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作业设计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局限性强,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教师秉持因人制宜的教育理念,设计分层作业,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样既能确保作业符合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体验中有效提升语文能力。笔者以《曹冲称象》为例,阐述如何借助分层作业培养低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说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高分,更是为了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汉语言进行表达。所以,在设计基础型作业时,教师可以融入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确保学生在背诵、记忆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教师可以分两个步骤设计基础型作业。第一,默写生字、生词,组词,造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比如,学习“称”字,学生可以组成词语——“称赞”,可以用“称”造句——“古人建造万里长城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壮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某个情境,在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用上“称赞”这个词语——“环卫工人每天辛苦劳作,是值得称赞的劳动模范”。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习中灵活地运用生字、生词,加深了对生字、生词的理解。第二,针对生字、生词进行语用训练,融入“比喻”手法。比如,“长城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八达岭,这是一项值得称赞的伟大工程。”学生在围绕作业进行语用训练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灵活运用以往所学的知识,让学习效率变得更高。总的来讲,基础型作业难度低,适合全体学生操作,对锤炼学生的语用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
语文学习重在“听、说、读、写”,其中,读指向阅读文章的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期间必须扎实掌握的重要能力。拔高型作业可以赋予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体验,旨在培养学生深度阅读文章的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改变他们走马观花式阅读、不知道读什么的问题。通常来讲,拔高型作业的难度相对较高。
在学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后,教师可以设计综合性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完成以下任务。第一,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之后的内容,在读的同时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句。这部分作业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深入探究关键词句。第二,曹冲给出的办法与其他人的办法相比,到底好在哪里?用简练的语言文字描述曹冲的办法,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这部分作业旨在训练学生阅读信息、查找信息和提炼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三,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获得的启发。这部分作业旨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深度思考,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最后,学生完成上述作业后,将作业本交给教师批阅。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批阅的内容,了解到自己该重点听哪部分讲解。学生还可以在平日里随时翻阅作业本,复习所学知识。
拓展型作业侧重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意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拓展型作业。在这个过程中,能力薄弱的学生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帮助下,可以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设计拓展型作业。首先,结合跨学科的理念设计作业。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解析曹冲称象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取代曹冲称象的方法。其次,结合多媒体设计读写类作业。教师可以设计“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让学生改写《曹冲称象》,添加有关称象的原理,说一说自己的心得。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将改写的内容在班上讲一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古人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必须要有耐力和信心,才能收获知识的果实。在设计上述三项分层作业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外型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设计课外型作业。首先,选择主题风格与《曹冲称象》类似的故事——《阿基米德测量王冠》,将它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其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1.读。通读文章,梳理文章中的生词和精彩的句子。2.说。陈述阿基米德测量王冠的原理,思考这个原理在生活中还能发挥哪些作用。3.写。撰写文章的读后感,结合自己以往经历的科学小事件撰写一篇记叙文,比如“放在碗里的筷子折断了”。4.听。与同学互动交流,陈述自己的阅读心得,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阅读的效果。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又增进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分层作业,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光荣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