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策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2024-09-29 00:00:00陈丽蓉
求知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逐渐凸显出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利用活动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践中,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目的,彰显活动策略对发展学生道德素养的积极作用。简要论述了初中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并针对活动策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动策略;初中德育;高效教学

作者简介:陈丽蓉(1991—),女,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中心学校。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此,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德育的深层内涵,有利于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其日后的全方位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便是家国情怀,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与热爱,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1]。它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乡土观念等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可以让他们端正对国家和民族的态度,在自主探索传统文化时建立良好的民族自信心。所以,教师可以围绕家国情怀设计不同类型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家国情怀的内涵,在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激发其强烈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与生活中,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二)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前提。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活动策略的指引下,教师应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情感、价值的认同,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提升其道德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初中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它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如集体观念、人道主义、家庭美德以及环境保护教育等。所以,教师利用活动策略开展德育时,要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目标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如:举办校运会,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其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开展撰写环保倡议书的活动,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为改善我国环境问题做贡献。

(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这也是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对很多事情有独特的个人见解,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自我表现意识有所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或是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结交朋友的渠道,让他们以互帮互助的方式解决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而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策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一)开展主题班会,夯实德育阵地

要想保证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制订活动策略,夯实德育阵地。主题班会是指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的交流分享会,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并阐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某个观点的看法,经过热烈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这有利于拉近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渗透德育,鼓励学生以自主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对德育的理解,在思维碰撞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题班会也是初中阶段最常见的一种实践活动,要想将德育融入其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先确定此次班会的德育主题,而后设计多样的互动环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独特的个人见解,以此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为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做好铺垫[2]。

例如,教师在以“仁爱互助”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时,先介绍了这一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而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在学生对班会主题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详细描述这件事情与班会主题的内在联系。例如,有学生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但是有一次数学考试我没及格,同桌看到我心情低落,主动提出和我一起分析试卷,他没有说多余的话,而是用这种方式保护了我的自尊心,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仁爱互助的真谛。”有了这一示范后,其他学生纷纷敞开心扉,分享自己与同学、朋友、老师之间发生的真实事件,深刻体会到了仁爱互助的重要性。在主题班会中,学生以自主交流的方式加深对“仁爱互助”的理解,踊跃参与到讨论中,高效完成本次道德实践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参与校运会,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校园运动会是初中阶段一种较为常见的体育类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其团结协作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是开展德育的有效渠道。因此,在活动策略的指引下,教师利用校运会契机,组织学生参与校运会,将德育以合理的方式融入其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交能力,发挥活动策略的应用价值。确定校运会的时间和地点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长跑项目无人报名时,个别学生愿意放弃自己最擅长的短跑去弥补长跑的空缺,对此,教师要对其进行表扬,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渗透集体意识教育,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在校运会中,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参加教职工比赛,用自己的拼搏精神感染更多学生,促使他们认真对待比赛,在此次校运会中不留遗憾。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用相机拍摄学生们在赛场上的表现,活动结束后对这些照片进行整理,利用班会时间进行总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运动会中取得的成绩和真实的感受。无论是否为班级赢得荣誉,每一位运动员都应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要让他们意识到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没有留下遗憾就是最棒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达到了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以集体利益为主,以广阔的胸怀待人接物,提升德育素养[3]。

(三)巧用角色扮演,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部分道德理念比较抽象,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其内涵,这会影响最终的德育效果。这就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优化德育活动设计,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让他们真正内化德育理念的精髓,并以此为依据指导自身的行为。角色扮演活动在德育中具有显著优势,是很多教师开展德育的第一选择。教师可根据德育主题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将班级学生划分为5人小组,要求他们根据主题自行创编剧本,并确保情节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组内成员通过共同努力完成此次演出,能在亲身体验中深化道德认知,提升道德素养。

例如,教师在以“尊敬老人”为主题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时,先让各小组探讨此次表演的主要方向。有学生提出演绎“孔融让梨”的故事;有学生提出以敬老院为背景自行撰写剧本;有学生提出根据真实的生活经历展现家庭中尊敬老人的种种表现。经过组内成员的共同讨论,确定采取第三种方案。学生需要回想现实生活中尊敬老人的例子,而后确定此次演出的主要角色,有“我”、父亲、母亲、外公、外婆五个人。学生主动提出想要扮演的人物,经过合理分工,确定各自的角色。在表演过程中,第一幕是“我”放学回到家中,看到茶几上有新买的草莓,便想拿一个品尝。此时,“父亲”和“母亲”登场,他们及时制止了“我”的行为,表示要让“外公”和“外婆”先品尝。“外婆”说她并不介意“我”的行为,但是在“父亲”和“母亲”的劝导下,“我”知道了自己行为的不足之处,形成了尊敬老人的思想意识。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参与到德育的整个过程中,借助实践活动加深对道德理念的理解,进而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

(四)组织文艺汇演,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从根本上说,德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德育效果具有直接影响[4]。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采用科学的方式提高德育效果。其中,组织文艺汇演便是有效方式之一。例如,教师可以“爱国”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与主题有关的表演,如唱歌、跳舞、诗朗诵等,只要能体现对国家的热爱即可。此类活动非常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能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下接受德育,培养爱国情感。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师可以设定奖励机制,让学生以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节目,票数最高者能够得到奖品。这样,在全体学生的踊跃参与下,能营造出浓厚的德育氛围。

在以上德育活动中,教师先介绍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而后进入表演环节,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展示时间。有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我爱这片土地》,用饱满的情绪和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爱国情感;有的学生独自演唱歌曲《歌唱祖国》,有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合唱《十送红军》,用歌唱传递民族精神,表达爱国情感;有的学生选择用小品呈现爱国主题,借助幽默的语言活跃气氛,最后通过升华主题的方式烘托情感。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负责录制此次文艺汇演的精彩片段,剪辑后将其展示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共同观看他们的表现。而后进入投票环节,每个学生都可以投自己认为最优秀的节目,经过统计,得票率最高的学生能够获得证书和相应的奖品。开展文艺汇演的方式能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具有强化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作用。

(五)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很难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德育的渗透,因此,课外实践活动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渠道之一。对此,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目标组织多元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保证活动内容与形式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使其思想意识得到升华,推动其综合素养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课外实践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德育的深层次内涵,助力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5]。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劳动奉献精神时,仅凭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并将其外化为实际行动,德育效果不够理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体验农业劳动的活动,带领学生到当地的采摘园,让其亲自观察马铃薯、茄子、花生等作物的生长方式,并将采摘到的农产品做成一顿美味佳肴,亲自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擅长唱歌的学生可以演唱老人们喜爱的红歌;擅长讲故事的学生可以陪伴老人回忆往事;或是几名学生一起帮助老人打扫房间,以此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等等。这样的献爱心活动能使学生树立“敬爱老人”的意识,并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关爱。在实践活动的指引下,学生还能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知道食物来之不易,同时也能体会到奉献的意义,通过与老人的短暂相处实现思想上的升华,提升道德品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活动策略的合理应用能推动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演出、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助力其综合素养提升。如此一来便能充分发挥出活动策略的应用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邹文韬.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新教育,2023(35):114-115.

黄雪琴.活动策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7):187-189.

谭晓庆.依托德育,拓展初中课外实践活动[J].学周刊,2023(29):64-66.

陆红菊.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问题研究[J].华夏教师,2023(18):6-7.

李维新.浅谈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2022(3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