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4-08-31 00:00:00徐贵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5期

摘 要: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包括增长学生见识、提升理解写作能力以及缓解教师教学压力等。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了深度品读文本、读写结合、巧设问题、训练语言表达等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本文强调以生为本、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并呼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09

当前,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核心素养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语文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面临着挑战,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此,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和教学需求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全面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

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书籍和文学作品,学生能够获得广泛的知识与经验,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例如,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背景,领悟历史演变的脉络,激发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样的阅读不仅使他们感知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真实性,更能培养他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理解。另一方面,阅读科普读物有助于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理解自然规律。通过对科学、技术、自然界等领域的探索,学生将能够拓展对世界的认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好奇心。这样的阅读体验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助于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因此,通过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学生将能够丰富自己的认知层面,拓展思维边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文学作品也能让学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通过丰富的阅读内容,学生能够积累更广泛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拓展认知边界,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更是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其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学生不仅仅能够吸收知识,更能理解语言的运用方式和文章的结构。例如,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散文,学生能够感受作者的用词和句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感和表达风格,提升写作水平。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能够学会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等写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此外,阅读不同题材的作品也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当学生读懂并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后,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写作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其理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路径。

3.有利于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减轻课堂上的教学负担。举例来说,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外的文学作品或其他相关内容时,教师无须花费过多时间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可以更专注于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能够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提升。因此,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压力,为更有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深度品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军神》这篇小学语文课文通过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进行眼部手术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他坚毅的意志品质,这个故事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对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认可。这篇课文通过刘伯承坚韧的品格,向学生展示了坚持信念的重要性。刘伯承作为一位军人,在手术中坚持拒绝使用麻醉剂,表现出强大的意志力。这种信念不仅来自他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定,更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享在生活中坚持信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坚定自己的选择。这个故事也可以引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观念的思考。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钦佩是跨越了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学,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对于坚韧不拔、忠诚信念的尊重是普遍存在的。此外,通过深度品读《军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例如,文中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忍耐着痛苦,这种忍耐力和毅力值得学生们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保持坚强、勇敢和顽强。通过对《军神》的深度品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和品质。同时,鼓励学生写作关于自己或者其他英勇坚毅的人的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品德修养。总的来说,通过深度品读《军神》,学生不仅可以从文字表面理解故事情节,更能够从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激发,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品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将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与自己的思想相结合,并通过书面表达展现出来。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后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享观点,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或文章内容。其次,提供写作任务,例如要求学生以故事延续、结局改编或角色设想的方式,展开创作,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与表达的乐趣。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水平,培养出更丰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策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比如《鲁滨逊漂流记》,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深入探索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得以构思故事的后续发展或结局,或者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进行解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还能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观点、情感和想法,进一步提升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读书与写作的结合,学生能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有效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鲁滨逊漂流记》这个故事向学生展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艰苦生存的过程,表现了他顽强、聪明、勇敢和坚持不懈的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学生可以了解到主人公利用自己的智慧,学会种地、建造住所、驯养动物等生存技能。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榜样,激发了学生探索自我潜能、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愿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鲁滨逊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创作故事的后续或结局。学生可以发挥想象,构思鲁滨逊在荒岛上可能发生的其他故事情节,或者设想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这样的写作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中分享对于鲁滨逊的看法。通过互相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呈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场景或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故事内容,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故事中的知识和品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精心构思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文本内涵,并提高其思维的活跃性。例如,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探讨故事的延续或改变结局的可能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也可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比较或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问题设计还可以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思考。因此,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例如,《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以智谋化解危机的机智与周瑜的多疑与权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故事设计问题,如:“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借箭?”或“如果你是周瑜,你会如何防范诸葛亮的计谋?”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角色的行为动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如果你身处相同的境遇,但不能使用诸葛亮的方法,你会选择何种策略来应对?”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比如:“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和行为反映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适用?为什么?”通过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品质与行为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品德和行为的深入思考,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品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巧设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品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求学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想法。此外,通过阅读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写作任务,如议论文、记叙文或对话创作,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观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注重鼓励与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通过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以《赵州桥》这篇课文为例,赵州桥不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桥梁结构、建造技巧等方面展开思考与表达。举例而言,学生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桥梁的规模、形制、特殊设计,比如桥洞的构造、河水流通的方式等。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观察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想象与推理,探讨为何古人会选择这样的设计,桥洞、拱形结构如何减轻桥身压力等问题。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另外,学生还可以从《赵州桥》的文学描写中获得启发,尝试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桥上雕刻的龙,想象它们栩栩如生的场景,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赵州桥》这篇课文的内容,还能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融入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本研究,深度品读文本、读写结合、巧设问题、训练语言表达等策略被证明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生为本、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也将引导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挑战。然而,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更多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聂昕琰、李相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年第5期。

[2] 顾志杰《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科爱好者》2023年第2期。

[3] 徐佳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