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语文教育具有整合的视野。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于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体验也在不断改变。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信息化教学视野出发,以小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学习体验为主线,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体验式学习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场景,从典型案例分析中探寻信息化教学视野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场景
作者简介:程 杰(1999—),男,江苏省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
徐贝苑(1997—),女,韩国大邱大学。
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了语文的重要作用: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这进一步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学生学习中的核心地位。同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出版,对教师和学生的目的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和学习主体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场景,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体验式学习场景的构建,旨在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
一、问题提出:辨析体验与学习
(一)教学内容关注知识与技能,忽视语文素养与学习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关注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然而,教师在实践中往往过于侧重于语言运用,忽视了其他素养的培养,仅从“听、说、读、写”方面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以偏概全,导致语文教学内容单一化和片面化,学生难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将信息技术的操作式学习等同于体验式学习的观点是狭隘的。虽然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升教学效果,但如果仅依赖信息技术而不结合实际合理编排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将会支离破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变得碎片化,学生无法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二)教学方式关注技术与设备,忽视有机融合与难点突破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教师技术素养观念的转变,从单纯强调技术应用能力转为更加重视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涵盖获取、评估、管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方面面临挑战。例如,这些技术应用有时会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导致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主体地位。因此,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改革需要向有机融合方向发展,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难点,保证教学质量有效提升。这意味着教师在应用新技术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确保技术应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1]。
(三)教学成效关注掌握与使用,忽视情感发生与人文培养
从学科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是一个丰富的整体,具有人文性质,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忽视了这一点以及文本本身的核心价值。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包含《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反映高尚人格品质和具有情感体验价值的文章,表明了对情感发展和人文培养的重视。这些文章不仅能传授知识,还能通过文本本身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信息化教学带来了多感官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体验情感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参与到文本情境中,感受文学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情感体验的融合和提升。
二、路径建构:融合技术与教学
(一)基于信息素养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场景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涵盖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具体来说,它要求人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懂得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基于此,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场景需要融通技术、设备、资源与教学,形成以实体空间把控课堂教学,以网络空间实现无限链接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空间能为参与课堂的学生带来特定感受与有效信息,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基础教育中,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变革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王天平教授、郭炯教授和桑国元教授等多位教育学学者指出,构建课程教学的新样态和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特别是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和智能评估,已成为实现教育优化的重要策略。一些研究者通过在教室布设无线网络和提供移动学习终端,为学生创造了信息化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获取各种学习资源,不仅包括教师准备的课堂资源,还包括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索。同时,在线测试、学情分析等智能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信息化环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选择和途径,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和反馈机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调整和优化。
(二)形成关注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深度融合
“融合”一词在教育领域中频繁出现。心理层面的融合指不同个体或群体在一定接触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献研究中,信息化教学融合聚焦于学生本身,从人的终身发展视角出发,关注完整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对于低学段(1—2年级),教师可以模糊语文学科概念,通过信息化教学中可视、体验的方式,以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为切入口,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中学段(3—4年级)应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对不同文体和内容的认知。高学段(5—6年级)则应从大量习题中解放出来,教师应注重语文素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场景再现能力,以项目化、主题式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探索符合时代人文培养的语文教学方式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吸收优秀文化,提升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我精神成长。语文课程设计应强调学生关注语文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通过语文学习来提升品德。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要制定不同的研究目标[3]。例如,在低学段教学《小青蛙》和《四个太阳》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动态呈现阅读内容并勾勒画面语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中学段教学《白桦》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文体和内容进行比较式教学,帮助学生拓展文学视野;在“微信里的阅读”和“写一封电子邮件”微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通过实际项目来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
三、实践行动:探析案例与范式
教学实践是教学研究的归宿。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文的教学实践为例,剖析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场景建设的过程,形成简要范式,展示信息化教学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成效(如图1)。
(一)明晰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与学习体验并重
信息化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目标应同时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学习体验。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教学案例以诵读与理解作为语文能力目标,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在核心价值方面,重点是理解和学习西门豹的人物品格。在实际教学中,需关注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品格的目标融合[4]。
(二)整合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与其他补充内容
语文学习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在《西门豹治邺》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设置了课内和课外双重学习资源。
在课内资源方面,教师巧妙利用“中教云平台”中电子课本的语音范读功能,进行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可反复视听的学习资源。通过饱含情感的范读,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人物情感和情绪,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中。这样有助于学生与文本人物共情,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教师还通过互动平台发布电子教材和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
在课外资源方面,教师整合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网络百科全书的素材,为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提供补充阅读材料,包括人物简介、历史背景简介等。例如,推送西门豹的资料卡片、关于复姓的拓展知识、邺县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图片资料等。通过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理解故事,拓宽知识面,实现全面成长。
(三)创新教学方式:交互式学习与体验式学习
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时空,可以开创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学习体验活动,使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时空。
课前,学生通过平台终端提交根据任务单进行预习的成果,教师进行在线评价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的前期经验,提升教学效度。课中,教师选择部分学生已完成的课前任务进行展示,通过同伴互查的方式,分享和拓展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理解。课后,教师设置趣味作业,比如“给西门豹的一份建议信”,用“如果你是西门豹,你会用什么办法惩治恶人,确保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这样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西门豹智慧与品格的深层思考。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教学使资源获取、自主学习、问题交流更加贴近学习场景,以生动和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全方位的支持,降低问题理解难度,从而更加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并在学习场景的帮助下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四、反思提升:实践总结与思考
在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语文教育迎来了诸多新的可能性,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教育质量,推动了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尤为关键,他们不仅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信息素养的培养者和教育创新的推动者。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民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与时俱进。信息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将促进信息化与语文课堂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名师指导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域学生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学习场景的构建会随着实践和技术进步变得更加便捷,有助于学生沉浸于学习中,显著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未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从而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推动教育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婷婷.人工智能与幼儿双语教学融合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9):92-94.
[2]张曜.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古诗文教学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4(5):111-114.
[3]张靖,罗简凡,陈艳.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阅读促进效应阶段性观察[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4):27-45.
[4]朱梅.共同体理念下社区家长教育工作开展的融合模式探索[J].枣庄学院学报,2021,38(6):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