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秉持幸福教育哲学与“创生即生长”课堂理念,构建“融·境幸福课堂”,助力形成学习闭环。“融·境幸福课堂”围绕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串联起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六大教学环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自主预学、入境探学、自主悟学、合作共学、内化创学、融会展学,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任务引学、融境导学、问题启学、点拨促学、延展拓学、反馈固学),融情境性、融通性、思辨性、体验性于一体。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推进,主要实现五个维度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材对话、学生与情境对话、学生与自我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
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在备课之初就要在确立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本体经验、课堂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技术、课堂学习资源,做好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方法预设。教师会将每节课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标注于教学设计之中,在设计好一个大单元任务群的基础上,关注每一节课任务群的分配及问题链的创设,力求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拥有与教师互动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要重点观察本节课哪些学生未过关,并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选用补偿学习措施,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标。
学生与学材对话。在学生的自主预学和入境探学环节,教师通过任务引学和融境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沉下心来,与学材对话,在通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完成预习任务,明晰学习新知识的难点,为即将到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与情境对话。学校十分强调课堂学习之“境”,其“境”有四个层次:创境、入境、悟境、破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关照学生的本体经验,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预设课堂教学方法、工具及课堂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将以上要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造境是为学生的入境服务的。教师创设的场景之境、思维之境会有效刺激学生的参与,学生沉浸在当下的学习情境之中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师生多边的智力活动处于持续状态,在不断的交汇、回旋、碰撞之中,溅起异彩纷呈的智慧浪花,让学生入境悟道。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课堂现场生成的新的学习资源超越原有教学情境,实现破境创生。
学生与自我对话。从学生维度来看,除合作共学外,其他五个环节都以学生与自我对话为主。自主预学阶段,学生结合导学单或学习单上的学习任务,开展自主预习,初步聚焦已知与未知,为课堂学习的重难点突破埋下伏笔;入境探学阶段,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对所学内容保持积极期待;自主悟学阶段,学生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学习任务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突破原有经验边界,在持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悟学习之趣、学习之获;内化创学阶段,学生将课堂所学与自身本体经验相互融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自动关联,举一反三,并结合所学再构本节课的内容框架,这一环节的完成程度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度;融会展学环节主要集中在课后时段,此时学生要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并基于学习反馈结果查缺补漏,找到知识盲点,开展补偿性学习,提升学习效果,这一环节的完成标志着学生学习闭环的有效达成。
学生与学生对话。合作共学这一教学环节是增强学生与学生对话的重要阶段,也是体现课堂社群式学习的典型环节。在此过程中,针对较难解决的问题,教师会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互动、讨论、交流与展示的过程中寻找方法,合力解决问题,全面推进学习进程。
为增强“融·境幸福课堂”学科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上述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质,从教学环节优化维度入手,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具体模式;此外还研制了双主体观察量表,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同步发力,为课堂创生与师生成长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