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不断加强青年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系统的工程。历史观教育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思想工作的理论,也为青年明晰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对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年;历史观;生成逻辑;时代价值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引导青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历史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有担当、敢作为的新时代好青年。
一、青年历史观教育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核心理念
“所谓‘历史观’或‘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世界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文明时代的产物。”[2]青年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经过实践和时代检验的历史观,是加强当代青年历史观教育的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是不断发展的,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当代特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从实事求是、辩证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寻求一种新的科学方法,使人们能够认识和理解复杂混乱的历史现象,不仅为研究和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认识论工具,而且让我们对历史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历史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造旧的社会条件和创造新的社会条件而产生的,本质上是为满足人类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生产方式之间的时间关系上的延续。历史作为历史观的研究对象,指向社会的历史;社会和历史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和历史的主体,人创造自己的社会和历史,通过劳动和实践,在物质、能量和信息上与自然界之间进行转化,形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关系。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研究的高度重视
忘记历史的国家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丢弃传统的民族注定没有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才能够始终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站稳脚跟。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安国定邦的重要遵循。青年历史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从某一特定部分、某个特定环节去考察。了解青年历史观教育的形成条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青年历史观教育的内涵,要从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并强调用历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青年,为青年历史观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邓小平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3]通过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青年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三)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4]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智慧,这是中国的独特优势,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青年一代而言,如何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年轻人应该继承、发扬和践行什么,是一项重要的使命任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把握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历史经验,学习历史能帮助青年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同时,在青年历史观教育中,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精华,青年通过学习,能够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增强青年的文化认同感。
(四)现实逻辑:新时代开展青年历史观教育的现实需求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某些西方国家正在加强对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渗透。青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容易动摇的时期。历史观教育是当代青年了解历史最根本的途径之一,青年通过学习历史形成正确历史观,了解中国从何而来,现在处于何种阶段,将走向何方等基本问题,从而把握时代脉搏,坚定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青年应将理想和抱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自觉坚定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二、青年历史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青年历史观教育的主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是人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来理解和认识历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历史观,这体现在青年历史观教育中,就是一切从青年的特点和诉求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与人民史观相结合。把历史观教育纳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教育者要做到政治方向明确、理论逻辑清晰、实践路径准确。教育者要从整体上构建新时代青年历史观培养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要考虑青年现实而迫切的需求,注重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又强调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既充分运用历史思维,又注重培养时代新人。
(二)青年历史观教育的本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呼唤着广大青年。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5]这段话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社会解放的深刻理解和卓越远见,以及从历史的角度对教育的本质和最终目的的深刻认识。历史观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历史观教育需要回答并着力解决好的问题。青年历史观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环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人类文明进步是科学历史观形成的现实条件。此外,分析新时代青年历史观教育的形成条件,离不开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6]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新时代青年: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青年历史观教育的目标:坚定历史自信、提升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7]人类历史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人也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共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也为全球作出了中国贡献。青年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把历史研究清楚了,只有中国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8]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必须不断提升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大局大势,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好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当代青年历史观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青年明确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
新时代广大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有希望。历史观教育是帮助广大青年了解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重要途径;是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效手段;是帮助青年明确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的强有力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9]历史观教育,可以帮助青年提高了解自身、社会和世界所需的能力,加强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认识和理解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有利于青年砥砺品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青年历史观教育还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提出的要求与青年培育的目标相契合,为培养新时代青年指明了最终目的和归宿。新时代青年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各类实践锤炼个人品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0]青年历史观教育不仅应注重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的讲授,还应注重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现实基础,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
(三)有利于青年认识历史规律,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巨大。它否定和歪曲党的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加强当代青年的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旨在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科学、理性地思考历史的能力,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重视青年历史观教育就是重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完善也直接反映了青年历史观教育的成效。青年只有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才能体会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所展现的战略眼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对青年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年要勇于在风浪中前行,在各种诱惑面前坚韧不拔,努力走在时代前列,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无私奉献,自觉接受党的教育,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
四、结语
中国青年只有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广大青年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教育者应坚持在青少年中开展好历史观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升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培养他们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品质。同时,当代青年应更加主动地培养世界历史观,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青年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2]李松林,王秀刚.简论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6):23-2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6.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13):4-1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5.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9]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30.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