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革命文化作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类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文化自信。以《红星照耀中国》作业设计为例,探讨“泛读·梳理红星事迹”与“精读·探究红星精神”相结合的体系化作业设计,旨在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经典作品的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红星照耀中国》;作业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鸿燕(1992—),女,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
一、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处于第一位,该文件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1]培养文化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日积月累。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在时代演变中不断发展变化、传承、延伸,其中的革命文化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和品质精神。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生活与战斗情况,展现了红军的精神面貌,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有重要意义。然而,书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与学生生活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当前初中生阅读存在浮于表面、理解片面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本书文化熏陶价值的发挥。因此,有层次、有规划的作业设计十分必要,其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文本,合作探究挖掘文本内涵,将革命文化纳入知识体系,将丰富的红军精神内化为个性品质。笔者设计了八年级学生的《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作业,以期实现革命文化对学生学习的求知启发和对学生成长的精神滋养。
二、作业呈现
优秀的阅读作业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及阅读效果的检测。此次作业设计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为阅读文本,围绕“泛读·梳理红星事迹”与“精读·探究红星精神”两个层次展开,共计10项作业,预计用时27天。
(一)泛读·梳理红星事迹
1.浏览序言、目录,初步感知文本,制订每日通读计划。计划用时半天。
2.通读全书,用词语或短句概括章节主要内容,每周通读6章。计划用时2周。
3.看目录回顾章节内容,挑选记忆深刻的重点章节,在目录旁做星号标记。计划用时半天。
(二)精读·探究红星精神
1.精读重点章节,对主要人物及事迹做批注。常见的批注形式有圈点勾画式、旁批式、后记式等。计划用时3天。
2.以“我心中的‘红星’”为题进行微写作,品评阅读过程中印象最深刻或最敬仰的红军人物。字数不少于300字,文体不限,建议运用叙议结合手法写作。计划用时1天。
3.重点阅读第五章,结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图。绘制完成后小组进行展示互评。路线图要求标注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计划用时1天。
4.小组合作进行情境演绎,选择两位组员分别扮演埃德加·斯诺和书中的一位红军领袖,做一期主题为“红军英雄”的访谈节目。搜集埃德加·斯诺和红军领导人的相关资料,使情境演绎尽量贴近人物原型。计划用时2天。
5.小组分工精读各章节,结合文本概括纪实文学的特点,开展交流会。交流会需要一名主持人,主持人自主准备主持词;各小组需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发言稿由组员合作完成。计划用时1天。
6.观看《红星照耀中国》同名电视剧,讨论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异同,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红军思想的表现。计划用时1天。
7.重走“长征路”。班级开展以“红色精神我传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小组合作撰写演讲稿。演讲要求:时间5—10分钟,精选配乐,尽量脱稿,声音响亮,有感染力。计划用时3天。
三、设计原则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语文学科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深入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体认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质,陶冶性情、坚定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设计《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作业的侧重点在于在多层次、多样化的语文活动中,将语言的理解运用与革命文化的熏陶培养相融合,实现革命精神在当代学生中的继承发扬。具体来说,本文提出的作业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一)难度适宜,循序渐进
“文化自信”以“文”为基础,“化”为影响,“自信”是个体心灵的变化,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并非主观上的思想灌输,而是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影响学生。《红星照耀中国》中体现的革命文化、战斗意志、集体主义思维是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养料,而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吸收这些养料,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控制好作业的难度,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探究文本时感到愉悦[2]。泛读部分的作业难度较小,绝大部分具备基础阅读能力的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因此这部分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文本的个性化空间。精读部分的小组作业和班级作业难度有一定提升,但其中的写作、主持、演讲等任务仍处于中学阶段语文学科能力目标范围内。合作探究任务可以发挥集体优势,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满足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能力较薄弱的学生也能在同伴群体共同协作的氛围中夯实基础,拓宽阅读思维,收获个人成长。
文化自信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向度体验和持久性思考形成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始终要从知识积累、语言运用出发,递进到文学思维、精神品质层面,避免流于形式的简单化、口号化学习。此次作业设计充分考虑了八年级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思维习惯,进行了如下编排:泛读任务在前,精读任务在后;泛读任务的顺序为从序言、目录到文本内容,从整体感知到短语概括;精读任务中,先进行个人阅读,而后开展小组合作;任务布置先简单后复杂,且复杂任务会有适当的提示语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框架。有梯度的作业安排能帮助学生克服一定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阅读经典作品是思维进阶的重要途经,设计由浅入深、由独立完成到合作完成的阅读作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思维向高阶层次迈进。
(二)形式丰富,语言明确
人文性与实践性兼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本次《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作业设计将常规化的读写任务与创意化的探究任务相结合,注重作业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学生可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思考文本内容,进而通过搜集信息、小组合作、参观活动、展示评价等方式实现与文本内容的思维情感交互。多种阅读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创造性的运用。如在泛读部分的作业中,学生通过浏览序言、目录等的内容收集书本信息,通过通读回忆文本等独立性作业锻炼自身的独立阅读能力,寻找合适自己的阅读方法,积累文学知识。通过独立性阅读训练,学生能够基本熟悉故事情节,对红军人物形成初步印象,大体掌握思想主旨。对于精读部分,笔者在3—6题设计合作探究作业。初中生对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人物或许有所耳闻,但是对于特定时期的人物精神、国际局势、社会思潮等往往缺乏深入理解。作业3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红军长征路线并分小组进行展示与评价,作业4要求学生情境演绎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作业设计都是将书本要点与课外知识在学习各环节建立连接,将个人阅读思考与小组合作表演结合起来,从而将枯燥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业转化为有趣的情境化任务。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意演出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和文本想象能力,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
作业是课程内容的巩固、丰富和延伸,不仅内容要主题分明、涵盖要点,提示性语言也要表达清晰、要求明确。本次作业设计指向突出,各有侧重,角度多元,通过种类多样的读写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第一,完成时间要求明确。每一项作业完成时间都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学情及作业实施难易程度确定,时间在半天到两周不等。第二,完成方法有具体的引导。为使学生更好地落实每项任务,作业设计中提供了具体详细的方法指导。大框架有泛读和精读两种阅读方法,精读部分的作业1提示了批注的三种常见方法,作业2的微写作有运用叙议结合手法写作的建议。第三,完成过程基本阐述。精读部分作业7交代了写作演讲的完整过程。学生在完成阶段性作业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掌握革命文化的核心要点,深化红色精神的内在认同。
(三)以文化人,立意精神
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忽视革命文学的特点,把革命文学作品等同于其他文学作品,侧重知识积累和语言赏析的情况依然存在。作为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革命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观念、品德修养和意志精神。革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不应囿于枯燥的字斟句酌,而应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历史人物的风骨和情操,体会文字背后的思想和价值。语文教师可以挖掘《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革命文化因素,在教学中将革命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南京市语文兼职教研员袁源老师曾说:“语文因是母语教育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应当‘为人生’。”[3]语文阅读教学要结合文本设计教学方案,作业设计也应从文本特征出发,挖掘经典作品中的关键文学因素,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红星照耀中国》中蕴藏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积淀着特殊历史时期的民族情怀,中学生深入学习这部作品,对增进自身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精读部分作业2微写作“我心中的‘红星’”抓住书本中的英雄人物这一文学要素,通过读写一体的方式让学生深度投入到人物品析之中,使学生逐渐理解红军革命精神的内涵。作业4的“红军英雄”访谈活动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多个视角去了解历史,使其在情境还原中亲自体验革命时期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与团结精神。革命文化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应以爱国精神和民族文化为重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同革命先烈的精神追求,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设计反思
为了保障本次阅读作业的效果,充分体现该作业在建立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作业实施要注意以下要点。
(一)作业设计中的德育渗透
本次阅读作业设计以“文化自信”为素养目标,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爱国情怀、革命信仰等方面的德育内容,但德育的渗透要立足文本、细致入微,避免走向陈旧化、空泛化的误区[4]。《红星照耀中国》是初中阶段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现实载体,大部分学生初次阅读文本就能迅速抓住革命精神这一主题,自然地受到革命英雄的精神感召,但却不能将文本主题在阅读中进一步内化延伸,仅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思考革命精神的含义。教师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止步于此,而要设计创意性的作业引导学生从历史和当下两个角度去思考革命精神。在精读作业7布置以“红色精神我传承”为主题的演讲作业,目的是激励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忆英雄,在生活中思传承,从而积极探究革命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新内涵、新价值。此外,作业设计空泛化容易使学生产生固化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因此教师设计阅读作业时要根据文本寻找合适的德育切入点,将革命文化探究融入作业设计之中。精读作业6要求学生将书本与影视作品内容进行比较评析,目的是引导学生摆脱单一的文本阅读思维,多维度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精神魅力。评析“英雄形象”和“思想主旨”两个方面能为学生提供细微的切入点,这样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思维不会被笼统的感受所束缚,能迅速抓住评析的要点。
(二)学生探究中的反馈引导
精读部分的合作探究作业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达成阅读目标。完成作业时,不少学生会对精读部分作业2微写作“我心中的‘红星’”中叙议结合手法的运用产生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班级优秀习作来启发学生,并在展示过程中提醒学生叙议结合手法运用的关键。精读部分作业5需要小组合作交流概括纪实文学的特点并开展交流会,每组至少需要选择一位代表发言,班级中还需选出一位主持人。根据小组交流的要点和组员性格的差异,各小组对发言人和主持人的具体要求也不同。交流会期间,小组成员需要及时反馈各自研究的文学知识和结论,从多方面进行考量从而选择出最适合本组的发言人。教师也要及时收集这些反馈,并对发言人和主持人予以指导。经过教师点拨,学生能更加明确发言的要求,发言人和主持人也更有信心代表组员和班级发表观点。在同学反馈和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作业会更加脚踏实地,从浮于表面走向揭示核心。
五、总结
义务教育阶段革命文学作品的阅读作业设计是贯穿整本书的体系化设计,能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完成作业任务,在合作探究中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文精神。指向文化自信的革命文学作业设计,要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内容在作业完成中自然而然地呈现给学生,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理念,创新经典作品阅读作业,让学生在高质量的作业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王新芳.《昆虫记》“语用”式课外作业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32):36-38.
袁源.语文合当“为人生”[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2):1.
刘河.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个案及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