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陈琴老师所研发的“经典素读”课程,不仅成功解决了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的课程化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学素养,涵养精神气质。通过对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的含义、教学实施方法的探讨,发现学习“经典素读”课程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语文教师乃至整个语文课程教学体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陈琴;“经典素读”课程;文学经典
作者简介:蒲林鑫(1999—),女,四川轻化工大学。
王 余(1963—),女,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经典素读”课程含义
陈琴老师的“素读”是以朗读(一般不包括朗诵)为手段、以背诵为目的,对所读内容(经典作品)只作适当的字面对译,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1]。她主张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并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直至能背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并增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不局限于语文教材本身的内容,更多的是将教材之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素读经典”的过程中广泛识字、认字。同时,学生的背诵任务也不是语文教材中的节选文段,而是要求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全文背诵[2]。
二、“经典素读”课程教学实施方法
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活泼有趣、鲜活生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品味经典文学作品的韵味,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素养。陈琴老师在教授“经典素读”课程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吟诵悟情,重视吟诵教学在课程中的运用;二是活动激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三是强调背诵,注重学生的复习巩固;四是博采众长,强调将“经典素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3]。
(一)吟诵悟情,重视吟诵教学在课程中的运用
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情致化,即要有音乐感,因此重视吟诵教学在课程中的运用,主张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作品蕴含的感情。所谓“吟诵”,就是有规律地歌唱,通过拉长音调,使诗词字字句句都能烙印在吟诵者头脑里。陈琴老师的吟诵教学既借鉴了中国传统母语教育中的吟诵教学法,又结合了现代教学技术和学生的学情特点,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韵味,再由教师适时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陈琴老师的吟诵教学是这样的。首先,陈琴老师会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习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吟诵教学方式。对于刚入学或第一次接触吟诵的学生,陈琴老师会先亲自示范,再带领学生吟诵,让学生逐渐掌握吟诵的基本规律。对于中年级学生,陈琴老师则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吟诵新学习的诗词。如在《绝句》的课堂教学实录中,陈琴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吟诵,再由她带领吟诵。随后,陈琴老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及时指出学生吟诵时的错误,并穿插讲解吟诵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悟和提升。其次,陈琴老师注重分角色吟诵与配套的吟诵动作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投入度和参与感。她根据不同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设置不同的人物角色,如领背、个背、合声、深情吟唱等,并根据不同角色朗读的内容,编排相应的配套动作。最后,陈琴老师在吟诵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吟诵规则的学习,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单字放得宽,偶字管得严”等[4],这些规则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经典素读”通过吟诵教学,学生感悟到作者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并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品味作品的韵味。
(二)活动激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在“经典素读”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相关的文言知识积累不够,阅读困难,对古诗文内容的学习会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陈琴老师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常常会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身心愉悦地学习知识。陈琴老师会根据学生所处学习阶段和学情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她设计了简单的游戏活动,有“把要背诵的内容和学生分好组,学生的组号可以随时变换,交替诵读”;有接力读,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背诵;还有“拍手读”“擂台读”“击打节奏式读”“歌吟式读”等。将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学生从个人记诵的枯燥过程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知识。当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陈琴老师始终注重课堂秩序,有效引导学生,不放任学生随意“素读经典”,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收获知识。同时,陈琴老师还会营造竞争氛围,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展现自己,如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的吟诵录音,师生一起点评吟诵者的优点和不足,并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素读经典”的兴趣和乐趣。此外,陈琴老师还独创了极具特色的针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课堂六幕剧”教学模式,即“第一幕: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关链接,故事屋——我爱听”[5]。从这六幕的名称可以看出每一幕的教学重点,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抓住重点,更好地品味和感悟经典。
(三)强调背诵,注重学生的复习巩固
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要求学生在“素读”的过程中大量背诵经典文学作品,她深知学生还处在身心成长阶段,大脑发育还不成熟,记忆容量有限,且容易遗忘,因此她特别注重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复习巩固,通过反复回顾,加强学生的记忆,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使学生受益无穷。例如,每节课伊始,陈琴老师常常会带领学生开展“温故大练兵”活动,即通过游戏活动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背诵过的知识,如用拍手快板复习《弟子规》《三字经》,接龙复习《百家姓》等。这一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还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在教学新课时,陈琴老师也常常引导学生结合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如在教学《诗经·邶风·燕燕》时,她要求学生通过“之子于归”一句,回顾《诗经·周南·汉广》《诗经·周南·桃夭》《大学·第九章》等诗文;在讲到“反衬”写作手法时,她要求学生复习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希梅内斯的《四月》、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等作品。此外,陈琴老师还注意到了小学生难以沉下心来温习旧知,于是不断琢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设计了“听读”教学活动。“听读”就是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把学生诵读的内容录制下来,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多次播放,让学生在反复地听和跟读中刺激大脑、加深记忆。通过大量“听读”,帮助学生背诵,复习和巩固旧知,延长记忆时间。“听读”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改变了传统的“看读”学习模式,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听清楚内容,而且学生也能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将闲暇时间利用起来,加深记忆,提高文学素养[6]。
(四)博采众长,强调将“经典素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陈琴老师“经典素读”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素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不局限于语文教材,而是涵盖了教材之外广泛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但包括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还包括外国的优秀作品。陈琴老师强调学生在“经典素读”中要博采众长,与课外海量阅读相结合,学习国内外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陈琴老师为学生每个学习阶段都布置了清晰而有条理的“素读经典”任务,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收集相关文学资料进行诵读。例如,在带领学生诵读《老子·第三十六章》时,她就谈到了《论语·为政》;在教授曹操的《短歌行》时,她会先带领学生学习《诗经·小雅·鹿鸣》和《诗经·郑风·子衿》。因此,在陈琴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的学生能背诵很多古代蒙学读物。对于外国文学经典,陈琴老师也会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素读材料,如《老人与海》《意大利童话》等。陈琴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带领学生阅读丰富的经典文学作品,并针对不同年级规定不同的阅读量和阅读书籍,同时和家长协同配合,督促学生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经典素读”的学习过程中博采众长,拓宽视野,锻炼思维,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
三、研究“经典素读”课程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一)“经典素读”课程对学生的价值作用
“经典素读”课程具有显著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主要采用吟诵教学的方法,吟诵的音乐感和强烈的节奏韵律有助于学生背诵和感悟,通过“听读”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加强记忆。二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常常伴有丰富的教学活动,营造了轻松活跃的“素读”学习氛围,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寓教于乐,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学习积极性。三是有助于学生正心诚意。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真诚而富有活力,需要学生怀抱真诚去阅读。学生通过反复“素读”,品味、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和魅力,学习其中的文化精神。四是有助于学生正音识字。“素读”重在“读”字,强调一字一句地朗读,字正腔圆,因此“素读经典”能帮助学生正音。学生长期阅读海量经典文学作品,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识字量。五是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长期“素读”大量经典文学作品能使学生积累丰厚的学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六是有助于学生涵养气质。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长期浸润在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中,能积累知识,提升文学修养,涵养文学底蕴。七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经典素读”中的吟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吟诵能力,而海量阅读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等。八是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素读”重在素读中华优秀经典文学作品,学生从小在优秀传统文学的熏陶下学习成长,在“素读”的过程中体悟、学习和传承经典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情操[7]。
(二)“经典素读”课程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不仅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VYDRBcAjdevPk42Ed98WY+cjqZokR+HgybOdiT1F/L8=。对语文教师而言,该课程强调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文学修养和教学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学生内心,以生为本,积极打造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借鉴陈琴老师“经典素读”课程的优秀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精华,提升综合能力。对语文课程教学而言,一是有利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教学模式丰富多样,课堂氛围充满乐趣与活力,教学内容也展现出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二是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具有导向作用。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主张融识字教育、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为一体,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解上具有深刻的导向作用。三是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方法。陈琴老师的吟诵教学、“听读”教学、“经典课堂六幕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经其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可从中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工作更好地展开[8]。
结语
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课程从中国传统母语教育中获得启发,以我国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深化文本理解,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在“经典素读”课程实施方法上,陈琴老师不落窠臼,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优秀的教学经验借鉴,同时也在教学内容上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经典素读”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语文课程教学的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学习。语文教师也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吸收借鉴其中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语文课程,使“经典素读”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播撒经典的种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经典素读”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陈琴.中华经典素读教程[M].北京:中华书局,2014:58.
廖巧燕.陈琴,古典主义的浪漫行者[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5):4-6.
陈琴.“素读”经典及课程开展初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5):7-10.
刘攀.小学古诗吟诵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陈琴.“素读”经典[J].人民教育,2007(21):35-39.
胡锦沛.语文“素读”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徐婷.课程分析视角下的经典素读课程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5.
潘菲.小学经典素读教学的优化研究:以长沙市B小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