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元开发五年制高职新形态教材实践

2024-08-26 00:00:00熊伟
科技风 2024年24期
关键词:双元五年制高职开发

摘"要:为填补五年制高职“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课程教材建设空白,解决之前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开发出真正适切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与培养目标的新形态教材,组建校企“双元”开发团队依据“PDCA”质量管理模型,建立课程的计划(问题导向,组建团队)、执行(行动逻辑,三维融合)、检查(模块测试,三方反馈)和处理(调整优化,闭环实施)的四个环节的闭环开发流程,在完成教材开发的同时“融合”提升了教师“双师”素质、“升级”推动了教材改革且“赋能”推动了教法改革。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校企“双元”开发;新形态教材;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要重视“三教”(教师、教材和教法)建设,同时首次提出了“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由此可见开发新形态教材对落实“三教”改革的重要性,与此对应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教材建设规划》文中指出“目前教材建设质量还不能满足五年制高职高质量发展需求。五年制高职教材特色还不够鲜明,信息化、数字化、立体化教材资源还不丰富,教材建设数量与质量相对五年制高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由此更加凸显了五年制高职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自2020年以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对新形态教材开发进行了实践与理论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新形态教材”为关键词检索发现,自2020—2023年的论文数量每年均在以接近50%的速度增加,这说明对新形态教材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愈发认识到“新形态教材开发”研究“供给侧”量的快速增加是因为面临了教材开发“需求侧”提出质的新要求。

一、五年制高职《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教材开发背景

“大数据”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多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的核心学习内容,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迭代发展,“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已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五年制高职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教材的“需求侧”信号明确,而现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现有《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供给侧”却缺乏院本规划教材,之前一直只能是使用高等教育学科教材,教材内容框架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内容偏理论且滞后,与当前“大数据”新技术发展相脱节,且缺乏实践技能操作环节,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材形式内容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严重不匹配。

为填补五年制高职《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教材建设空白,解决之前教材存在的问题并开发出真正适切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与培养目标的新形态教材,笔者所在单位校企双元共同组建《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教材开发团队实践开发新形态教材。

二、五年制高职《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新形态教材开发实践

新形态教材的开发是个系统工程,为保证教材开发高质高效,开发伊始团队依据“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质量管理模型,首先确立了《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五年制高职教材的闭环开发思路并顺利实施,具体循环模式如图1所示。

(一)计划:问题导向,组建团队

为解决五年制高职“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课程之前所面临的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调、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适切性低等问题,在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织下,组建了由笔者单位牵头,校企合作单位某通讯公司的3名企业专家以及包括3所五年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6名专业骨干教师在内的教材编写团队。团队经商讨,分工确定院校教师主要职责为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体例结构确立、岗位调研、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思政内容融入等;企业专家主要职责为分析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大数据架构师等从事“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相关岗位的岗位任务,总结相关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的能力,并对应解析提供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创设真实工作情景、协助开发课程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微视频、PPT、案例演示等配套数字资源。

教材开发之前,“校企”双元开发团队企业专家带学校专业教师充分调研多个企业从事“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岗位,提炼分析出岗位工作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一课程标准模板,结合五年制高职各校实际教学条件完成了融入行业“四新”内容的课程标准初稿,并经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审核并修订完善成稿,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课程标准的制定完成也成为后面课程教材开发的依据和标准。

(二)执行:行动逻辑,三维融合

1.教材结构依据行动逻辑编排

五年制高职《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原用大学教材为传统学科式结构,是按照学科逻辑进行编排,采取传统“章、单元、节”三层目录结构;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类型特征与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项目组经课程专家指导,校企双方进行了多轮教材体例格式磋商,现《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教材依据行动逻辑重构知识体系编排目录结构,采用“模块+学习任务”课程体系;同时项目组依据前期校企双方共同调研提炼的岗位能力要求,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的行动逻辑关系,将教学内容重构为“Hadoop环境准备”“搭建Hadoop大数据平台”“使用Java语言编写MapReduce程序”“使用Python语言编写MapReduce程序”“Hadoop系统常见故障及应对”和“Hadoop系统运维”共六个能力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根据实际岗位任务要求设置不同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均设置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任务描述”,是将具体学习任务转化为真实工作任务场景描述,提升学习者兴趣;第二部分为“学习目标”,告诉学习者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在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应达到什么要求,明确学习目的;第三部分是“任务分析”,针对任务实施中应用到的知识点,为学习者进行详细介绍,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习者在任务实施中理解掌握知识点;第四部分为“任务实施”,为学习者梳理罗列任务实施关键步骤,为学习者提供行动参考步骤与学习支架;第五部分是“练习评价”,五年制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让学生“知行合一”,每个任务的最后均设置了相关技能实操练习,通过练习便于教师和学生评价任务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第六部分是“拓展提高”,为学习者提供任务实施的相关拓展知识,让学习者了解“大数据”行业最新动态发展及技术变革等内容,提高学习宽度,教材内容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2.教材内容实现三维融合

内容选取是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关键,为提高教材内容质量,教材内容编写时实现了企业案例、课程思政与数字资源的三维融合,突出了教材内容的“场景化”“立体化”和“浸润化”。如图3所示。

由于是“校企”双元共同开发教材,企业专家源自实际工作岗位提供岗位实际工作案例,依据岗位能力要求将最新的大数据专业知识、行业规范与岗位工作内容深度融入于教材各模块任务,例如,在“使用Python语言编写MapReduce程序”模块中,专门设置了“母婴产品销售数据分析”案例来让学生掌握“数据拆分”的技能,从而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工作场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教材内容的“场景化”。

为便于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教材实操性强的特点,项目组将《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教材中颗粒化的知识点、较为复杂的实操内容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等通过短视频、PPT等的形式融入纸质教材,在每一项任务中均嵌入二维码,师生扫描二维码即可链接相应的短视频、教学PPT和学习任务书等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了“纸数融合”和教材资源的“立体化”,做到教材内容视、听、做同步。

在《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教材的开发过程中,编写项目组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分析岗位素质要求,提炼出了课程的“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结合教材的8个模块,设计了大数据工程师工作感悟、某事件的启发、程序员的职业精神、某著名科技企业的创新之路等多组思政案例,并将案例浸润入教材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严谨、守信、创新的性格,提高教材育人功能,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的目的,实现了教材“浸润化”立德树人成效。[2]

(三)检查:模块测试,三方反馈

为确保教材开发方向不偏,同时内容符合岗位实际、难度适中和形式新颖等,项目组采取边开发边测试反馈的形式,在每一模块编写完毕即通过企业、教师与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反馈,企业方项目组中的企业专家负责将样章内容交给同行评价,对教材内容选取、工作步骤完整与正确性等方面进行反馈,确保学科知识的正确与先进性;教师方面将每一模块样章请校内外专业教师进行评价,对教材内容难度、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资源使用、文本语言通畅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反馈,确保教材便于教师教学、便于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方面由开设《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的相关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就教材的可读性、学习的便利性及配套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反馈,便于学生泛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处理:调整优化,闭环实施

在第一模块内容经企业、教师、学生三方评价反馈后,项目组即综合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发企业、教师和学生进行意见反馈,修改完善后再结合第一模块修改意见开展第二模块内容编写,编写完成同样经过三方审查形成意见反馈,通过这样多轮闭环修订完善,到后面的模块三方形成的修改意见也越来越少,教材得以成稿,成稿后教材还会请课程专家和出版社编辑再次审查并修改,最终顺利出版。

三、实践收获

(一)“融合”提升了教师“双师”素质

校企“双元”组建团队联合开发教材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校内外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大数据运维”与“大数据平台架构”等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岗位专项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分析从而提升了“双师”素养与育德能力,另一方面项目组企业专家提供“大数据平台搭建”等一线工作场景、真实工作流程、典型生产案例,通过教材开发研究专业教师转化为具体的教材内容和教材形态,从而使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得到提升。

(二)“升级”推动了教材改革

“双元”新形态教材开发正是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基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设计、教材内容将《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的教材以8个模块化任务式呈现,示范解决了之前五年制高职教材开发中存在的特色不够鲜明,数字化、立体化教材资源不丰富、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企业技术新发展等情况。

(三)“赋能”推动了教法改革

通过教材开发在更新了教材形态与教材内容的同时,通过基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教材设计开发,同时更赋能推动了项目组成员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不断推动教师进行教法改革,教材开发既便于学生自主泛在学习,又能促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后期将会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3]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付艳芳,杨浩,李小霞.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基本要求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08):2327.

[2]洪国芬.校企“双元”合作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4):1215+22.

[3]曹培霞,张盼盼,潘慧,等.“双元”新形态教材开发路径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3):2832.

项目:本文系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三教’改革背景下校企‘双元’开发新形态活页式教材的实践研究——以《大数据平台搭建与配置》课程为例”(ZYB14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熊伟(1974—"),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电子电工、信息技术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双元五年制高职开发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元”模式影响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大观(2017年1期)2017-03-16 12:24:46
Android程序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7年3期)2017-03-14 22:50:15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25期)2016-12-27 16:08:04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25:53
五年制高职休闲体育现状与策略探讨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0:12:45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