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2024-09-29 00:00:00张雪琴刘雪芳
求知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阐述了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西津渡校区实施“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背景以及“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内涵,探讨了该校“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分析了该校“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导学导育:初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研究”(批准文号:D/2021/02/7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雪琴(1977—),女,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西津渡校区。

刘雪芳(1982—),女,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西津渡校区。

目前,国内不少知名高校都在本科生教育中推行导师制。在此基础上,一些中学和小学也开始实施成长导师制。在学校教育中推行成长导师制越来越受重视。自2019年开始,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西津渡校区(以下简称“我校”)开始推行成长导师制,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实施背景

我校地处城郊,生源状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占学生总数的70%,非独生子女约占40%,单亲、重组家庭子女及留守儿童约占40%,整体来看,学生家庭教育能力较弱。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在此阶段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教育,不能只对其进行学业方面的指导。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非班主任教师的德育意识通常较为薄弱,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多是在学业方面,较少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班主任事务多、精力有限,因此其很难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基础、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等来实施个性化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在成长导师制下,导师可因材施教,让教育更有针对性,这能为学校实现全员育人提供有力支撑。

我校围绕西津渡历史,着力打造了“爱·渡”校园核心文化,即“以爱为心,以渡为行”,希望每一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摆渡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让学生健康成长。而实行成长导师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可以更好地让教师意识到自己“摆渡人”的责任,这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校从2019年开始试行成长导师制,随着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已基本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各项措施也初见成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内涵

初中生: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生理、心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引导。

导学导育:导学是指导师在学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育是指导师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学导育强调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关心学生学业发展的状态,从多个方面教育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成长导师制:针对初中生心理发育特点,导师开展以沟通、理解、帮扶为基础的个性化教育,从学习、生活、心理、家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创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我校制定了《“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工作实施意见》《“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工作手册》,以此指导“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实施过程,还设计了“‘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工作记录表”,以此规范导师的施导行为。

(一)构建亦师亦友的成长导师制学导关系

我校按照学科相近、性格契合、区域就近、自愿领办等原则,采取师生双向选择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为全体学生科学地配备导师。每名导师带10个学生,要通过针对性指导等,从“导学”走向“导育”[1],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让受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施导过程中,导师和学生之间能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导师要多宽容关爱、积极鼓励学生,因材施教,以诚相待,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尊重、亦师亦友的学导氛围。此外,导师要带领受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庆祝生日、外出踏青等,以此让学生愿意亲近导师,向导师敞开心扉,跟导师做朋友。导师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能事半功倍。

(二)明确“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工作内容

1.导学:导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学生答疑解惑,助力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1)制订目标: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导师要和学生、家长一起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确定后,导师要激励学生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2)解答疑难:学生在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随时请教导师,导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不是本学科的问题,导师应鼓励学生向相应的学科教师请教。

(3)分析评价:在每次阶段测验后,导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得分和失分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绩,既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又要引导学生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患得患失。

(4)指导方法:导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预习、复习等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

(5)拓展提高:导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总结学习经验,学会自主学习及拓展探究,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养。

2.导育:除了学业指导,导师还要对学生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对家长家庭教育方法等进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指导学生

在思想方面,导师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在生活方面,导师要关心学生的饮食、睡眠等,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心理方面,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

(2)指导家长

a.教育理念指导:导师要让家长形成相应的教育责任意识,通过微信群等,经常分享一些育儿知识和方法,使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b.亲子关系指导:导师要帮助家长掌握更多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让家长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养成勇于承担责任、乐于与人相处的好习惯。

c.家庭学习指导:导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多带领孩子接触大自然,鼓励孩子阅读经典书籍,以此让孩子在阅读和实践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身心健康指导:导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视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如早睡早起、不挑食、适量运动等,同时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导孩子珍爱生命,增强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建立“长善救失”的成长导师制工作机制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将学生分为重点关注型和一般关注型两类。重点关注型学生通常包括学习困难型、家庭问题型、身心问题型、行为偏差型学生;一般关注型学生主要是指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学生。这样一来,导师在开展工作时更有针对性。

1.建立学生档案。学期初,导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建立初级档案。在此基础上,导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施导工作,填写相应的表格,不断丰富档案内容。学期末,导师要对受导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进行交流谈心。导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可以通过集体谈心或个别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参与班级会诊。学校要制订班级会诊时间安排表,每学期班级会诊不能少于2次。班主任要组织本班导师,就施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德育处负责检查和考核班级会诊实施情况。导师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须向校长请假。

4.落实家校互联。导师要与每一位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可利用短信、电话、面谈等方式,及时表扬和批评相应的学生,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导师还要建立自己与受导学生家长的小群,并在群里适当反馈受导学生的动态,上传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材料,让家长学习和交流。每个学期,导师要和学生家长面谈不少于1次,并利用短信、电话等方式和重点关注型学生的家长交流不少于4次,必要时还应进行家访。

(四)优化“因材施导”的成长导师制工作方法

1.集体施导:学校可利用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对全体学生和家长进行引导。导师可对受导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各方面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分层施导:每位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施导,提升对重点关注型学生的重视程度,增加与其交流沟通的次数。

3.个性化施导:每位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等都不一样,导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智慧地开展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开展“传帮带扶”的成长导师制教师培训

学校应邀请一些专家到校为导师开展师德、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导师的育人水平。学校还可利用相应的平台开展导师故事和导师经验交流活动。此外,学校可实行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给每一位青年教师配一位德育经验比较丰富的德育导师和一位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学导师,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两位导师共同指导青年教师,能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帮助青年教师有效提高德育和教学能力。

(六)完善“激励发展”的成长导师制评价机制

学校应采用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评价三种方式,利用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等,结合学生档案、工作记录等内容,对导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进行考核、评价与反馈,每学期评选出多名优秀导师,并给予适当奖励。

(七)创建“党员先锋”的成长导师制党建品牌

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可推行“党员先锋导师制”活动,为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供支撑。学校可整理出家庭贫困、学习困难、性格特殊、有较严重心理问题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并将这些学生优先分配给党员导师。而党员导师则要发扬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想方设法地为受导学生解决问题,成为其他导师的榜样。

四、“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成效

成长导师制施行以后,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获得了全面的成长。具体成效如下。

1.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导师制的推行,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有一位导师关心他的生活,疏导他的心结,指导他应对,能让他对未来更加乐观与自信,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更新了教师的育人理念。成长导师制的推行,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自然而然地做好育人的工作。

3.提升了家长的教育能力。成长导师制的推行,让学生家长得到了更实在的帮助。导师给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家长的育人理念与方式,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

4.推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成长导师制的推行,让家长掌握了更多育儿知识,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愿意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贡献智慧,最终使得家校共育工作更高效。

五、对“导学导育”成长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虽然我校在不断地优化开展成长导师制工作的方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在工作方法上,部分导师的施导水平还有待提升,其要重视提高自己在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生活指引、学生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能力。

2.在工作态度上,部分导师的主动性不足,相关工作开展不够积极。

今后,我们将加强对导师工作水平及结果的考核与评价,大力宣传优秀导师,利用讲坛等形式充分发挥优秀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有效提升导师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顺传.五年制高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4(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