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

2024-08-11 00:00:00石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紫藤萝背影散文

散文是一类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的文体。散文教学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散文之美。散文的美是丰富的,如景的美、情的美、理的美等。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形象性解读、意象性分析、理性化思辨,从而让学生感受、体验散文之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心灵与散文内在的情、理等共鸣、共振,从而借助散文来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散文学习效果。

一、引导学生领略散文的景之美

散文有很多种类,如写景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等。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领略散文的景之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探究写景散文的特征、教学路径与策略,引导学生领略散文的景之美;要引导学生进行散文的形象化解读,分析散文的意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略散文的景之美,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笔者就引导学生潜入文本之中,深入解读“紫藤萝”这一形象。在课文的第二段,作者将盛开着的紫藤萝喻为瀑布。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让学生从文本中直观、形象地建构紫藤萝的形象,勾勒出紫藤萝的美丽傲人、生机勃勃的靓丽图景,这是一种对散文景物、景色的直接感知、感受。在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在品味景物、景色的同时,让学生自我追问、思考、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将紫藤萝比喻成瀑布?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仅仅因为它们的外形相似吗?以此引导学生立足审美视角,领略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让学生认识到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不仅仅因为紫藤萝与瀑布形似,更因为紫藤萝和瀑布给人的感觉相似、情感相似。紫藤萝和瀑布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其生命力是绵延的、长远的,充满着勃勃生机。笔者通过引导学生领悟散文的景之美,让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散文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品赏紫藤萝的美丽形象,勾勒出相关的场景、画面,更能将紫藤萝繁盛的景象与瀑布的状态、人的生存状态等关联起来。通过这样的关联,学生能从文本的典型形象出发,探索作者表达的情、意。在散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语言,还要透过文本的语言,去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

二、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情之美

散文的形式灵活、多变,却有明确的、明晰的指向,即所谓“形散而神不散”。散文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文体,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领略散文的景物、景色之美,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体验散文的情感、情意、情韵之美。散文的语言是优美的,散文的内容是真实的,散文的情感是真切的。

比如,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散文,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写作对象,并以“父亲的背影”作为线索,先后刻画了“父亲攀爬车站月台的背影”“父子分手后父亲离开车站的背影”等,从而让“背影”成为“父爱的象征”,让“背影”成为了“父子之情”的交汇点、成为了“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在教学中,笔者始终围绕“背影”这一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四次流泪”,感受“父子之情”。一是父亲对“我”的不舍;二是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意;三是“我”对父亲的担忧和不舍;四是“我”对父亲的敬爱与思念。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通过文章中的简洁的文字、具体的细节描写等来体会“父子情深”,同时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失去的日子的哀伤”之情。在教学中,笔者将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细节描写与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将“家中的变迁”“岁月的流逝”“生命的无常”等融入这篇散文之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背影》中的“父子之情”,进而探索与反思生命的意义。《背影》这篇散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世界,让我们在散文阅读欣赏的过程中不禁为之动容。

散文往往是作者心路历程的产物,更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在散文阅读赏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作者寄予的情感,把握散文中的关键词、句、段中的情感,进而把握这篇散文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理之美

散文不仅仅是抒情性的文体,也是表达作者的思考、思想的文体。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理之美,同样也是散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散文审美欣赏能力,就必须将散文的“神”与“形”有机地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理之美。在散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更要引导学生思辨,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内容,感悟散文的理之美。

比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这篇写人散文,笔者就引导学生深入散文文本的字词、语句之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其中蕴意。比如,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品味“我”与老王的对话,具体分析“愧怍”的含义。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走进老王这一角色,去感受、体会老王的或者落寞、或者凄苦、或者委屈、或者悲凉的心境;另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走进“我”这一角色,探究“我”对老王念念不忘的原因,去感受、体验“我”对老王的同情、感激等情感。在教学中,笔者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针对课文的结尾“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作者是幸运的吗”“与老王相比作者以及作者一家是幸运的吗”“作者的心结是什么”,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活动,让学生深刻领会作者借助《老王》这篇散文表达的观点。

散文教学要自觉地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形散神聚”是散文的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色。在引导学生体会“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的时候,要让学生习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情、说理的写作方法。在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面向文本本身。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让学生循规蹈矩地解读文本,才能避免让散文教学陷入模式化、浅表化的误区之中。只有引导学生面向文本本身,学生才能深入领会作品的深意、情感。

作者简介: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三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紫藤萝背影散文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红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两个背影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6
背影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0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背影
当代工人(2020年12期)2020-07-23 11:44:04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