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下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

2024-09-29 00:00:00李菲菲
求知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探讨了文化自信背景下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先深入分析丝路文化的价值及将其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而后提出了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教学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术创作能力,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文化自信;丝路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李菲菲(1985—),女,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重庆路小学。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成为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美术课堂作为文化传承的摇篮,应承担起弘扬丝路文化的重任。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如通过情境化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丝路文化的内涵和独特魅力。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以美术鉴赏与创作为载体,表达对丝路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美术创作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弘扬中华文化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一、文化自信下的丝路文化概述

丝路文化,是指沿着丝绸之路所传播和衍生的文化。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还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丝绸之路,我国将丝绸、陶瓷、茶叶等珍贵产品和科学文化、思想、价值观等传向远方,并与沿途国家、地区进行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具有多元特色的文化体系。文化自信下的丝路文化是一种既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形态,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文化自信视角下,丝路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承与创新。丝路文化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以及在文化交流中的创新与发展,而这种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二是开放与包容。丝路文化的形成体现了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姿态,接纳并融合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优秀文化元素,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不仅能够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能够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交流与合作。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共同发展。这种基于平等互利原则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二、文化自信下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

首先,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与南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丝绸之路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拓宽视野,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态与国际视野。融入丝路文化的美术课堂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在丝绸之路上,各种文化艺术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学生通过欣赏和创作与丝路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相互尊重,认识到文明交流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态和国际视野。

再次,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创作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丝路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例如,学生可以绘制丝路沿线城市的风貌、古时商队行进的场景、各国文化交流的情景等,从而提升绘画技能。此外,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最后,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学习、鉴赏和创作与丝路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文化自信下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

(一)善用情境教学,创造沉浸式教学环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丝路文化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丝路文化相关的具体情境,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开展“穿越丝绸之路”主题活动,将陶瓷艺术的讲解融入其中,让学生沉浸在丝绸之路的情境中,在情境中感受文化魅力,激发创作灵感。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陶瓷造型、纹样与制作工艺,在介绍陶瓷发展历史的过程中融入丝绸之路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丝路文化有基础的了解。其次,教师可设计名为“穿越丝绸之路”的角色模拟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准备古代市集交易的道具,如古代货币、陶瓷等。学生分组后,分别扮演商人、使者、艺术家等角色,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用货币交换商品,模拟商业谈判和文化交流,增加活动的真实感[1]。在模拟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与陶瓷相关的美术创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模拟市场中的体验和感受绘制陶瓷或与商品交易、文化交流相关的情景。最后,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之后,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获取准确的历史信息,并在活动中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和文化氛围,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其中。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和任务,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乐等,丰富情境的表现形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借助合作学习,优化教学互动与协作

合作学习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来引导学生探究丝路文化的内涵和美术创作的技巧[2]。以“心中的风景”教学为例。在分组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各小组自主讨论、研究一个与丝路文化相关的主题,如“丝路上的城市风貌”“丝路上的物品贸易”等,激发学生对丝路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与探究阶段,小组成员需要共同搜集和整理与所选主题相关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共同确定设计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方案,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丝路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这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灵感,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创意设计与制作阶段,小组成员可根据设计方案,运用绘画、剪裁、粘贴等美术创作技巧,共同完成具有丝路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特长,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锻炼美术创作能力,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可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作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和作品质量,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美术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丝路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还能够通过创意设计和制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美术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3]。

(三)活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bbU1TMkLkvw43SrzHp6jvknYOygUur8xsWRXF+JS8RE=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与丝路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融入丝路文化内容展开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

首先,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播放一段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展示丝绸之路的整体路线、历史沿革及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极易被视频中壮观的自然风光、多元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利用课件展示与丝路文化相关的图片,如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城市遗址、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特色文化等,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在学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数字绘画软件进行美术创作。学生可根据自身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想象,利用绘画软件工具,创作具有丝路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通过数字绘画软件的实践应用,学生不仅能锻炼美术创作能力,还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丝路文化的魅力。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确保教学资源能够真正为教学服务[4]。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需求。

(四)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实地考察是了解丝路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丝路文化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与丝路文化相关的博物馆、遗址等。在博物馆,学生可以看到与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的展品,如丝绸、陶器、壁画等,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提升美术素养。在遗址现场,学生可以立足历史遗迹,想象古代商队和使者的足迹,深入了解丝路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丰富感性认识,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和素材。美术创作实践是将学生对丝路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地考察的内容,设计或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相关的美术创作主题,如“丝路风情画”“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品”等。在创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结合实地考察的所见所感,创作出具有丝路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如此,学生可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和构图技巧,创作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丝路风情画,展现自身美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5]。

(五)进行多维评价,注重反馈提升

科学开展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采取作品展示、小组汇报、课堂观察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首先,作品展示是评价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展示的丝路风情画等作品,教师可以直观了解学生对丝路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在美术创作上取得的进步,进而可以更科学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其次,小组汇报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制作演示文稿,通过汇报的形式展示对丝路文化的认识和相关美术创作成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汇报,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以及对思路文化的理解程度。最后,课堂观察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提问质量等,了解学生对丝路文化的理解程度[6]。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

结语

文化自信下,将丝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术创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未来,教师应继续深化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周冬梅.粤北地域美术课堂中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J].天南,2023(5):123-125.

简嘉贤.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南海丝路“波罗鸡”为例[J].科幻画报,2023(6):191-192.

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丝绸之路”语境下当代新疆美术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李静.“一带一路”下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融合[J].天津教育,2020(21):130-131.

马建新.溯源丝路文化 根植本土美术[J].华夏教师,2020(1):87-88.

阿卜杜凯尤木·麦麦提,钱初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疆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融合路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