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

2024-08-31 00:00:00戴云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5期

摘 要: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量。”换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核心逐渐向“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过渡,这为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07

小学学生年龄尚幼、认知有限,阅读是其学习语文知识最为直接、最为主要的途径。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存在教学时长有限、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碎片化、单一化阅读倾向严重,直接阻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新课改背景下,深度学习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整本书阅读逐渐取代了传统阅读模式,学生的阅读体验随之大幅优化。

一、深度学习和整本书阅读概述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最初为计算机领域的概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相关专家的深入研究,深度学习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取代过往“浅层学习”理念的全新概念。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具备如下特点:

1.强调学习内在动机

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长期积累的过程,换言之,发掘学习内在动机才能有效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深度学习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学习身份,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表达等能力。

2.强调构建知识框架

知识积累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学生所学新旧知识间存在天然的衔接关系。就这一层面而言,深度学习可引导学生在脑内建立完整的、持续的、发展的知识学习框架,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横向对比等能力,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新知识,忘了旧知识”的问题。

3.强调终身学习意识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成长到什么年龄,学生仍能在学习体验中有所收获。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此一来学生不再将学习视作简单的阶段性目标,而是将学习视作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而成长为积极学习、主动探索的优秀个体。

(二)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有别于碎片化阅读、单篇阅读的新兴阅读手段,就字面含义而言,整本书阅读即“完整阅读一本书”,其一方面肯定了、继承了单篇阅读的精读、跳读、略读技巧,并要求教师在宏观层面重新梳理阅读关系、整合阅读内容,将主题相似、内容相近的文本放在一处引导学生同步阅读,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另一方面,整本书阅读极为重视教材文本的精细规划、整体设计,在“大”观念、单元教学理念影响下通过对比阅读手段提升学生阅读速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经验,为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

(一)整本书阅读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兴趣激励下,学生可产生持续的自主阅读意愿,以此取得最佳阅读学习效果。深度学习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差异性,整本书阅读则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偏好、实际水平重新整合阅读内容、科学制定阅读计划,如此一来,教师就能直接降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度,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愿。

(二)整本书阅读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效率、高质量阅读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若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掌握高效阅读技巧。整本书阅读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制定全局阅读计划的能力,以此精简学生阅读时间、提升学生阅读质量。总之,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集中训练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海量文本、总结文本信息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整本书阅读可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上,教师会先行布置文本阅读、信息搜索等预习作业,随后在课上带领学生回顾预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讲解单元重点、难点知识。教学模式机械化、单一化问题严重,学生的阅读素养难以提升。整本书阅读让学生能在正式学习之前就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事实上,阅读体验提升也能带动学生的阅读量提升,阅读书目越多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就越为丰富,因此,阅读能力提升还将直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四)整本书阅读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

深度学习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人公”身份得到教师认可,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更多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机会。就这一层面而言,整本书阅读让学生的所思所想均能得到回应,师生良性互动随之增多,语文课堂得以朝向灵活化、自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点

(一)阅读氛围营造要点

诚如前文所述,兴趣是维持学生阅读动力的重要基石,营造轻松而舒适的氛围能给予学生最佳阅读体验。事实上阅读提升绝非一时之事,在整本书阅读之初,学生容易出现半途而废、得过且过的现象,故教师需在营造氛围方面下足功夫。

1.教师要和学生共同阅读,坚持在每天的早读、课后服务时段带领学生诵读或默读固定时长的课内课外读物,并在阅读过后邀请学生分享个人见解,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正确观念。

2.教师要在班级内营造阅读讨论氛围,即教师可在班级内构建“语文角”,鼓励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产生新的思考、积累新的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定期举办班级辩论赛或读物分享会等活动,以此促进班级整体阅读水平的长远发展。

3.教师要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阅读经验分享,这一活动可在“语文角”内进行。教师既可以结合自身经验主动与学生分享阅读技巧,又也可鼓励班上阅读成绩相对出众的学生分享个人经验。

(二)阅读书目选择要点

考虑到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教师需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书目选择的核心原则,若阅读书目过难或过易,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

1.切合教材内容

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阅读的基石,故教师所选书目需起到补充教材内容、讲解教材重难点等作用,以此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融合。以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课文阅读重点在于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掌握写景抒情的正确技巧。对此,教师可向学生出示以写景而闻名的书单,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2.切合学生水平

整本书阅读书目选择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偏好,也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在学生心中种下“多读、爱读、乐读”观念。以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均为神话传说,故教师推荐书目也应是神话传说故事。除书目推荐外,教师还需考虑班上学生的不同水平,即基础薄弱的学生只需按照自身兴趣选择书单中2/3的书目阅读即可,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可在书单阅读基础上,自主搜集相关书目继续阅读,并结合阅读过程书写读后感,确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三)阅读活动开展要点

就阅读活动开展而言,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特定阅读情境,用生动形象且富有趣味的图片、视频等元素降低阅读难度,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活用分组教学、提问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间建立相互学习的良性关系,以小组经验分享方式节省教学时长、提升教学效率,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此发挥出整本书阅读的全部效力。

四、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整本书阅读内容,建立深度学习机制

“听说读写”是学生理应具备的四项语文学习能力,传统语文课上的教学环节相对固定,教学内容相对有限,教学顺序明确而单一。举例而言,通常情况下教师每节课都会进行语法和阅读教学活动,写作教学的频率则是每周1至2次。整本书阅读科学衔接了语法、阅读、写作等不同教学环节,学生得以在阅读中掌握语法,在语法学习中磨炼阅读技巧,在阅读训练中增强写作能力,如此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

正如上文所述,为保障整本书阅读能在语文课堂发挥出其全部效力,教师需在选择整本书阅读内容方面下足功夫。整本书阅读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完整阅读一本书”的能力,对此,教师需在备课阶段通读教材文本,梳理单元关系、课文关系,基于学生学习情况重新整合阅读内容,并在原有教学基础上额外添加阅读项目。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为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分别对应了元旦、清明、重阳三个中国传统节日,诗文也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古人会用哪些方式来庆祝(纪念)该节日。《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则介绍了书画、建筑等物质文化,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中国的悠久文化。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前,教师需建立完整而科学的深度学习机制,即给予学生正向阅读期待,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阅读逻辑引导,即带领学生精读、细读某一课文,后对比阅读其他课文,以详略得当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事实上,教师还可按照阅读主题或学生兴趣、水平将其他单元课文纳入本单元内,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最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时标注、及时记录,用简单的字词或短小的话语记录自己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如此一来学生日后看到自己写下的读后感,就会想起阅读课文的精妙体验,从而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二)创建整本书阅读情境,激励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因此,端正阅读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方式成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以碎片化阅读和单篇阅读为主,各单元知识衔接顺畅度不足,学生常常出现“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的字词积累和阅读水平均不算成熟,其在独立阅读、合作阅读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的科学引导在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降低学生阅读门槛、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需在阅读活动中活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课上为学生营造特定阅读情境,以此带动学生深度思考,保障学生持续阅读、深入阅读。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需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将知识教育转变为“问题”教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以此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举例而言,古代诗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些文学作品中复杂而晦涩的语言表达为学生带来了不小的阅读障碍。三年级起,学生还将正式接触文言短篇作品,如《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学生或许之前就曾听过类似故事,但仍在如何翻译方面屡屡受挫。对此,教师需借助教学设备展示同名故事动画,或是借助趣味图片辅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文言语句自主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从而带动学生完整阅读全部故事,有效发挥深度学习的全部价值。

(三)落实整本书阅读评价,发挥深度学习价值

在应试制度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双重影响下,教师一直都是语文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师生关系相对紧张,学生的课堂听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传统的片段化、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虽会在备课阶段对教材做深入研读,但课堂教学始终保持着“一节课讲一篇课文”的节奏,故学生未能在教师指导下形成整体性知识学习框架。整本书阅读打破了原有的教学顺序,教师得以对教学顺序、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按照班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表达等能力。

阅读完一本书不能简单等同于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事实上,教师需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和阅读实践后进行及时性评价,让学生在正面评价、正向激励中建立阅读自信,如此一来,学生即便离开课堂仍能坚持主动阅读。就阅读评价而言,一方面,教师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刻意打压、批评学生,尽可能给予班上学生针对性建议;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同手段,确保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多样,提升深度学习价值。

综上所述,阅读既是小学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深度学习理念拓展了教师教学的深度和学生学习的深度,整本书阅读则打破了原有的碎片化阅读困境,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除上文提到的建议外,一方面,教师应在周末或假期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为家庭阅读活动添言献策,以此构建家校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家校协同合作中给予学生最佳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罗耿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3年第11期。

[2] 柯月红《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微》,《学周刊》2023年第34期。

[3] 黄微萍《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教育界》202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