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2024-09-29 00:00:00程平芳
求知导刊 2024年22期

摘 要: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价值在于深度挖掘语文教学的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探讨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提出六大路径:精选与单元教学相契合的主题贯穿学习过程;整合多类型教育资源,实现内容多元化呈现;实行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研讨,培养其多元思维方式;强调实践与创作,确保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建立有效的反馈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活动持续优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高中语文主题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B06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程平芳(1986—),女,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超越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单一文本的解读,通过将具有共同主题或关联性的多篇文学作品进行整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立体的阅读与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他们的综合分析和鉴赏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对社会、人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整合性与关联性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单篇课文独立讲解的局限,强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或问题,将多篇相关联的文本进行整合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发现不同文本间的内在联系,如思想情感共通、文化背景相似等,从而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和跨文本阅读能力[1]。

(二)探究性与主体性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通过设定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批判性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再是单纯地记忆文学常识或赏析技巧,而是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寻找资料、分析文本、提出见解,并在交流分享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知。

二、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深化理解,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单篇课文的解析,而主题阅读教学则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将多篇相关联的文学作品整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2]。比如,在“自然与人文”这一主题下,学生通过整合阅读《赤壁赋》《登高》等经典诗文,除了能领略到自然景观的壮美外,还能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背景,进而构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多维度认知,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激发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主题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而非简单地接受既定结论。学生需要通过小组讨论、辩论会、撰写读书报告等形式,主动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比较不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甚至对某些传统解读提出质疑。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精选主题,贯穿单元

教师应精心挑选符合课程标准、能引发学生兴趣,同时贴近高中生现实生活的主题。阅读主题应贯穿整个教学单元,作为线索连接多篇选文,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中逐步深化对主题的认识。通过预设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阅读中主动探寻答案,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需吃透教材,提炼合适的阅读主题。

比如,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一个主题阅读单元,教师可进行如下考虑: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和《哈姆莱特(节选)》,虽然它们出自不同的文化与时代背景,但都深刻地探讨了个体命运与抗争这一普遍而深刻的主题,因此将“命运与抗争”作为该单元的阅读主题较为恰当。

展开来讲,《窦娥冤》讲述了善良女子窦娥因社会不公和官府昏聩而遭受冤屈,最终以三桩誓愿证明其清白与反抗不公命运的壮烈故事。窦娥的悲惨命运以及她对正义的坚守与超自然的抗争,深刻展现了个人在强大社会压迫下的无奈与挣扎。《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揭示了旧社会制度下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不公。剧中人物如蘩漪、周萍等,尽管以不同方式试图挣脱命运的枷锁,但最终都陷入了更深层的悲剧,体现了个人在家族宿命和社会伦理束缚下的无力与反抗。《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哈姆莱特面对父王被谋杀、母后迅速改嫁凶手的残酷现实,内心经历了深刻的矛盾与挣扎。他虽有复仇的决心,但也在道德、理性与行动之间徘徊,展示了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深思熟虑与艰难抉择,以及对存在意义的深刻探索。“命运与抗争”这样的主题,贴近高中生对自我认知、社会正义的思考,能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中深层意蕴的探索兴趣,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整合资源,多元呈现

选定主题后,教师应广泛搜集教材内外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确保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图表等辅助手段,丰富阅读形式,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使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3]。

比如,针对“东西方教育理念与个人成长的探索”(由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和必修下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两课整合、提炼而成)这一阅读主题,教师可以从文学作品入手,选择如《傅雷家书》这样反映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著作;可以引入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电影《死亡诗社》的片段,展现西方鼓励个性自由与创新的教育哲学;可以搜集反映中高考政策变化、国际教育趋势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实际教育实践中东西方理念的交融与碰撞;可以精选关于比较教育学、心理学和个人发展理论的学术论文,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儒家的君子养成论等,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分析教育理念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通过简化摘要或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论文核心观点。这样,学生便能在多元化的阅读与学习中,深化对东西方教育理念差异与融合的理解,提高阅读成效。

(三)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在语文素养上的差异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偏好,设计层次分明的阅读任务,如基础阅读、深度研读、拓展探索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长。

围绕“忠诚与抗争:中华历史中的民族精神”(由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和《屈原列传》两课整合、提炼而成)这一主题,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任务。

第一层次:针对阅读水平较低或对相关历史背景不太熟悉的学生。任务包括通读《记念刘和珍君》和《屈原列传》的主要段落,配合注释和背景介绍理解文章大意,识别并总结文中体现忠诚与抗争精神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第二层次:面向有一定阅读基础且对主题有较高兴趣的学生。除了基本的文本理解外,还要求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心理描写、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探讨忠诚与抗争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影响,并撰写读书笔记或短评。

第三层次:针对阅读能力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或由教师推荐相关拓展材料进行研究,如《史记》中的其他忠臣列传、近现代革命先驱的事迹、当代社会体现忠诚与抗争精神的案例等。完成研究报告后进行班级展示,探讨忠诚与抗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与传承,以及忠诚与抗争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探究研讨,多元思考

教师可组织研讨会或读书报告会,鼓励学生就阅读材料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辩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互动方式,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引导者,教师应适时抛出问题,引导讨论方向,促进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深化理解,拓展思考维度[4]。

比如,围绕“宋代词坛双峰并峙:豪放与婉约的交响曲”这一主题,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深入研读一位词人的代表作,理解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与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的特点与区别。小组需准备读书报告,内容涵盖词人生平、时代背景、词作风格分析和个人感悟。

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第一,辩论赛。教师设定辩题,如“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哪个更能体现宋代文化的精髓?”通过正反方辩论,学生需从词的内容、情感表达、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证。

第二,模拟创作。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豪放派或婉约派的风格,自创一首词,分享并讨论创作心得,体会古代文人的创作心境。

这一系列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宋代词坛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践创作,学以致用

应用知识是内化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可结合阅读内容,设计写作、演讲、戏剧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

ZpZe3EMfBG9wcQhbf0MzCQ==比如,在《百年孤独(节选)》的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结合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魅力,设计一系列创意实践活动。首先,鉴于《百年孤独》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循环往复的命运主题,教师可以组织编写“家族树”活动—要求学生在细致阅读的基础上,绘制布恩迪亚家族的谱系图,并附上简短的人物性格分析,以此加深对作品结构和主题的理解。其次,鉴于作品中充满了奇异想象与深刻象征,教师可发起一场“微型小说创作大赛”,鼓励学生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一段关于个人或虚构家族的故事。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内化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字驾驭能力。最后,鉴于《百年孤独》深刻的社会与哲学内涵,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围绕“孤独与家族的宿命”“时间循环与历史重复”等话题准备演讲。

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在创作和表演中享受乐趣,还能在实践和历练中,将《百年孤独》的艺术精髓内化为个人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六)反馈评价,持续优化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时了解学生在主题阅读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为此,教师可定期进行反馈总结,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贴近学生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与教学持续优化的目标。

比如,在探索“科技创新与工匠精神”(由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两课整合、提炼而成)这一阅读主题时,教师可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首先,通过引入自我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撰写学习日志,反思个人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对工匠精神的感悟以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利用同伴评价的方式,组织小组讨论或互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指出文章分析的亮点与不足,分享不同的见解,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最后,对学生在课堂参与、作业完成与项目展示中的表现,给予具体、有建设性的反馈,既肯定他们的努力与成长,也明确指出改进方向,确保评价的引导性和针对性。

为确保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教师需定期开展反馈总结会议,汇总学生自评、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果,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学习模式与情感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比如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入更多相关领域的阅读材料,或对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结语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依据学生兴趣与课程标准有序选择主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资源整合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材料,拓宽其学习视野。个性化施教尊重学生差异,通过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等策略,能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引导多角度思考则能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知识应用,将阅读学习与现实生活、跨学科项目相结合,可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系统实施,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值得推广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小波.主题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8):85-87.

[2]李小萌.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J].作文,2023(24):39-40.

[3]曹菊,张琳.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探索[J].高考,2023(17):99-101.

[4]钱维军.高中语文如何进行主题阅读教学[J].好作文,2023(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