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幼儿园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4-09-29 00:00:00田慧丽
求知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幼儿期是幼儿人格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园活动中,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自尊心、培养自我调节和冲突解决能力以及提升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田慧丽(1979—),女,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幼儿园。

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关键场所,承担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方式,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等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幼儿园活动的意义

(一)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通过各种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喜好和能力,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正面认知和自信心。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从中了解自己,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认知。又如,在艺术表达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将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发现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进而认识到自己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这些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也为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坚强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二)提升幼儿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幼儿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状态、行为表现和学习动力。幼儿园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尊心发展。在团体游戏互动中,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团队活动中,与其他幼儿竞争或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感受到来自同伴和教师的支持和肯定,当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贡献被认可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心。另外,艺术表达活动也是提升幼儿自尊心的有效途径。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创意表现出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并得到他人的赞扬和鼓励时,会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1]。

(三)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和冲突解决能力

在团体游戏中,当幼儿发现自己与其他小伙伴意见不一致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或愤怒。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交流和协商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并学会了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冲突解决能力。另外,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和角色所面临的挑战。当幼儿扮演一位遇到挫折的角色时,他们可能会感受到沮丧和无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讨应对挫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学会观察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自我调节能力[2]。

(四)提升幼儿的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

通过有趣的活动,幼儿园能为孩子们提供挑战和机遇,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当幼儿在积木搭建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案,从失败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面对困难时要保持耐心和毅力,还培养了从挫折中重新振作的能力。另外,参加团体游戏和集体活动也是提升心理韧性的有效途径。当幼儿在团队合作中遇到分歧或失败时,他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态度,并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经历,幼儿不仅增强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幼儿园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角色扮演: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策略,被广泛认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模拟不同情境和角色,从而深入体验并了解各种情绪和应对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自我反思,学习如何应对情绪波动,掌握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此外,角色扮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自我意识,为其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选择了“医生和患者”这个角色扮演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出现的情绪。教师向幼儿解释:“医生通常会给患者提供治疗和关怀,而患者可能会感到担心、害怕或痛苦。”接着,教师分配角色并给幼儿提供相关的道具,比如“医生”可以穿上白大褂,拿着医疗器械玩具,而“患者”可以戴上头箍或拿着药品玩具。角色分配完成后,教师开始引导幼儿进入角色。活动以一个简单的情景开始,一名幼儿扮演的患者因为头疼来到医院寻求帮助。教师扮演医生的角色,用温和的语气询问幼儿的症状,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可能会感到担心或不适,这时,教师会倾听他们的表达,并给予安慰和支持:“别担心,我会帮助你的。”“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不要害怕。”这展现了教师对幼儿情绪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安全和信任[4]。

随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各自扮演的角色:“你觉得这个患者会因为头疼而感到害怕吗?”“你认为医生应怎样帮助他?”通过这些问题,教师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引导他们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有幼儿感到紧张,就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并调整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幼儿感到更加舒适和自信。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大家觉得这次角色扮演活动对你们有什么帮助?”“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你们学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和归纳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鼓励他们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寻求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教育过程,幼儿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艺术表达活动:通过手工艺术促进幼儿情感宣泄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艺术表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通过手工艺术促进幼儿情感宣泄。这种活动提供了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内心感受。通过艺术创作,幼儿能自由地展示情感、表达情绪,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这种转化不仅有助于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还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宣泄和释放,缓解压力[5]。以手工剪纸活动为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剪纸的材料,包括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在开始活动之前,教师会向幼儿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比如如何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如何将不同颜色的纸张组合在一起制作出美丽的作品。同时,教师也会解释剪纸艺术可以成为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让幼儿知道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接着,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主题或情境,比如“我的家”“我最喜欢的动物”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剪纸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表达。如果有幼儿表现出忧伤、焦虑等情绪,教师就要适时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并给予支持和安慰。比如,一名幼儿在剪纸过程中流露出不安或焦虑的情绪,教师可以轻声询问:“你为什么感觉不舒服?有什么事情让你担心吗?”然后倾听他的回答,并给予理解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在剪纸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并给予其个性化的引导和支持。比如,对于那些较为内向或羞涩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到自信和舒适;而对于那些较为外向或开朗的幼儿,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做出合理的行为。通过这样的个性化引导,教师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促进他们的情感宣泄和情感发展。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短的展示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尊重彼此的创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剪纸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学会有效地表达和处理情感。

(三)情感故事分享:借助故事情境激发幼儿情感体验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情感故事分享是一项重要的实践策略,旨在借助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讲述生动、富有情感的故事,幼儿可以在情境中体验各种情感,比如喜怒哀乐、爱与包容,这种情感体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还有助于他们学会调节和表达情绪。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让幼儿产生共情和情感投射,从而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通过与教师和同伴分享故事,幼儿能在情感交流中建立互信与情感联系,促进情感健康地发展[6]。教师可以选择一则适合幼儿年龄的情感故事,比如讲述一只小动物因为失去了玩伴而感到孤独和难过。在分享故事之前,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导他们了解故事中的情感主题,并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或感受:“你们有没有过失去玩伴的经历?当你们感到孤独时,你们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讨论,教师能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情感经历是正常的,并产生共鸣。

接着,教师开始讲述情感故事,并注重故事中角色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变。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语调、表情和手势等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故事中角色的情感体验。比如,当教师描述小动物因为失去玩伴而感到孤独时,可以用轻柔的语调和略带哀伤的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让幼儿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到孤独的感受。在分享完故事后,教师与幼儿展开情感体验和反思。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情境的感受和想法,比如:“你们觉得小动物失去了玩伴后应怎么办?”或“你们在故事中有没有体会到孤独?”通过这样的问答互动,教师能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三、总结

本研究提出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园活动的实践策略,并深入探讨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有效的实践策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自尊心、培养自我调节和冲突解决能力以及提升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也为其未来的学习、社交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本研究能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注入更多的关怀与支持。

[参考文献]

王美香.幼儿园角色扮演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幼儿教育,2021(10):50-52.

张小芳,李明.幼儿艺术表达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2022(6):38-40.

赵云飞.幼儿园情感情景故事分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幼儿教育,2021(2):28-30.

孙小青,王宁.幼儿园团体游戏互动对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影响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21(4):20-22.

薄惠琳.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J].家长,2020(9):4.

郭铁成,陈金辉.例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8):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