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评选“学校形象大使”为项目主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开展项目化习作活动,完成真实而有意义的习作。
2.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选用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3.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
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选用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项目一:创设真实情境,制定项目计划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你们已经写过“我的自画像”,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画像”经验,老师观察到同学们也特别喜欢在课余时间画一些漫画,对画画的兴趣特别浓厚,本次习作的情境也与“画”有关。
2.请同学们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这次习作,有哪些要求呢?学生汇报,教师总结:(1)选择一个人,写出人物的特点。(2)写的时候,选取典型的事例。(3)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3.指导学生做好本次习作活动的项目进程规划。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统筹安排各个项目的活动。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习作具有真实交流的特征,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项目二: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你觉得在学校里谁最让你印象深刻,他有哪些特点?他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特点?
2.交流互动,初识典型事例。(1)选好了人物,清楚了人物的特点,如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呢?通过交流互动,我们知道了要写出人物的特点,首先,要选用典型事例。(2)怎样的事例是典型事例?怎么选取典型事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同学们回顾这一单元的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人物特点的。(3)通过复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发现人物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哪些事例是典型的事例呢?比如,教材中针对“叔叔记忆力超群”这个特点,列举了4个事例,其中事例1和4最能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请同学们仿照习作要求的例子,把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写出来。
3.学生交流各自的典型事例,教师适时指导。
教学意图:思维导图是习作选材中用得较多的支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构思的过程,有效地推动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进程。
项目三:借助课例支架,摹画人物形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要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像“画画”一样将人物写具体。接下来,我们以课文的片段描写为支架,运用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把人物写具体。
2.抓住典型,概括描写。(1)教师出示《刷子李》第1自然段的内容: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2)教师总结写作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写意法”,把这个人的特点先概括描述,给读者留下粗略的印象。在结构上,属于总写;在写法上,属于略写。(3)学生运用“写意法”,对自己选择的人物进行概括描述。教师留意学生的习作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3.聚焦特征,仔细描绘。(1)谈话导入:同学们,刚刚你们已经运用“写意法”对人物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描述。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运用“工笔细描法”仔细描绘,聚焦人物鲜明突出的特点。(2)例文引路,写好人物动作。教师出示语段:我订了一份报纸,每天早上,容容总是搬着椅子,爬上去,踮起脚,从大门口的邮箱里取出报纸来,然后爬下椅子,奔来把报纸交给我:“任叔叔,报纸来啦!”教师总结写作方法:例文运用“搬”“爬上”“踮”“取”“爬下”“奔”等连续动词,把容容取报纸的动作描写得具体、连贯、细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例文引路,写出人物神态。教师出示语段:①她看看我手里的报纸,忽然噘起嘴,挺委屈地走了。②容容就不哭了,又搬着椅子去把报纸取来交给我,才又高兴起来。教师总结写作方法:例文中的这两句话,是对容容神态的描写。噘起嘴、委屈、不哭、高兴,是写她的神态,神态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4)例文引路,写活人物语言。教师出示语段:一天我下班回家,容容给我拿来一封信,是我的一个老同学从外地寄来的。容容似乎对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等我看完信,她好奇地问:“任叔叔,这是什么?”“这是信。”“信是什么?”“信就是信。比如说,我有个好朋友,我有话跟他讲,我就可以写一封信寄给他。信封上写个名字,就可以寄了。”“那么我也可以寄信给好朋友吗?”当然可以,如果你有好朋友的话。”我笑着说。“就拿这样的信封寄吗?”“对!”“到哪儿去寄呢?”往邮筒里一塞就行。我们大门外边不就有个邮筒吗?“知道啦!知道啦!”她高兴地说。教师总结写作方法:例文中的对话,是对容容语言的描写,符合容容的年龄和性格,让我们感受到了容容对寄信的好奇。语言描写,能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意图:教师选择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的三个片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典型事例写清楚、写生动。
项目四:学生完成习作,互相评价并修改
1.学生完成习作初稿,教师适时指导。
2.师生依据习作评价表,共同评价习作。
3.学生根据评价等级和评价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
教学意图:项目化学习下的习作教学评价,要发挥评价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作用,以评价促进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
项目五:评选优秀作品,进行成果展示
1.学生修改好习作后,配上自己观察时绘制的人物漫画或拍摄的相片。
2.每个小组推选两篇写得最棒的习作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上,制作一个投票箱放在宣传栏前,动员全校的教师和学生给喜欢的作品投票。
3.教师把得票最多的五篇作品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上,邀请“大众评审团”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作品,其作者成为“校园形象大使”。
教学意图:教师以多种形式将学生的习作展示出来,从而实现了项目化学习的“成果现实化”。
[本文系广东省中山市市级立项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2022075]
作者简介:广东省中山市凤镇民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