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域文化作为特定地理区域的精神文化产品,包含了各类无形的文化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地方高职院校在推动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文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缓慢、教师文化素养欠缺、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应加强地域文化教学体系建设、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方法等路径,以期真正让高职英语课堂“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然而,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培养,忽视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域文化是特定地理区域内所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的文化形态,常以民间手工艺、民俗活动、特色古建筑、历史故事等形式出现,包含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源。[1]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探索地域文化与英语的有效融合路径,不仅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还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价值
(一)适应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培育学生地域文化认同感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强调实践性,而地域文化则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教学素材。作为特定地理区域的精神文化产品,地域文化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与特定地域文化的联系,能够在文化学习和文化浸润的过程中,厚植文化底蕴,帮助学生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地域文化中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生文化素养的基调;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为师生文化素养提供了基本的行为遵循。”[2]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将内化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碰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进而助力地域文化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常州的千载运河“诉说”古韵今风,锡剧和梳篦驰名中外,青果巷的名人志士更是数不胜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和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二)打造地方特色语言文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育人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将英语教学与职业要求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才能让他们真正重视和喜爱这门课程。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紧扣职业需求,突出职业的特征。[3]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扩充,以及积极联合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拓展英语学习空间和丰富学习内容,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学生置身于地域特色文化英语教学体系中,通过学习“职场+文化”的课程,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形化,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引入本土企业的商业文化和实践案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职场沟通的技巧方法,还能进一步提升其语言沟通能力和文化敏感度,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实践能力,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新时代对应用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单一,侧重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更是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实践性和技能性的需求。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地域文化设计综合性的项目任务,通过将任务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文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缓慢,地域文化融入深度不足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区域内的应有位置和作用,牢牢把握地方性的特点,在文化自觉中突出个性追求,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寻找定位,形成、坚持、完善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4]。尽管地域文化丰富多样,但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文化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缓慢。这不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实现深度教学的基础,资源的匮乏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浅显。高职英语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中地域文化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地域文化的融入深度。现有的高职英语教材未能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特点,教师甚少深入挖掘和补充,对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关注度也不足。此外,配套资源的匮乏也使得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举步维艰,大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分配上重视不足,缺乏专项资金和项目支持,校际合作较少。因此,相关资源开发滞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系统、全面的资源支持,限制了英语课程中文化融入的深度。
(二)教师文化素养亟待提升,地域文化融入广度欠缺
作为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样的文化素材,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使课堂更加丰富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应当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文化育人的价值,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地将地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做到科学育人、文化育人。一方面,教师对地域文化的了解不深,对地域文化的应用方面认识不足,难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传递文化元素,使得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和认同也一并削弱;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较为陈旧,同时也缺乏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无法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因此,地域文化的应用多浮于表面,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三)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地域文化浸润效果欠佳
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教师的英语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缺乏互动和创新,大多数高职院校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只注重课本内容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传统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文化背景介绍和课堂中的文化浸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形成对英语本身及其背后文化意蕴的全面理解,导致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参与感不强,进而陷入恶性循环。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课堂参与度,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通常较为薄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此外,教学方法的单一也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专业发展,使他们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育人体系,让英语课堂“亮”起来
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是丰富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高职院校通过有效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文化认同感。系统的资源开发是实现深度教学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系统的地域文化资源库,将本地的历史、风俗、传统工艺等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中,让英语课程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本内容,使教学内容富有地方特色,从而打造课程亮点,构建地方特色语言文化育人体系,让英语课堂真正“亮”起来。以常州为例,在高职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仔细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有关常州运河的历史故事,或在写作训练中引入常州的传统工艺,从细处着手,逐步建设地域文化教学资源库。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地方文化机构、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合作,开发适用于英语教学的文化素材,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专业支持。通过系统的资源开发、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地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成为可能,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二)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实现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文化素养对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应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系统的培训来提高其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教师深入挖掘和展示地域文化魅力的能力。例如,高职院校通过举办地域文化教学论坛、文化知识竞赛和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此外,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地方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让一线教师参与校本及地方教材和课程资源开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将文化与活力带进课堂,让教师成为文化代言人。
(三)创新地域文化融合式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创新地域文化融合式教学方法,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并富有吸引力。例如,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引入有关常州运河的历史文化,教师通过发布大运河英文宣传材料制作的写作任务,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文化情境中应用英语。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利用纪录片、访谈视频等网络资源,展示地方传统工艺和文化习俗,让学生完全浸润在地域文化中。此外,AR(增强现实)、VR(虚拟实境)技术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特定语言文化场景中,使他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学习英语。实地考察也是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和博物馆,让学生用英语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见闻。在课堂形式选择中,教师可以加强课堂互动与小组合作,增强互动性,不断活跃课堂氛围,让英语课堂真正“动”起来。
四、结语
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既是对传统英语教学的丰富与创新,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辟了新的路径。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育研究者可使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设计学生画像系统,精准分析学情,以期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探索地域文化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最佳路径,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娜.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水墨人物画教学中的融入[J].中国高校科技,2023(12):98.
[2]李斌,费艳颖.地方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协同育人研究 ——以校本课程文化浸润为切入点[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0):8-12.
[3]王松毅.以地域文化和职业特色为主导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186-187.
[4]李琳.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湘西北三所地方高校为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5):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