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阶段性评价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2024-08-31 00:00:00李志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5期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整本书阅读评价模式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显出一些问题。例如,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反馈不足等。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以“以评促读”理念为指导,丰富整本书阅读阶段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方面研讨《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阶段性评价,从而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关键词:以评促读 阶段性评价 整本书阅读 《经典常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将“整本书阅读”确定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了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还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有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形式。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及时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指出阶段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

一、整本书阅读评价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在发展的同时,也显出一些问题:

(一)评价目标不明确

在安排整本书阅读时,部分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强,过于笼统或不明确,可能只是简单地要求“读完这本书”或“了解这本书的内容”,这样的目标缺乏具体性和可衡量性,以致学生不清楚“读什么,如何读”。其次,目标可能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整本书阅读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完成。

(二)评价方式单一

有些教师只重视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学业水平考试,但这种方式往往只能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无法全面评估他们的思维深度、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此外,单一的评价方式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理,只关注考试内容,而忽视了阅读本身的价值。

(三)评价标准不明确或缺乏个性化

在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中,有时缺乏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使得评价过程变得主观和模糊。同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都有所不同,如果评价标准过于统一,就无法充分反映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

(四)评价反馈不足

部分教师在评价后未能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问题,也难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明确评价目标,丰富评价内容和方法,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本文以《经典常谈》为例,在分析整本书阅读评价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在初中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如何在关键点开展阶段性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

二、整本书阅读阶段性评价的关键

(一)明确评价特点

1.关注过程而非结果:阶段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某一阶段过程中的表现、思考和进步,而非仅仅关注学习结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2.强调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背景都不同,阶段性评价尊重并关注这些个体差异。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学习,并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3.多元化评价方式:阶段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及时反馈与调整:阶段性评价注重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阅读方法。

(二)确立评价依据

1.新《课标》分析

新《课标》在阶段性评价建议中提出:阶段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及阶段性学习中的质量,成为回顾、反思、改进下一阶段教学的主要依据。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的阶段性评价,例如读书笔记、报告会、分享会等等。

2.编者意图

《经典常谈》是一本介绍传统经典文化的学术性著作,取代《傅雷家书》编入八年级下的教材中,推荐标题是“选择性阅读”。首先体现对经典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大门,从而树立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其次,培养学生的选择性阅读能力。编者希望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即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性地阅读书籍的某些部分,深入了解某一经典文化领域,从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容易遇到以下困难:一方面《经典常谈》作为学术性论著,内容繁杂,学术用语多,信息量大,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其中的要义,另一方面,书中所涉及的典籍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隔甚远,且书中的语言运用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在阅读时容易缺乏兴趣与耐心。

三、整本书阅读阶段性评价策略

要提高整本书阅读有效性,应该围绕学习目标,在阅读的关键节点,开展阶段性评价活动,达到 “以评促读”目的。下面从通读、研读、展示交流三个阶段研讨《经典常谈》阅读阶段性评价策略,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一)制定阅读规划表

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规划整本书阅读活动。

通过以上规划,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经典常谈》这部经典之作,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阶段性评价步骤及内容

第一步: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学生参与标准制定过程有助于提升主动学习意识,增强阅读积极性。

第二步:实施评价

进行评价是为了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阅读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按照评价标准,制定评价量表进行实际操作,收集学生的阅读成果和反馈。

第三步:分析评价结果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阅读表现和进步情况。

第四步:反馈与指导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阅读方法和策略。

(三)阶段性评价策略和制定评价量表

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结合阅读规划表,为每个阶段的阅读制定相对应的阅读评价量表。

1.通读阶段

本阶段主题是“概览经典,领略文化魅力”,评价策略是“文化魅力感知评价”。设定合理的通读时间,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确保学生按时完成通读任务。同时,通过学生的读后感、心得体会或讨论发言等方式,评价他们对经典文化的感受和领悟程度。

2.研读阶段

研读阶段主题是”深入探究、理解经典内涵”,我们设计如下评价策略和相对应的评价量表

(1)评价策略一:深度阅读理解测试

本策略主要检验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问题可以包括文本解读、主题分析等方面。

(2)评价策略二:经典段落赏析报告

本策略要求学生选取经典作品中的某一段落,进行深入赏析,并撰写报告。报告应包括对段落内容的解读、对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段落意义的阐述。

(3)评价策略三:小组讨论与汇报

本策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围绕经典作品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小组的讨论成果。

3.展示交流阶段

展示交流阶段的主题是“分享心得、交流感悟”,我们设计如下评价策略和相对应的评价量表。

(1)评价策略一:成果展示,分享与互动评价

通过这一策略,可以检验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评价策略二:感悟交流小组讨论

本策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的感悟进行交流。这一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完成阅读反思

在评价后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改进策略。

综上所述,在整本书阅读中开展阶段性评价,发挥了以评促读的关键作用。通过定期评估,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从而调整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果。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激励学生保持阅读动力,还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文本内涵。因此,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运用阶段性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和全面发展,实现以评促读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王姝《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策略》,《广东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8期。

[2] 胡根林《整本书阅读:过程性指导及其课型》,《语文建设》2021年第3期。

[3] 陈晓雯、冯善亮《选择性阅读:〈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规划》,《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