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4-08-31 00:00吴秀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5期

摘 要:新《课标》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使学生深入掌握学科知识,实现学科综合能力、关键能力的有效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属于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范畴,具有历史人文精神和审美意义,与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相呼应。但文言文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有效践行核心素养教育,实现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究。本文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基础,阐述了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实施深度阅读教学的原则,进而针对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以及教学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文言文 深度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05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概念呼之欲出,其目的在于优化课程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全面发展,让学生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传统文言文教学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强调对文言文进行背诵。然而,这种方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也难以有效实现深度阅读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新《课标》,做好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将核心素养贯穿其中,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完成文言文学习。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开展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核心素养。首先,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小学生而言,深度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从表达方式上来看,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别,深度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不仅如此,文言文中的许多知识和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深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坚定民族自信,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最后,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理解,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自主学习新知识,保障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可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践行小学语文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十分必要。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原则

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关键能力,但要想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仅关注核心素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落实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立足学生实际,多角度把握好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原则,确保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顺利开展,保障学生实现文言文的深度学习。

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即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是教学形式趣味化原则: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学习难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教学形式变得有趣,如通过故事、游戏、动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文言文学习变得更加愉快。

三是教学内容深入化原则:深度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内在价值、学习其中的语言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人文涵养整体提升。这就要求教学应把握好内容深入原则,除需要带领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字面意思,还应关注学生对文言文背后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学习。

四是讲解方式简洁化原则,在讲解文言文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便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但需注意的是,在讲解文言文过程中,教师也应避免过度讲解,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阅读和理解。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1.诵读——感知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语感,对文言文形成初步感知。但如何充分发挥诵读价值,则需要教师从诵读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在诵读内容方面,可采取递进式诵读学习,即从基础字词朗读到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言文内涵直至读出文言韵味。而在诵读形式上,应适应小学生学习特征、发展规律,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趣味意蕴的诵读活动,如创设情境、联系生活、配乐诵读等。

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在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感知文言文时,教师则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诵读音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在听读中进行初步感知,把握好文言字词读音、语气表现情况等要素。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展开诵读练习,由通读、模仿诵读到演读形成递进式诵读学习,帮助学生一步步掌握文言文诵读方法。在学生自主诵读练习期间,为保障学生的文言文诵读积极性,则需要做好诵读形式设计,如构建诵读情境、营造文言文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语境中展开想象,通过神态、动作表演,增强诵读情境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则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文言文,并在情境诵读中逐步提升文言文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品读——理解

文言文隶属于古代文学作品范畴,阅读学习过程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了解,也是对文言形式及其呈现出的文学价值的学习。由于文言文语言形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白话文存在明显差异,且理解难度相对较高,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一定的阻碍。因此,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实施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应在学生对文言文建立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做好品读,以增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使其能够深入体会并感受文言文的文学韵味,提高学习的深度。

以《书戴嵩画牛》为例,教师可从文章体裁、文学语言两个方面指导学生完成品读学习,帮助学生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实现深度阅读学习。从体裁上来看,《书戴嵩画牛》主要是以叙述故事的形式传达人生哲理。据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讲道理”的文学表达形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问题时,能够使道理更具说服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深层含义,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学表达、语言表达精髓,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另外,在文学语言的品读教学方面,则可以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带领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比如,在本课中,教师则可以根据文中的语句提出质疑,如:“根据‘囊玉轴,常以自随’,你认为杜处士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带着它?”学生能够在文学语言的分析、场景联想中展开思考,品读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3.积累——内化

积累是学生课程学习的末端环节,也是学生内化知识、迁移运用的重要举措。在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积累文言文字词含义、表达特征、语用规律,更要积累文化涵养,在文言文语言、文化的感知中,不断深化审美素养,如对文言文中“汉字美”的感知、传统汉字文化的热爱、人性真善美的判断等。学生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学习积累,才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文言文中的知识点,实现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的能力。

四、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1.构建情境,初识文言

实现深度阅读教学的前提在于学生切实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尤其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十分关键。因此,在教学策略构建方面,教师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既要注重文言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趣味化开展,也要引领学生逐步走进文言文,为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在此期间,可以借助情境建构的方式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并以此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良好发展。

以《自相矛盾》为例,根据文言文所构建的故事内容,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及设备,带领学生“穿越”到古代社会(即文言文中对应时代背景——战国末期),通过展示直观画面、播放音频营造背景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对应场景中感受文言文所呈现出的语言魅力、古人智慧。与此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言文、初步感知文言文文学作品特点,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任务活动,借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比如,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制定任务单,如:“结合情境图像,分析阅读材料,思考:假如你是路人,你都听到了什么?是谁在说话,他说了什么?”“现在你是买家,你准备售卖‘矛’,你会怎样夸耀你的‘矛’锋利无比?”通过情境建构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热情地走进文本,感受文言文中所描绘的故事。同时,在教师的设问中,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也可得到相应锻炼,既实现了深度阅读教学,也达到了核心素养渗透目的。

2.自主探究,管窥文化

自主探究是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保障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当学生对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时,其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问题思考、阅读理解等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挖掘问题答案,在探究与钻研中获得能力提升、实现深度学习。因此,在教学策略上,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尤为重要。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文言文,学习其中蕴含的语言文化精神品质。

以《囊萤夜读》为例,这篇课文篇幅相对较短,讲述了车胤夜以继日学习的故事,通过挖掘文本内涵,可以看出古代儿童执着、热爱学习、聪慧等优秀品质。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教师则可以围绕文言文的文学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文言文自主探究学习,深入文本内涵。在实际践行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探究思路、展现文言文知识点,包括语言文字层面、文学体裁层面、人文精神层面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理清思路,全方位、深入展开文言文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助于学生锻炼文言文学习能力,并在人文精神感知中逐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3.思辨阅读,引导质疑

组织学生展开文言文深度阅读学习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提升思维素养,因此,在教学策略设计上,教师则可以采取思辨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质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实现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关注阅读学习过程中与自身思想认识存在差异的地方。

以《司马光》的教学为例,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提出思辨话题,借助思维话题驱动学生思考并质疑。比如:“你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司马光的做法和行为可取吗?为什么?假如你认同司马光的做法,你还能提出其他解决办法吗?”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则会逐渐展开思考,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有的学生认同司马光的做法,而有的学生并不赞同司马光的行为,认为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危险等。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想法或质疑,进一步强化思辨阅读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通过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也有助于深化文言文阅读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中的内在价值,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4.对比赏析,感悟体验

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也是教学策略应重点考虑的方向之一,包括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汉字形式、语言表达方式、文学价值、人性真善美等方面的审美与鉴赏。据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则可以采取对比赏析策略,通过文本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体验,让学生在对比与感悟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审美鉴赏及创造能力。以《少年中国说》为例,针对学生审美素养培养方面,教师则可以借助诵读、品读赏析的方式,让学生感悟文言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句间流露的语言美、精神美,包括语言文字中的节奏韵律之美等。同时,还可以寻找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对比同主题下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语言差别,以此引领学生锻炼自身的文化鉴赏能力,使其在赏析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文学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在指引学科教学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全方位掌握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则可以根据核心素养内涵展开深度阅读教学,并从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出发,把握好教学实践原则,明确核心素养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如采取诵读进行感知、依托品读促进理解、借助积累实现内化等。针对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引领学生理解文言文;鼓励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在管窥文化中逐步坚定文化自信;开展思辨阅读,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提升思维能力;对比赏析文本,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朝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探讨——以〈杨氏之子〉教学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年第6期。

[2] 陈红娟《“五读”引路,双线突破——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1期。

[3] 王浩《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间的三组共生关系——以小学语文教科书文言文学习系统中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为例》,《课程教学研究》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