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应用价值出发,提出学前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并结合现代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创新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更好地渗透学前教育教学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前教育;应用价值;实践探究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端,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构建良好学习过程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将其融入学前教育课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因此,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现代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并形成实践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出发探索其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应用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课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儿童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对少年儿童道德品质培育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对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让儿童了解和学习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从而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儿童民族自豪感及家国情怀的构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儿童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例如,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中国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知识等形式,让儿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通过组织参观历史遗迹、传统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儿童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怀。
3.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发展性。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课程,可以让儿童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统文化兴趣小组等形式,让儿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技艺,如剪纸、绘画、泥塑、编织等,从而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开展“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儿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通过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学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围绕培育内容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由于数千年的历史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应结合教学要求和学前教育的重点,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包括诗词、故事、传统艺术、民俗文化等,为学前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根据学前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可以通过调查、访谈、参观等方式,深入挖掘本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民间故事、传统习俗、传统艺术等。结合阅读、游戏、故事、劳作等不同教学内容,将挖掘到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具有系统性的教育资源库,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2.结合传统文化特点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传统文化的特点,采用符合幼儿认知和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如水墨画、剪纸、折纸等,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美术教学的水墨画赏析,可以开展相关的水墨画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尝试、创作等方式,感受水墨画的韵味和美感。同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音乐、舞蹈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以生为本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学龄前儿童对于知识的认知主要喜欢通过不同的体验获得,因此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故事会、手工制作、诗词朗诵等,让儿童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剪纸、折纸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游戏形式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等特点。在学前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剪纸折纸艺术教学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剪窗花、折纸鹤等,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连续性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是一个久久为功的长期过程,通过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结合现代幼教的素质教育及立德树人教育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和递进,由浅入深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不断的学习和体验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以信息化教学创新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更好地渗透入学前育人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如在线课程、多媒体教学等,可以创新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更好地渗透到学前教育中。
1.加强信息化学前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将传统文化的元素、特点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化。可以采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线教育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同时,需要注重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例如,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在线课程,让儿童在家中也能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拓展学习空间。
2.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数字化整合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民俗等。在信息化教学中,需要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这些文化元素充分整合,将它们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用虚拟现实、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让儿童身临其境地欣赏、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需要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元素,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开展端午节主题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儿童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答、故事讲述、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儿童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课程,为儿童推荐相关的端午节主题的绘本、歌曲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儿童在家中也能继续学习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氛围。
3.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信息化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注重教学互动和反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总之,以信息化教学创新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更好地渗透学前育人需要注重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用“智慧课堂”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元素、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具有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优秀人才。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策略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方式以及结合现代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渗透到学前教育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开军.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20(23).
[2]王娇云.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儿童绘本开发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