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中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通过阅读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了班级管理的目标和重要性、班主任的角色与职责、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等。研究发现,塑造积极班级文化、制定明确规章制度等是关键策略。实践案例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小组自主合作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63
中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指导者,承担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本文旨在探究中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班主任的视角出发,分析其角色、职责以及管理策略与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和重要性
班级管理就是教师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学生学习、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生活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工作,是一个促进班级内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班级管理的目标在于创造积极的班级文化和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行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班主任的角色与职责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承担着多重角色和职责。他们既是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又是学生的监督者和辅导者。班主任的核心职责包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家校合作等。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关怀,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结合班情、自身的角色和职责,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三、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一)塑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积极的班级文化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指的是班主任通过在教室内布置相关的材料,是学生能够直接看到的内容。例如,在开学初期,班级需要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设置班级文化,包括:班训、班风、影响班级的一个字等,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示在班级内,初步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获得的奖状奖杯、班级内评选的各类小明星学生的简介、学生新学期的展望等,无论是班集体的还是学生个体的,都可以展示在班级内的墙壁上,使学生一进班,就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充满活力的氛围。
而“隐性”主要是指班主任通过组织相关活动,为师生和学生之间创造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情感交流的效果。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例如,通过班会、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成就和困惑。也可以定期举办班级活动,如小组研讨会、班级表彰大会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
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可以帮助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维护班级秩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度。通过集思广益,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和可行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定。班主任应该明确规章制度的内容和目的,让学生清楚知道每条规定的意义和重要性。规章制度可以包括学习纪律、行为规范、考勤制度、课堂秩序等方面,以确保班级的正常运行。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对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以此鼓励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同时也能够维护班级的秩序和纪律。
(三)实施个性化关怀
个性化关怀意味着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班主任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通过入学时的问卷调查、平日观察、交流和家访等方式,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关怀。与此同时,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在平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问题,提供积极的建议,让学生体会到来自班主任的温暖和支持。除此之外,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力量,例如,协调本组组员多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等。
(四)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学生对班级事务、学习的参与和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班主任可以创设互动环境,例如,在班内实行小组合作管理制度。课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课下,各小组可针对本组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随时交流对策,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和提高。
其次,班主任可以设计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学习。例如,可以设立班级荣誉称号、奖状等,表彰学生的优秀表现和贡献,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在参与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所以班主任需要在平日多鼓励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和包容。班主任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背景和特点。
(五)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
家校合作与沟通可以让家长和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与班主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的教学计划、活动安排等,同时也可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平时,可以进行的家校沟通方式也有很多。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背景,与家长共同制定家校合作计划,明确双方的责任和目标。
四、班级管理的实践案例
本文以班级的小组自主合作管理为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小组自主合作管理的运行
1.组长的选拔与小组构建
组长是整个小组的核心人物,会直接影响整个小组的发展。组长的选拔方式可以为自荐,也可以同学或者教师推荐。选拔的标准:有责任心、善于沟通、组织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优异。除此之外,小组内要设置1—2名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而组内的其他同学要进行分工,了解各自的职责,例如,负责每日检查作业记录情况、提醒组员值日、监督组员纪律情况等。
2.共建合理的管理规则
管理规则需要全体学生与班主任共同制定,细化到卫生、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包括各项的加减分数。为了避免规则过于冗杂,可以在小组自主管理模式实行初期,在各方面只选取几条最为重要的,纳入管理规则中,待班级运行较为平稳时,可以继续细化、补充。
(二)日常运行
1.定期对组长、组员进行培训
班主任要定期对组长进行培训,跟踪把握组长的管理动态,当组长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予以指导。引导组长在管理过程中,把握好“正向管理”的大方向,利用好“罗森塔尔效应”,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和行动给予组员正向激励,从而调动起组员的积极性。平日通过组织组长观看相关管理视频、分享管理技巧的文章等方式,不断培养组长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团结组员的能力。
2.小组评价机制
基于小组合作管理制度之下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组内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是指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事先约定的评价标准,对其他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组内评价可以是每周小组研讨会时的口头评价,也可以与校级荣誉评选挂钩。
对小组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和小组的日常管理与学习表现进行加减分的量化评估。每日根据设定的班规进行小组分数的加减。分数的变动和高低,可以反映出小组管理的情况,也能较为有效地验证管理是否到位。
教师评价主要是班主任通过观察和评估小组的工作过程和成果,以组内座谈、单独谈话等方式,为小组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平日定期关注学生情况
班主任在班内定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管理制度下所发生的变化,对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学生通过问卷所反映的问题,及时与组长沟通,进行调整和解决。
在运行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不断调整班规及相应的分值,完善小组评价机制。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例如,召开相应主题的班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的竞争态度;针对出现躺平迹象的小组,在平日沟通中有意识地通过言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家校合作,助力制度推进
家长在班内实行小组合作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家长会、微信群,让家长了解这一制度。平日,家长可以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孩子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困难,在家庭环境中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与孩子一起商讨如何解决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合作。
(三)取得成绩
1.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班级环境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小组合作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合作、沟通,成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个体。小组合作管理的模式,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2.班级管理更加有效
从学习层面来看,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优化教育资源,对班级的成绩有较为显著的帮助。相比较刚入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从常规管理层面来看,班级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平日的量化评比,例如,纪律、卫生、眼操等,班级经常满分,多次被评为周量化先进班集体。
(四)案例反思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不充足,出现了一部分问题。例如,个别小组为了拿到荣誉或者奖励,出现了恶性竞争的苗头;个别组员出现了躺平的情况,个别非常叛逆的组员不服从组长管理等。调解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是个不小的挑战。
班级的管理体系可以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的先进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单纯依靠纪律、秩序、规章制度和权力,支配和约束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并不能获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如果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是陈旧的、低效的,无论学校教学设备的水平多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会永远停留在低级阶段。
五、班级管理的评估与反馈
班级管理的评估与反馈是班主任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家长的反馈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可以为班主任提供改进和调整管理策略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一)评估指标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班级活动和学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社交互动等。
班级氛围:评估班级的整体氛围和文化,包括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互助合作氛围等。
纪律和秩序:评估班级的纪律和秩序管理情况,包括学生的守纪守序程度、课堂纪律等。
学生表现和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绩,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等。
(二)评估方法
观察和记录: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班级活动、课堂表现、学生互动等情况,进行评估。
学生反馈:班主任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征求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反馈。
家长反馈:班主任可以与家长进行定期沟通,了解他们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得到班级管理的外部视角和意见,帮助班主任全面评估班级管理情况。
数据分析:班主任可以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等数据,以评估班级管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三)班主任在评估和反馈中的作用
班主任在评估和反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确保评估和反馈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班级管理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班主任的角色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学生的导师和支持者,通过评估和反馈,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班级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班主任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也会对班级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灵活应对各种情况,不断改进和调整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中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极的管理策略和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阮南阳《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以平江县大桥中学为例》,《教师》2020年第6期。
[2] 贺静《初中应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栾琳琳,1992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中学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