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入侵案例的生态文明教育

2024-09-24 00:00谢春平 王伟
新教育·综合 2024年9期

【摘要】生物入侵是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的鲜活素材。生态文明教育可选择具体生物入侵案例、组织现场观察、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实践以及学生自主参与生态保护活动等途径开展。基于对生物入侵案例的探究,学生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最终成为环境友好型公民。

【关键词】教学案例;生物入侵;生态文明

生物入侵是生态系统遭受的一种侵害,它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外来入侵物种的出现,使得原有生态系统失衡。为此,各区域需要加强生物入侵防治,提高防范意识。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在于通过与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结合,影响和改进学生的环保观念。当前,结合具体案例的鲜活生态文明教育仍较为少见。本文拟以生物入侵为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开展与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生物入侵案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

1.提高生态环境认知水平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应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因此增强生态环境认知水平,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相互关系、生态平衡等知识意义重大。生物入侵案例是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认知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区域生物入侵实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生态平衡被打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情况。同时,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形成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外观察、实验、参观等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和自然界的互动关系,共同构建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

2.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水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生物入侵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工作方式,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爱护的意识。同时,生物入侵案例也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最终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3.提升生态环保理念

倡导生态环保理念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目前,正处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议题之一。通过生物入侵案例,学生可深入了解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形成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理念,同时将这种积极的生态环保理念在家庭传播,由点到面实现生态环保理念在全社会的树立。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学校、家庭应构建“二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强化生态环保理念的普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并深刻理解生态维护的重要性,把这种意识和行为贯穿到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基于生物入侵案例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

1.选择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

不同区域的生物入侵存在差异,且类型不同的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可能也不同。因此,利用生物入侵案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之前,需要针对具体的地域和环境条件,选择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入侵物种,主要通过船舶、贸易等途径传播到其他地区。红火蚁能够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和野生动物群落。红火蚁的入侵已经从城市蔓延到乡村地区,对入侵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这一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入侵物种的传播路径和危害,并探讨防治入侵的措施。

2.组织现场观察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到生态受损地区实地观察、了解入侵物种的生长、传播和繁殖方式,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带领学生进入已爆发生物入侵的区域,进行野外考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程度和经济损失。例如,当前许多湖泊和河道受到了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的入侵。通过观察发现,凤眼蓝生长繁殖迅速,可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破坏,许多当地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此外,凤眼蓝还会耗尽湖泊中的氧气,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水质变差,影响当地的水资源环境。通过这种现场观察,可使学生直观理解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为。

3.采用多媒体展现形式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生物入侵的实景。教师制作生物入侵的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入侵物种的特征和危害,并让学生了解防治生物入侵的方法。例如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已在华南多个淡水区域迅速扩散入侵,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生动的展现,让学生了解福寿螺的特点、入侵的危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同时介绍相关的生态保护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福寿螺的防治活动。

4.开展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和生物入侵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首先,介绍生态文明与生物入侵的概念,并让学生根据所属小组不同,对这两个主题进行讨论。例如,1号小组讨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对现实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影响,2号小组讨论生物入侵的危害和如何预防,3号小组讨论如何培养生态文明素养。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见解和经验,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在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体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参与生物入侵防治的相关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学校周边,了解本地的自然保护区、天然动植物资源、生态植被修复等,让学生记录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结合所见所闻,讨论本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这样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和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行为。

5.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不同外来生物种可能互相作用,引起群落结构变化,如对当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影响等。因此,可引导学生参与构建生态文明农业与入侵生物清除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农业园区、农家乐等场所,与当地农民交流,学习他们的生态文明农业模式、了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如何绿色清除现有的入侵生物。

通过上述措施,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生物入侵案例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鲜活素材:(1)具有典型性。生物入侵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典型范例,通过案例可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深入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种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存在的生态问题。(2)具有示范性。生物入侵案例可以很好地展示社区在应对威胁生态环境的挑战时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在解决生态问题时所取得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行业的了解和认识。(3)具有实用性。生物入侵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知识,例如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理生物入侵,如何通过生态种植等手段使得环境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等。(4)具有创新性。生物入侵案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行动中,通过实践和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因此,基于生物入侵的案例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助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达万吉,段冰洁.生态文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生态文明,2022(02).

[2]徐媛媛.我国开始严管外来入侵物种[J].生态经济,2022(11).

[3]张小雁,周伟.乡村振兴视角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立项重点课题“海南乡村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协同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QJZ20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