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户外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能让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户外自主游戏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户外游戏项目的一种自主性游戏活动。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由活动,营造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图式是指主体对客体采用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认知结构,它反映了一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教师可以先基于图式理论解读幼儿行为模式背后的思维结构,探究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然后运用图式理论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游戏经验,并引导幼儿运用相似的游戏经验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解放幼儿,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逐步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合理利用园区现有资源,努力营造适宜的户外自主游戏环境,解放幼儿的双手和大脑,让幼儿有机会参与游戏问题的交流与讨论,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鼓励幼儿自主设计游戏内容
基于图式理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主游戏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并从师幼互动中了解幼儿对人和事的看法,并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户外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黑板、粉笔、纸、记号笔等,让幼儿自主设计建构内容。
例如,在一次户外自主建构游戏中,笔者班上的幼儿将搭建的主题定为“家乡的建筑”。随后,他们自主选择想要搭建的建筑物,并拿起画笔进行设计,有的选择了家乡的桥梁,有的选择了家乡的宝塔,有的选择了家乡的房屋。在建构过程中,幼儿一边商量“桥梁”“宝塔”等应该搭在什么位置,一边与同伴合作,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和废旧材料努力表现建筑物的美。
(二)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
在开展自主游戏时,教师不能放任幼儿不管,也不能过度干预幼儿的游戏过程,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然而,有些教师总是不放心幼儿,常常干扰幼儿的游戏过程,使幼儿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是不可取的。对此,教师应解放思想,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努力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的成长需要时间和契机,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游戏时间和空间,静静观察幼儿如何面对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并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哪些方法具有建设性和可取性。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掌握幼儿游戏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游戏评价中给予幼儿贴切中肯的建议。
(三)借助评价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
教师可以采用幼儿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开展游戏评价,从幼儿的发言中了解自己在观察中忽视的问题。例如:在游戏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具体采用了哪些方法解决矛盾,说了哪些话;在矛盾爆发后,同伴间讨论了什么,有哪些可行性意见。这些都可以从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中了解到。在每次户外自主游戏结束后,必要的游戏评价是不可少的。教师要肯定幼儿的优点,并让幼儿明白在户外自主游戏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做什么、有哪些注意点,从而让幼儿形成图式,为他们下一次解决类似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析幼儿的游戏表征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如何被表征、被分类和被有效应用的认知理论。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不可能细致入微地观察每一个幼儿。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图示理论的指导下,观察并分析幼儿的游戏表征,从中了解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开展的项目和收获的知识。
例如,在一次户外沙水游戏后,笔者分析了幼儿的表征记录,发现有的幼儿记录了自己与同伴玩沙的场景,有的幼儿记录了自己因缺少工具而找来树枝挖坑的事情。笔者从幼儿的表征记录中了解了幼儿真实的游戏情况,也发现了玩沙工具的短缺,并添置了一些玩沙工具。
二、完善图式,利用图式理论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图式理论,提供合适的材料和探索机会,帮助幼儿扩展和完善图式,促进幼儿在语言、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一)对于干扰他人游戏的现象
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其游戏水平有所不同。有些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动脑动手解决,有些幼儿会向教师寻求帮助,而有些幼儿不仅不设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扩大矛盾,从而导致不可控的情况发生。对于幼儿故意破坏或干扰他人游戏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图式理论,加强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幼儿干扰他人游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被干扰的幼儿思考多种解决方法,如他们可以用语言解决,对干扰的幼儿说“请你不要打扰我”;他们也可以用行动解决,如协商划分游戏区域或换个地方玩。在幼儿思考过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形成图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
(二)对于户外自主游戏中的意外
在开展游戏时,并非所有幼儿都能保持情绪稳定。有时,由于游戏材料不足或新材料的投放,幼儿会产生争抢现象。有时,个别幼儿情绪不稳定,会故意破坏游戏。例如,在户外自主游戏“有趣的投掷”中,笔者投放了沙包、投壶、套圈等游戏材料。大多数幼儿在一定的区域内练习投掷,相互之间干扰较少。但有个别幼儿将沙包投向人群,导致一名幼儿的额头被砸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再次严格强调了游戏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对个别不遵守规则的幼儿进行了思想教育,指出了其行为的危害。在具体解决该问题时,笔者将问题抛给幼儿,给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些幼儿认为应该扩大投掷场地以减少干扰,更多的幼儿则认为应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游戏的可控性。
有时,户外自主游戏中会发生各种意外,如建构游戏中积木意外倒塌、跳远游戏中幼儿意外摔倒等。对于这些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解决方法,并通过举手表决筛选出最优方案。同时,教师要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利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为构建和谐班集体而不断努力。
三、跟踪观察,通过个案研究找出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图式
幼儿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在游戏中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可以跟踪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通过个案研究找出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图式,以推动幼儿的发展。
(一)通过个案观察发掘幼儿游戏的价值
幼儿在不断进步,教师也不能故步自封,而应加强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理解图式理论的内涵和操作方法,在自主游戏中通过个案观察确定幼儿游戏的价值,并找出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图式,从而更准确地发现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真正读懂幼儿,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主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个案观察是教师掌握幼儿游戏动态的最佳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个案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思考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理解幼儿。例如,在户外自主游戏“平衡木”中,笔者对悠悠走平衡木的游戏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一开始,悠悠走平衡木时很害怕。在某次走到“桥”中间时,悠悠被后面的琪琪不小心推了一下,她一下子从平衡木上掉了下来。幸好平衡木离地面不高,没有发生意外事故。后来,琪琪主动上前道歉,并朝地上的悠悠伸出了小手,邀请她一起走平衡木。之后,悠悠和琪琪一起手拉手在平衡木上慢慢往前走。在遇到难度更高的平衡木时,悠悠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琪琪拍了拍悠悠的肩膀,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表示自己会帮助悠悠,两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之旅。在这一个案中,悠悠从一开始的害怕到在琪琪的带领下勇敢面对挑战,她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个案观察,笔者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友爱表现,看到了幼儿游戏中的交往,也看到了幼儿如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解放思想,营造户外自主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认知、学习技能,掌握与人相处的方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将其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各方面的进步。
(二)基于幼儿在游戏中呈现的图式行为组织经验分享
研究幼儿的图式行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学会借助图式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经验分享活动,为幼儿准备展板、展示台、展示墙等,鼓励幼儿运用绘画、文字、语言表述等方式,将自己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给同伴,帮助同伴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通过经验分享能够巩固游戏技能、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和提高交往技能,而教师则能积累更多指导游戏的经验,提升专业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经验分享,研究图式理论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有效应用,发现和顺应幼儿的图式,观察并记录幼儿在各项自主游戏中的行为表现,然后形成个案集,据此制订适宜的计划以支持幼儿图式的发展,促使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语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让幼儿有机会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幼儿更多与材料及同伴互动的机会,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释放幼儿的天性,从而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