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要求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与实践

2024-09-29 00:00:00余凤萍
求知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对新高考政策进行解读,分析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阐述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导向和跨学科融合的设计理念,以及科学性、适应性和可行性的设计原则,详细探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与效果等。通过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估发现校本课程成效显著,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教师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桂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双减’+‘新高考’背景下县高‘物化地’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A-17)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余凤萍(1984—),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灵川中学。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高中地理教育既需要应对新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一导向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培养空间思维、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这些都是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因此,探索符合新高考要求的地理校本课程设计新模式,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推动高中地理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新高考政策解读

(一)新高考政策概述

新高考的关键,在于它对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双重追求,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新高考政策将关注点从单纯的知识掌握拓展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上,学生的能力、素质、情感等方面都被纳入了评价的范畴。这说明教育不是知识灌输,而是对个体全面成长的引导。这种评价体系的变革,是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尊重和满足,也是让教育回归本真的必然要求。

新高考采取“3+1+2”考试模式,既保持了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核心科目的地位,又通过增加选考科目和再选考科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1]。选考科目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规划来选择考试科目,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再选考科目的设置,则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为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设计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二)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新高考政策明确提出要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上,更加注重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分析地理现象。基于此,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他们有机会走出教室,参与到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中去。

新高考政策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深远影响还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上。政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性必修”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有选择性地深入学习地理领域的知识。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得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新高考要求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一)校本课程设计的理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导向,并实现跨学科的深度融合。这种设计理念源自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深刻理解,不仅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更着眼于他们的未来规划和长远发展。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现象。课程设计强调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2]。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鼓励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导向和跨学科融合的设计理念应贯穿课程的始终,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设计、实践活动的安排以及评价方式的完善等各个方面。在这样的设计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将成为一门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校本课程设计的原则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需要兼具科学性、适应性和可行性。在科学性上,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地理学科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精心挑选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适应性原则要求课程设计者将目光转向学生这一主体。课程设计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地理校本课程的设计中,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等方面。课程设计者需要确保所设计的课程能够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顺利实施,并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这样,地理教学就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从而真正实现其教育价值。这三大原则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科学性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适应性确保课程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发挥出良好的教育作用;可行性则保证课程能够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

三、新高考要求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校本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步骤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是一个立足学校实际、紧密结合新高考要求与学生需求的综合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深入分析新高考对地理学科的各项要求,明确课程应达到的目标及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定位;然后紧密结合学校资源,如优秀的师资、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料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确保课程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与优势[3]。在设计校本课程时,为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校需要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构建校本课程的内容框架时,灵川县灵川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始终坚持以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为基础,兼顾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设计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和探究课题,致力于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地理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1.实践活动

(1)环境监测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环境监测活动,记录不同时间校园内的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开展河流污染调查,监测河流的水质,记录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提出治理建议。

(2)城市规划模拟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城市的规划方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布局、绿化覆盖、公共设施分布等因素,通过模型展示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3)模拟地理现象实验

开展模拟降水、地震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影响。

2.研究课题

(1)本地气候变化研究

收集本地历史气候数据,分析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探讨气候变化对当地生态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城市或乡村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旅游地理研究

选择一个著名旅游区进行研究,分析该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探讨旅游业对该地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通过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和探究课题,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我校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类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天象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也积极寻求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研学旅行等方式,将学习范围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中。例如,我校与桂林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学旅行。在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中,学生可以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认识地层和地质构造,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我校还邀请专家为学生们开设专题讲座,解释地质现象和地质学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测结合起来。另外,我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研学活动,了解本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恢复措施。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生态保护项目,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此外,我校细致考虑地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等,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5]。在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

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深入的地理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地理知识,形成对地理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地球家园的深厚感情。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应对新高考的挑战,更能够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效果

在课程实施之前,我校教师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精心策划了周密的实施方案。他们认真备课,预设各种教学情境,以期在课堂上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课堂上的即时反馈、课后的作业与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发现他们在学习上的盲点与误区。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支持[6],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地理学科上获得成长与进步。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我校构建了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书面考试成绩,还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探究活动的质量、团队合作能力等内容纳入指标。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数据支持,教师能够据此对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总结。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他们在地理学科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教师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课程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优化,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体系。

结语

新高考明确指向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紧跟新高考的步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我们精心设计的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一课程,不仅地理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也获得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这样的成果,无疑是对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的有力印证。展望未来,在新高考的引领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期待与更多的教育同仁一起携手合作、共同探索,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王林霞.文化传承导向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凉山彝族文化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

耿建峰.新高考模式下的农村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0):26-27.

江俊武.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3):124-126.

李茹,王艳萍.多元智能视角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构建[J].新课程,2022(16):23.

周萌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第十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教学方法篇.太原: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202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