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教学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应用、推行社会实践与考察活动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要素。研究发现,高中历史教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紧密,并由此提炼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为更多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思维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56
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经验、智慧和传统价值观。历史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崛起,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和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加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然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一些教材和教学内容偏重于对外国文化和历史的介绍,忽视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因此,研究高中历史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呈现特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中的个体通过共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相互联系与认同,形成一种共同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其特征包括:
(一)共同价值观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于共同的价值观念,如爱国、团结、互助等。这些价值观念在历史教育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得以传递和强化。历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这些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使其从中汲取力量,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
(二)历史记忆共享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在对共同历史记忆的共享上。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感知历史大势和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从而形成共同体意识。历史教育可以通过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将历史事实和经历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文化认同
高中历史教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性的原因在于,历史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时,历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历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二、高中历史教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教学能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从而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第二,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学习和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培养分析问题、思考历史发展逻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欣赏历史文化的眼光和审美能力。
第三,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中国历史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过去和崇高精神,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学习先贤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最后,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并通过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一)多元化教学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应用
1.图书与文献资源的利用
图书与文献资源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精选优质的历史著作、专业期刊和学术文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思想精髓和核心价值观。这些图书与文献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首先,精选优质的历史著作对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历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权威性和深度的历史著作,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些历史著作往往经过严格的学术审查,内容丰富全面,能够提供学生所需的史实和分析框架。通过阅读这些著作,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变革,从中获取更深刻的历史思考和民族认同。
其次,专业期刊和学术文献的利用可以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和分析学术文献,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研读专业期刊和学术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当前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借鉴学术文献中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探索。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图书馆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里面收藏了丰富的历史书籍、期刊和文献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查找相关资料,提升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和获取各种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但是,信息的广泛性和可靠性要求学生具备辨别和筛选的能力。
综上所述,图书与文献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精选优质的历史著作、专业期刊和学术文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思想精髓和核心价值观。这些资源的利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培养其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视频资料、互联网资源等工具,将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展示影像、音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历史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将历史事件的影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目睹历史的瞬间。例如,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或历史影片,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历史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的形象,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频资料,让学生倾听历史名人的演讲,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和图像来解释抽象的历史概念,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更清晰的认识。比如,通过展示动画故事来讲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复杂的历史过程和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和图表来做示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历史问题和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历史情景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互动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或在线互动,共同研究历史问题,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历史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和综合能力。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创设跨学科的教学场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学习体验。
(二)推行社会实践与考察活动
社会实践与考察活动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触摸古老的文物,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沉淀和传承。这种亲身参与的经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和认知。此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民族团结和历史传承等现实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和社会的多元性。这种实践体验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和内容,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在推行社会实践与考察活动时,教师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课程要求,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的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并互相协作。教师还应该深入了解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使他们能够从实践中获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社会实践与考察活动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并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经验,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和理解。
综上所述,本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路径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教材选择与编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路径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由于数据和方法的局限性,本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后续的研究能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路径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俊达、孙国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高校史学知识体系建设研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9期。
[2] 闪兰靖《高校思政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料”解码与路径实践》,《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年第4期。
[3] 陈辉、杨友红《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教学的三维解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年第4期。
[4] 高承海、周晓彤《推行使用统编三科教材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5] 李倩《统编历史教科书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编写理念探析——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
[6] 王飞、刘身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教材建设的价值意蕴与推进理路》,《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1期。
(万颖洁,1983年生,女,汉族,山东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教学)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GS〔2023〕GHBZX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