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建设,优化班级管理

2024-08-31 00:00居慧琼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5期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习与生活的第一负责人,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进行的班级管理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综合能力提升、完成健全人格塑造和走上正确发展道路,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在某一个学习阶段的全部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虽然主要工作场地在学校和班级,但必要时候也会延伸到学校和班级以外。对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来说,青春期学生由身体和情感发育带来的个性变化与情绪变化是班级管理中最常见也是最大的难题。对此,本文从文化建设的视角出发,围绕初中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开展来探讨与分析如何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对新时代初中班主任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寻找能够高效完成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模式的路径,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合适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 初中班主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61

班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整体的精神风貌、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人际环境,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主要包含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的环境布置,精神文化主要包含班级整体的人际环境、学习风气、生活风气和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在教育界,有关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的论述早在1932年的《教学社会学》中就有所涉及,到了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又通过对青年文化和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将班级文化研究推进到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到了现代,班级文化研究已然从“输入-输出”研究转向了“黑箱研究”。从本质上来说,文化指的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班级文化则是包含学生和教师在内的小集体中的硬文化与软文化的总和。

一、新时代初中班主任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校是一个小单位的整体和集体,而在学校的大环境里,班级又是更小单位的整体和集体,由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多个个体组成,班级文化具体指的就是在班级所有个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面向班级以外的集体和个体呈现出独特的素养与形象。结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外在表现存在着动态性、封闭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其中动态性指的是情绪、性格、爱好变化快,封闭性指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性指的是容易受外界影响,为班主任的文化建设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没有可参考的成熟体系,建设模式与方法存在不足

相较于国外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班级文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在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法层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且可参考的成熟体系,这就导致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验证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班主任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渠道和相互借鉴的机会,但每个班级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在盲目模仿和生搬硬套下建设完成的班级文化只是表面功夫,无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助力。

2.以强制说教为主要形态,师生交流与互动存在不足

自古以来,考试制度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下的一项重要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决定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引入现代教育阶段后,我国在中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将说教式、强制式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带入了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而在这种以强制说教为主要形态的文化建设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严重不足,学生没有渠道表达自我需求和自我情绪,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投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直接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成了班主任的独角戏。

3.未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理念与方向存在偏差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需求的转变,也将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带到了教育领域,为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BFaX/L6jGu3WAaV1af/8gA==息教学体系为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资源支持、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极大地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班主任还是会由于信息素养不足而无法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由此导致的建设理念与建设方法偏差更是直接影响到了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4.未能对家长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给予重视

家校共育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推动文化建设系统的构建,还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但就现实教学而言,部分班主任在开展文化建设的时候依旧未能重视家长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传统的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忽视了家长的重要作用。他们往往认为家长的责任仅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监督,而忽略了家长在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潜力。这样的文化建设不仅会影响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还会影响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其次,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通常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家长会议或家长群等形式。这种单一的沟通方式限制了双方的交流和合作,无法充分发挥家长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家校之间无法有效联系不仅会导致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受阻,还会影响系统教育网络的建立。此外,传统的教育观念会让班主任在开展文化建设的时候重视自己独立管理的作用,而忽视独立管理与家校共育之间的有效联系和融合。这样的教育不仅会让实际文化建设缺乏价值性,还会影响文化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二、初中班主任以文化建设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路径

初中生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初中班主任所需要开展的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在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三观”的塑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另一方面,班主任又需要在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独立性,与学生保持密切交流,一同完成班级完整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为渴望认可而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其实就是班主任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阻碍,因此,初中班主任在以建设班级文化的方式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实现良性发展。

1.从班级整体角度出发,由物质硬环境改造指向文化软氛围营造

初中生是一个极其容易受到外界思想和外部环境影响的群体,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外界因素在很多时候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干扰,因此,初中教师在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武器推动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以物质硬环境的改造为抓手,指向文化软氛围的营造,具体如下:物质硬环境的改造本质上来说就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硬文化的建设,包含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功能区的划分和设定、装饰物的选择和摆放。

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装裱一些名言警句、名人画像挂在墙上,对学生进行熏陶,然后教师可以在教室角落设置用于展示学生书画作品的书画角或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的阅读角,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或阅读。

然后是定期更改教室后面的黑板报,结合特殊节日、纪念活动和德育教学来确定不同主题,最后是引导学生养成注重教室卫生的好习惯,包括对地面和讲台的清洁等,将“教室是我家,我是班级主人翁”的意识贯彻给每一个学生,以此来为班级文化建设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2.借助互联网搭建班级文化网站,实现班级文化的网格化管理

相较于其他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班级文化本身是一个更为抽象的概念,没有一个确定的实体,“看得见”却摸不着,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班级文化的认知往往也不够全面和深刻,在践行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初中班主任们可以选择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对班级文化的整理与留存,借助互联网搭建班级内部文化网站和实践班级文化的网格化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班级内部文化网站的搭建与管理都需要相对较高的信息素养。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先通过自学或参与信息培训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一般情况下,网站中需要包含“班级成员”“班级风采”“公告栏目”“荣誉墙”“我想对你说的话”,其中前四个板块主要用于介绍班级成员信息、展示学生自我、公告班级消息和表扬学生荣誉,最后一个板块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每天以一位同学为主人公,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以将自己想对这位同学说的话匿名写在留言板里,同学和教师的意见、夸赞、建议和想法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鼓励,其间的力量和鼓励都是难以估量的,与此同时,这种建设班级文化的方式也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班级管理的信息化。

3.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遵循人性化管理以获取学生信任

每一个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天赋、努力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个体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果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每个班级里都有相对领先的学生和相对落后的学生,而班主任的工作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长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尊重并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来获取学生的信任。

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视角上来看,人性化的管理主要需要体现在班级软文化中制度文化的建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考个人需求和班级实际来一起完成一系列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的制定,在关注学生个性需求和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同时,明确学生的在班级中的责任划分,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被集体尊重,并认识到要尊重集体,实际上,《班级公约》也是大多数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实施的一种制度,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而进行的制度文化建设在提升学生参与感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认同感,这种与学生一同讨论制定班歌、班训、班级奖励和班级惩罚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践行《班级公约》的过程中实现由强制约束到自觉遵守的转化,从而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4.以树立模范榜样为路径,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经历和经验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最终逐渐形成一种彼此认同且约定俗成的精神、情感和行为规范体系,而在此过程中,模范能够发挥的力量和价值远比教训更多,尤其是对于已经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心思细腻敏感又情绪多变的初中生们来说。初中班主任在开展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工作时就需要在集体活动中为学生树立多个不同的榜样,以此为路径来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班级文化。

在学习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综合学生的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道德品质等来树立能够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大家一起学习的学习标兵,在公益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综合学生的行为表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来树立能够展现道德闪光点的道德标兵,在文艺表演活动中,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特长、能力、胆识、表现、自信、思维逻辑等来树立文艺标兵。

5.结合家校合作与自主管理,通过公开选拔组建学生管理队伍

进入新时期以后,学生在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被多次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与管理活动中也是新《课标》与新课改对教师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划定的方向,对此,初中班主任就需要有意识地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入家校合作与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实时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在此过程中,家校之间的合作通常由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借助互联网进行的持续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来实现,而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主管理则需要依靠公开选拔与组建的学生管理队伍来实现,教师可以综合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设定一些可以由学生担任的职务,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公开竞选与公开投票,由学生投票选出的学生管理队伍不仅可以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可以作为学生代表为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提出意见与想法,然后由班主任和其他同学表决,只要获得大多数人认可就可以得到落实。此外,为了能够给予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机会,班主任还可以引入轮换制度,定期进行重新竞选和投票。

总而言之,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已经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家和社会都对初中教育提出了与以前不一样的要求,驱使着初中班主任对自己的日常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并改进,以适应新课改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班主任作为班集体中有着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管理意识的成年人,肩负着引导班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走上正确发展方向和正确发展道路的职责,需要主动引导学生在适应环境的基础和前提下改变环境,推动班级精神与文化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达成“以好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管理”和“以好的班级管理优化班级文化”的工作目标,实现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张天琦《感悟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科幻画报》2022年第12期。

[2] 吴璇《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初中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探究》,《中国新通信》2022年第22期。

[3] 何华林《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德育的途径》,《家长》2022年第12期。

[4] 任莹《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管理工作》,《考试周刊》2021年第89期。

[5] 张丹《加强文化建设,优化班级管理——初中班主任优化班级文化的策略研究与探索》,《读写算》202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