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深受社会及教育界的关注。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已经成为当代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德育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方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实施方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60
德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教学目标已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使学生能够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规范自身的行为,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为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提供助力。
一、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内容,还需要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比较长的,也有着十分充足的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通常会将班主任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榜样,甚至一些学生会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等。由此可见,班主任自身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德育也成为班主任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两大方面。
首先,德育内容与思想道德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良好的德育活动更加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念、人生观念,这些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学习与综合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小学班主任需要把握好这一个关键点,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合理融入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与道德品质。
其次,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上而言,开展德育活动主要就是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班主任作为倾听者与引导者,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对其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进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促使教育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有效提升,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方略
1.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德育宣传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容易忽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小学生对德育的概念,意义等缺乏一定的了解,同时,未完全掌握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过程中,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重视德育,同时加强德育宣传,让学生对德育理念等形成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首先,班主任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班主任需要正确认识到德育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性格、心理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在对德育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后,教师需要对班级上的学生展开调查,对班级上不同学生的性格、心理、认知、生活经验等进行了解,并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德育目标,从而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班主任要知道,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和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于他们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学习,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实际行动去教育小学生,促进德育效果的提高。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心灵鸡汤”式的言传教育,更要注重身教教育,做学生良好品德修养养成路上的引路人。例如,笔者为了有效提升班级学生的综合素养,会在学生们放学之后及时将教室的窗户关好、桌椅摆放整齐,学生们长期受笔者的影响,也会在放学之后主动关好窗户、摆正自己的桌椅。在看到地上有垃圾的时候,笔者并没有责怪学生,而是主动弯腰将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在与学生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注重使用文明用语,经常使用“请”“谢谢”等用语,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们在班级生活、学习当中都形成了维护卫生环境、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品质,这对于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强化了德育的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例如,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以德育为主题创办黑板报;可以设置宣传栏,每周评选“品德之星”,将学生的照片张贴在宣传栏上,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还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立“故事分享专栏”,可以让学生分享近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体现高尚品德的小故事,例如“我昨天帮助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过马路”“我今天在公交车上主动给一位老爷爷让座”等等,将德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良好的德育环境,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2.加强多方沟通交流
首先,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心理沟通,由于某些原因,学生对班主任始终保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教师和学生难以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利。基于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及言语,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才能够让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具体而言,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沟通的语言技巧和方式上进行优化处理,如针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则以鼓励和引导为主,缓解其紧张的心理情绪,而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则需要通过一种轻松、自在的方式进行沟通,关注学生的个性观点和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进行沟通管理。
其次,针对家长缺席的现状,教师应当充分与家长交流合作,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有着最大影响的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了。在家庭影响下,学生身上处处都是家庭的缩影。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只是学校班主任的责任,家长也要参与其中。现代的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这给家庭与学校合作创造了条件。比如,班主任平时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反过来,家长也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目前,部分家长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意识,班主任要先做好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同家长积极交流,才能让家长进一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来。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其中。通过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
3.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
首先,班主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管理的模式实现班级管理和德育发展的目的。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的管理工作都是以班主任为主,因为小学生年纪小,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时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无法达到管理目的。如果班主任把管理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实现班级管理,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有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协同管理的计划,让学生之间相互管理,完成德育的目的。比如,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对班级进行精细管理,而不同的团队则负责不同的管理方向。然后,运用科学的小组模式,指导同学们以协作方式进行相互管理,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通过实施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管理能力,并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德育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公正,对于管理能力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且肯定其能力;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同时,在相互合作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相互认识到其他同学生的优点,并做到取长补短,从而在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管理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并没有学科流派的区分,在任何一门课程当中都能够涉及德育,然而,实施德育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班主任可以将德育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阶段,促使小学德育质量顺利提升。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因此,班主任需要在讲解与德育有关的理论的后,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这既能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还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在讲解了“乐于助人”的相关内容后,班主任就可以利用社会上的德育资源,在与家长和学校达成一致后,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或者儿童福利院开展帮助他人的活动,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内心的满足感,从而深化教育效果,使得学生真正意识到帮助他人给自身和他人带来的变化。
再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使学生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学生们的未来成长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除了学校组织的黑板报评鉴和诗歌朗诵比赛(如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和法定节日)外,还要利用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以“国庆日”为主题的专题课堂会议,让学生们认识到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来抵抗抗日战争期间的日本侵略者,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烈士纪念碑,并进行清扫活动,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们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5.建立全面的德育激励模式
首先要树立榜样激励学生。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来看,其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较大,树立学习榜样能够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规范自身行为,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可以选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播放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认识、了解伟人事迹,视频播放完成后询问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小学班主任则从旁督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伟人的事迹中提取德育知识。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可以挑选优秀的学生代表在家长会、升旗仪式等公共场合进行演讲,一方面能够触动学生代表的内心,有利于其坚持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在学生代表所获取的荣耀激励和榜样力量的引领下,其他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事标准。
其次,要合理奖惩,强化激励作用。激励教育是目前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作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阳光、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融入了激励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一些问题,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来使这些要素的内涵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背景下,对小学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奖惩方案,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实现德育学习的目标。比如,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根据卫生环节的指导计划,由班主任以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于已建立的卫生管理机制,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既能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又能更好地激励其他同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策略。此外,在合理的奖惩制度下,还必须建立健全的惩罚制度。对于学生在课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要采取合理的惩罚措施,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是非观念,一方面加强记忆,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不管是奖励制度,还是惩罚制度,其基本目标都是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师要把握好奖惩的力度,防止过分的奖励让学生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过分的惩罚方式而影响到他们的自尊。
最后,要建立起德育激励与家庭的联系。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大部分小学生在学校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但在学校外,小学生会回归“本来面目”,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应当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就小学班主任而言,不能将德育工作限制的校园内,研究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开展德育工作也很有必要。在校期间,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更多,出校后,学生更多时候与家长在一起。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让学生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协助学生家长制定相关的激励策略,如学生能够在家保持自身仪容仪表的整洁,则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学生将使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也可以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定期汇总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学生回校后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小学班主任在校期间落实激励策略,校外则在学生家长的帮助下落实激励策略,两者共同作用,德育工作的激励策略得以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的教学效果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是我国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受到社会的重视。从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德育工作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小学班主任应当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制定合适的德育策略并严格落实,确保德育的执行效果,从而在相关措施的辅助下,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永静《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实施德育研究》,《中华少年》2020年第7期。
[2] 王美玲《小学班主任人性化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探析》,《中华少年》2019年第34期。
[3] 张新春、沈旭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及措施》,《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