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是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涵盖了形式、内容、目标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学生要提高写作技巧,必须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来吸收语言的精华;反之,学生要增强阅读能力,写作练习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探索并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路径。
从阅读到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相关的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写作所需的表达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写作支架,帮助他们更加顺畅地完成写作任务。
1.借助教材例文,仿写文本句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蕴含丰富词汇、经典句型和结构技巧的例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掌握相应的表达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中,作者就像摄影师拍摄电影一样,在文章的开头用“环滁皆山也”一笔概括了滁州的地理环境,然后逐渐将镜头移动到琅琊山,最后将焦点集中在醉翁亭上。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及近的叙述手法条理清晰,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基于这段描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本段落的仿写,让他们掌握描绘景物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2.基于文本内容,进行读写延伸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具有示范性的阅读资料至关重要。这些示范性的文本不仅内容充实,表达形式也堪称典范,为教师提供了教授学生的绝佳材料。以这样的材料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地分析和深入地理解课文,进而进行主题化的写作训练。
例如,《背影》这篇课文内容丰富,富有感情,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理想范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来改写原文,或创作与原文主题相呼应的作品。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有的学生通过改写练习,探讨与父亲之间未曾察觉的深层情感。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意义后,教师应继续引导他们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分析作者特有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以写促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精心设计的写作活动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在教学中,教师精准挑选出文本中的关键内容,巧妙地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条理清晰的表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文本欣赏能力与批判性分析能力。
1. 以写促读,指明阅读方向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停留在对文字的表面理解上。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关键内容制定特定的写作任务,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投入阅读活动。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后,教师可以安排一系列写作练习来推动他们的深度阅读。首先,学生要选择一个词语来捕捉济南冬季的独特气息,同时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解释自己选择该词语的理由。接下来,学生需要比较文章中的第三和第五自然段,撰写一段文字探讨两个段落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尽管两个自然段中的“小”字分别指代小山和小村,但它们共同指向了一个“理想境界”的共同内涵。最后,学生分析文中三处描写山景的不同段落,阐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内容理解逐渐深入到情感和表达层面的洞察,进而更全面地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2.以写促读,推进阅读深度
通过设计促进深度阅读的写作活动,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在阅读《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学生很容易将愚公精神理解为“不怕困难”。为加深他们对愚公精神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探讨除“不怕困难”之外的愚公精神。这样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再次深入阅读文本,并在深思熟虑后提炼出更丰富的观点,比如:不屈不挠的坚持、集体智慧的合力、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等。这类写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和多元地理解愚公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不仅是重点而且是核心,它展现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种读写结合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1.基于训练重点,安排读写顺序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对读写的顺序进行安排,基于语言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例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训练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对称句式的运用和欣赏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识别并理解其中的对称句式,深入理解作者运用这种表达手法的意图。随后,为了巩固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写作练习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选取课文中提及的两个事物的句子,并参照之前分析得出的对称句式的特点进行仿写。
通过这种先读后写的顺序安排,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学习文中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对称句式,还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基于教学目标,确定读写重点
在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调整课堂教学的焦点。如果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那么教学活动就要更多地围绕阅读展开;反之,如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写作练习将成为教学的核心。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创意性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填补文中留下的空白,例如撰写关于作者心中生死疑惑和疾病痛苦的内心独白。这样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阅读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还要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将自己的写作与原文的语境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互为补充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对两者给予同等重视,并将它们结合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手段,采用“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深化文本内容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八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