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学校”的创建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将“无废学校”落实到常态化的校园生活中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
为持续推进“无废校园”建设,让践行环保的理念在校园生根发芽,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将建设“无废校园”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活动,通过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站,开展集中用餐评比,借助班队会、手抄报征集、课堂趣味环保游戏等形式丰富的德育活动,在学生日常行为的点滴中渗透文明环保的观念,让“无废”理念成为校园文化新风尚,助推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
垃圾分类投放 积分称重呈现
2023年5月,学校在校园中设立了首个垃圾分类投放站。垃圾分类项目是学校可视化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班级都有一张垃圾分类投放卡,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垃圾并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系统将对垃圾进行称重和积分,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所有的数据会同步到垃圾分类管理系统中,同时班级的环保管理员也会建立本班对应的垃圾分类台账。
自从垃圾分类投放站投入使用后,校园中出现了不少主动捡起和回收校园垃圾的身影。很多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主动加入垃圾分类投放的行列,还有学生主动将校外的垃圾带到学校中进行分类回收。有的班主任表示,班上的学生主动收集并投放垃圾,虽然获得了相应的积分,但是从来没有去兑换过对应的奖品,因为他们觉得垃圾分类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们会主动参与其中,争当环保小卫士。
学校“学成中心”有专人管理校园中的垃圾分类工作,分管负责人每周会在班辅群中反馈一周的垃圾分类统计情况和排名前20名的班级。学生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垃圾分类意识,美化生活环境。
集中用餐评比 文明节俭养德
为了让学生养成文明就餐、节俭养德的良好习惯,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学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用餐评比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规范学生就餐行为,使学生做到按时就餐、有序就餐、安静就餐、卫生就餐和节约就餐,逐步养成文明就餐习惯。通过一个月的习惯养成,学生把“光盘行动”落实到每一天的用餐之中,增强了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并能够在用餐过程中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注重科学饮食和膳食均衡。
2023年10月,学校面向全校开展“用餐礼仪之星”和“文明进餐先进班集体”的评选活动。本次活动评分采用分项积分制,评比内容包括:就餐前有序排队、安静打餐;“三戴一穿”规范打餐;就餐时“光盘行动”、按需取餐、按座就餐;就餐后餐具回收、轻取轻放;用餐卫生、桌面凳面干净整洁。评比过程中,由校级领导、值班行政干部和值勤小干部组织检查学生就餐情况,并将检查结果通过可视化班级日常管理显示屏进行反馈。(下转第11页)
(上接第9页)集中用餐评比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就餐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意识。学生在日常的文明用餐中传递着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传承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做实德育活动 渗透“无废”理念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无废校园”的认识,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打造‘无废校园’,我们在行动——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建设‘无废学校’倡议书”,倡导全体师生、家长携手同行,共同宣传“无废校园”倡议书,用实际行动争创“无废校园”。
为了普及“无废校园”理念,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借助班队会的德育主阵地,学校开展了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活动,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结合学校课程安排,各班科学教师围绕“环境与我们”的主题,开展“垃圾分类”互动小游戏。在“解决垃圾问题”这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趣味游戏,学生把垃圾名称写在小卡片上,再把卡片的顺序打乱交换给另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要把小卡片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的过程,并填写小组记录单。
“无废校园”的创建需要全校师生时刻践行,学校将文明环保的观念渗透到常态化的生活细节里,让创建“无废校园”行动成为新风尚。通过全体师生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学校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共创绿色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