径分析

2024-09-29 00:00:00林鉴
求知导刊 2024年22期

摘 要:科学是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社会的学科,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知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观念。阐述了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教学开展的意义,从巧妙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合作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教学

作者简介:林鉴(1983—),男,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慈济小学。

小学科学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提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小课题”探究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其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契合。“小课题”探究式教学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究,其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课题”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小课题”探究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jd62wTFRIo+BHe7+jLLnXQ==学素养。同时,在“小课题”探究学习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这能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成果,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有浓烈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开展“小课题”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在“小课题”探究学习中,学生还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科学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探究成果,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小课题”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处于探究主体的位置,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性还不够强,在学习中需要与同伴合作探究知识。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沟通,长此以往,他们能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懂得在团队中如何与他人相处。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小课题”探究学习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这能让学生直观了解科学的奥秘,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教学开展的路径

(一)巧妙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小学科学“小课题”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是学生探究的主题,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主动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探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植物为什么会向阳生长、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制作小型净水器等,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去探究。当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初级层次的问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等,更高层次的问题则要能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探究方法。

在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同时,教师要引导和支持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通过适时的问题引导、信息补充和话语点拨等,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探究的框架,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路径。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反思和交流过程,在每次开展探究活动后,应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讨论他们遇到的问题和获得的启发等,以此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2]。这样,教师通过持续和系统的实践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批判性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观察月相”一课的“小课题”探究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真实天文现象有关的学习情境,以“月亮的形状为什么会变?”这一问题切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个简单直观的问题既涉及实际的观察活动—连续几晚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也涉及理性思考的内容—思考并讨论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观测数据,如指导学生制作月相观测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根据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促进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月亮是否每天都是一样的?”这一假设,并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观察实验去验证这一假设,让学生每天在同一时间记录月相,并画下当天月亮的形状。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逐步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性。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和总结规律,让他们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与月相相关的科学知识,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提出,教师要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教师通过创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时保持探究热情,更加专注地学习。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或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情境故事、视频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微型科学世界中。根据小学生好动活泼的个性特征,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的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和观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信息检索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进展,教师要适时调整情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探究重点上,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阶段: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技能与思维的全面发展,有效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例如,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个主题为“快乐的滑梯比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探究不同斜面角度对物体滑行速度的影响。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制作简易滑梯模型,选择不同材质的小球进行实验。在活动中,教师要营造一种竞赛与探究并重的氛围,让学生在对比观察结果的同时理解斜面上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教师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执行、记录和成果分享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小课题”探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出可以验证其想法的实验方案。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准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速度、摩擦力等物理概念。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工具和方法,能让学生在具有较强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中逐步提升科学探究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合作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课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思考。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制订合作学习的规则,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加深学生对相关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管控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和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向。273974ccdc4518f4d3793b292c77fea6f35ac0159760d3bfa5ffc235ba00ec86教师可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获取信息,让他们学习辨别信息的方法。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展示研究成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通过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究中不断成长,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的“小课题”探究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的传播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知识的兴趣。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让各小组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目标,并鼓励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如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从而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检索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途径,搜集与声音传播有关的课外信息,以此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设计新的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组织成果汇报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知识的认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小课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将其运用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开展“小课题”探究式教学,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在应用该教学方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课题作为探究对象,确保课题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并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指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概念框架。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友科.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尝试小课题研究的几点实践[J].新教师,2022(6):70-71.

[2]刘娜.“小课题”式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19(29):14-15.

[3]姜伟杰.以小课题研究引领学生开展科学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