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教育环境中,班主任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负责管理日常事务,还需引导和监督学生的成长。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塑造、创造力激发及价值实现等方面。因此,针对高中班主任的工作评价机制需要更新,以确保班级管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均衡成长。建立一个全面而科学的高中班主任工作评价模型,既能鼓舞班主任不断完善工作策略,也有助于营造促进学生积极成长的环境。随着评价方式的进步,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高中班主任工作评价模型将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效能、推进教育实践深化的重要助力,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的多元需求。
关键词:学生发展;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点课题“中学班主任工作评价的研究”(课题批准号:JSPJKTO8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繁蓉(1973—),女,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校。
传统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班主任完成的行政任务和班级秩序的评价。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模型对于促进班主任角色变革、提高管理效能和推动教育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班主任逐渐探索出多种班级管理实践方法,通过创新的管理策略,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生涯教育和建设班级文化等,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技能。本文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讨论如何改善高中班主任的实践工作。
一、基于学生发展的班主任工作评价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针对高中班主任工作效果的评价往往集中于日常管理和教学成绩方面,倾向于量化的成绩指标,而对于班主任在情感支持、个性培养、创造力激发等非量化领域的贡献不够重视。班主任在学生心理辅导、个性化发展和生涯规划上的努力,以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情感纽带和教育影响,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这些贡献在评价体系中常常被边缘化。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可能引发评价结果的不公正,从而影响班主任间的积极交流和健康竞争。
综合来看,目前基于学生发展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缺陷,未能全方位反映班主任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构建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将学生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同时确保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公正性、激励性,对于提高教育品质、支持学生的综合成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1]。
二、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高中班主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在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高中班主任评价体系时,需紧扣学生综合成长需求,确保评估时能对班主任职责进行全方位、公正且具备促进性的审视。评价具体应涵盖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评估应注重学生的持续进步(发展性),应全景式地描绘班主任工作的多个方面(全面性),应基于坚实的理论和实践证据(科学性),应明确、可衡量且易于实施(操作性),应确保在各种不同状况下都能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公平评价(公正性)[2]。依据这些原则选取评价指标的案例如下。
高中班主任张老师就职的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时综合考虑了学生在学术成就、心理状态、人际交往、创新思维等多维度的成长。学校根据新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他的工作成效进行审视。
依据发展性原则,其中一个关键评价指标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规划的引导成效。在评估张老师的工作时,需观察他如何帮助学生制订学业及职业计划[3],包括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安排职业发现活动等。评价过程中要积极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判断张老师的指导在学生识别个人兴趣和潜力方面的效用。
在综合性原则指导下,评价体系包括家校沟通效果这一指标,评估重点包括张老师如何构建与家长的对话桥梁。张老师组建了微信群、召开了家长会以及开展了家访等,这些互动的记录和家长所提供的反馈将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
根据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建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之上。举例来说,在考量班级管理的效能时,不仅要观察纪律状况,还需评估学生参与程度和班级的整体环境。评估人员可设计问卷,收集学生对班级氛围和张老师管理风格的意见[4]。
操作性原则关注评价的执行细节。例如,在衡量张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效果时,学生制订的个人学习计划和学习日志等资料可作为评量的依据。
最后,为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必须考虑班主任所在班级的特点。例如,张老师的班级中存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因此评价张老师的工作时应充分考量他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及效果。
此外,构建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高中班主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关键在于确立能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和提高班主任指导能力的目标。这一体系不仅关注班主任的具体工作表现,还关注班主任工作对学生成长的贡献。以一个具体案例来详细说明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
针对张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学校不能单纯关注纪律执行情况,还要考量班级氛围和学生参与度。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班会课、学生参与度和班级氛围的直接反馈。在教育教学领域,学校应跟踪张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制订和实施个人学习计划。例如,观察张老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策略建议及其后续效果,如在学生遇到数学学习难题时,张老师是如何介入,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在班级团队建设方面,考察张老师如何通过组织活动如户外拓展来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通过分析活动策划到实施,再到学生反馈的全过程,评判张老师在强化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成果。最后,在家校沟通部分,通过家长对张老师的反馈,评估他能否主动和家长沟通,收集建议,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并观察这一过程是否对家校关系和学生表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广泛引入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以确保能够全面深入地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多个方面,从而推动班主任的工作改进和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构建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高中班主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时,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是一个综合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过程,需要对班主任工作的多维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班主任对学生发展的贡献。因此,权重确定不仅依赖于专家的深度见解,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校准和优化。在权重确定过程中,通常先由跨领域的专家团队进行讨论,运用德尔菲方法等协商技巧形成一个初步的权重分配提案。专家组一般包括教育研究者、实践教师和管理人员,他们通过讨论来评估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这些讨论通常是迭代式的,以便在专家间达成广泛的一致性。之后,要通过具体的定量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来验证这些权重。比如,设计问卷,收集来自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多方意见,并通过统计工具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权重分配既有理论支持也具备统计合理性。
假设对张老师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分配权重,我们可以设定四个主要指标:学生个人发展指导、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和团队协作。经过专家组的初步讨论后,得出各项指标的初步权重比例。随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对这些指标的重要性的看法,确保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将复杂的个体评价转化为指标间的相对权重。如果发现问卷结果与专家团队的看法出现较大差异,需要重新讨论以调整权重。
在此案例中,假设问卷反馈表明家长和学生特别重视家校沟通的效果,对班级管理的重视程度低于专家的初步设定,那么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会提示需要对初步权重进行调整,最终形成的权重可能是学生个人发展指导占35%,班级管理占25%,家校沟通占30%和团队协作占10%。
这个过程展示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复杂性,同时也强调了专家意见和实际数据相结合的重要性,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反映教育现实的能力。
三、高中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实施框架
(一)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评估指标必须建立在教育学原理与班主任实际职责的基础上,以便全面体现班主任的职业表现。同时,这些指标应该清晰、操作简便,并能为班主任提供明确的职业指导。举例来说,评估体系应覆盖如班级运作情况、学生全面成长以及班主任的个人成长与创新思维等方面,并在每一大项下细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小项,比如学生成就感、出勤数据和班级秩序等。同时,评估体系应当考虑负责不gnK2PKv+q+wXoZoi/M9vnQ==同教学科目的班主任的独特需求,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的评估标准,以保障评价的平衡性和普遍适用性。通过持续地审视和更新评价指标,可以保证评价体系跟上教育领域的发展,从而为班主任指明职业发展道路,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5]。
(二)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对高中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估时,应综合考虑客观数据与主观感受,以增强评估的综合性和精确度。客观评估依赖于清晰的准则与量化指标,例如,利用学生成绩、出勤数据和班级参与度等实际信息进行分析。但班主任的职责还包括一些难以量化的元素,比如对学生提供的情感支持和营造的班级文化,这些方面则需要主观评估的介入。为此,可以从教师同行、学生群体、家长群体以及班主任本人处获取多样化的反馈意见。将主观与客观评估结合起来,有助于对班主任的综合表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单一评估准则造成的偏误。
(三)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完善高中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时,融合动态与静态评价的方法至关重要。动态评价关注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比如他们对学生学习和心理发展的即时指导以及班级的日常管理。这种评估方式着眼于过程,能够捕捉和反映班主任的工作动态和效果。静态评价则专注于特定时点的成果,通过与既定目标和标准的对比,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量化。这通常涉及对学期或学年末班主任工作效果的总结性评价,例如学生表现和满意度调研。为了有效整合这两种评估方法,需要设置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合适的周期。动态评价应当实施频繁反馈和设定短期目标,如周度教学反馈、班级活动即时评估。静态评价则应在学期学年的末尾进行,概括性地评估班主任的工作成效。
(四)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指导
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不仅在于对班主任的认可和奖赏,更在于为其成长和进步创造条件。班主任应该得到及时的评价反馈,配合实例和数据解析,以便深入理解评价含义,并确定改进方向[6]。学校还应依据评价提供培训与支持,如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培训,以提升班主任的职能和技巧。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支持机制,既可以激发班主任的积极性,又能为其提供成长的机会。这种双向作用的评价体系有助于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发展[7]。
[参考文献]
范鹏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与优化方法初探[J].智力,2023(35):156-159.
劳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178-180.
夏青.精心孕育,静待花开:浅谈高中班主任柔性班级管理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5):161-163.
徐倩.试论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措施[J].智力,2023(10):131-134.
杨军鹏.探究人本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二).广州: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377-379.
娄武卫,刘晓东.未来学校视角下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及内涵[J].天津教育,2022(27):40-42.
吕其果.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开展学业发展指导的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22(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