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时代价值、内涵意蕴及测评核心点

2024-07-31 00:00:00蒋婷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5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

本期话题:把握小学音乐教育的内涵、方法与价值

策划/姜波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顺应学生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模式,组织科学合理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学习掌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欣赏能力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积极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要建立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即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与艺术表现这四大音乐核心素养。为深度解析课标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文章深入剖析了小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的时代价值、音乐素养的内涵意蕴,以及以音乐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课程测评核心要点,希望可以为当代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养;时代价值;内涵意蕴;测评核心点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育,要一改以往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创设以音乐素养发展为具体导向的新式课堂,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艺术表现,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理解音乐本质,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音乐学习对应的过程与方法,并生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时代价值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在此阶段,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性被一部分人忽视。目前中国已步入经济发展新态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到达一定高度,此时,人们开始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至此,教育事业迈上了全新的征程。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关键。目前,音乐素养教育已成为音乐学科的核心目标,而针对小学生开展音乐素养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使其了解音乐本质的重点工作。

(一)补齐美育短板

五育共举的时代背景下,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的核心教育目标,在应试教育阶段,美育始终是五育中的短板。所以,健全小学生音乐素养教育并着重强调音乐素养教育,是实现五育共举的必要举措,也是补齐美育短板的有效途径。音乐素养是美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有着极其独特的功能性与价值性。小学生音乐素养包括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以及艺术表现这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学生理解音乐本质、了解音乐内容的必要元素,有着极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核心育人价值。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不同音乐的特色风格,并在赏析中获得感悟,以此生成一定的审美体验,了解音乐大概内容,在掌握其精神内涵后,便可在个人的脑海中构建起相应的音乐情境,进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深度鉴赏。在了解歌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生还能穿越时空,与乐曲的创作者进行对话,再次生成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并在个人的感悟下进行一系列的创意实践,完成独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是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认知音乐的必要过程,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审美能力的关键。

(二)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实施音乐素养的教育,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乐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的独特风貌,所以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使学生在聆听音乐、赏析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核,继而从中发掘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感知与体会,形成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意识,由此便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审美鉴赏,既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创作者的视角,又可以使其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二、小学音乐素养的内涵意蕴

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追求已由知识本位转移成素养本位,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转变为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构成维度较为多元,素养也多以抽象的概念存在。从构成上说,小学生音乐素养是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但却不能说其中任意一项可以代表一种素养。简单来说,音乐素养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与抽象性特征的特殊概念,是学生在学习音乐,跟随教师节奏不断开展创意创新实践后自然生成的内容,是在实践中持续发展,又持续完善的优质内容。

(一)审美感知

通过审美感知,使学生了解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探寻音乐的本质,了解其表现手段,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通过感知进行审美的过程,还需要学生将音乐置于独特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属性中,这样学生方能感受到音乐的人文内涵,而非单纯地从听觉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评判。在小学生音乐素养中培养审美感受,要从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入手,教师应该在课上带领学生辨别,分析不同音乐作品的意蕴与美感,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分析不同音乐的速度、节奏、密度、旋律等特征,了解多种音乐风格的变化并感受其中的艺术之美。

(二)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象及音乐的本质,探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文化本质,并分析音乐与其他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另外,从文化理解的角度还可以分析特定音乐作品的特征,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讨论音乐作品的主题、内涵,并从中获得情绪体验与思想感悟。在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时,引导学生透过音乐作品的表层深入思考、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才能真正从艺术的角度,赏析音乐、社会、艺术与文化的内涵。

(三)创意实践与艺术表达

在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课程中,创意实践与艺术表达这两大素养基本可以一体来讲解。通过让学生演唱、演奏、综合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艺术的表演,使其在对乐曲的理解上,加入个人的表达形式,将其二次加工的过程便是实践的过程。而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创造音乐作品或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的行为也与音乐艺术的表演相似,都是融入学生个人创作的过程。而最终呈现出的表演便是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个人的语言与个人的理解与音乐交流、沟通的过程。学生要真正走入音乐中,具备听音乐的能力,能正确欣赏音乐感知音乐并把握作者的理念、作品传达出的内涵以及在作品中融入的情感,随后将其与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融合,通过个人对音乐素养的理解,以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创意实践与艺术表达的素养培育,是学生走入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

三、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测评核心点

(一)聆听、听辨

聆听与听辨分别对应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这两大素养。首先,聆听是指学生能够认真赏析音乐,聚精会神地听音乐,这也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通过聆听音乐来理解音乐,掌握音乐的本质。学生在聆听音乐后,才能对音乐作品产生独特的理解,可以了解音乐中不同的音高、音色、音乐节奏及音乐情感,这样才能够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并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聆听方面的测评核心点,主要在于确保考生能够在聆听后,知道音乐作品具备不同的风格、题材、地域及具体类别;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音乐体验,了解不同音乐作品在速度、节奏、音调上的变化及对音乐情绪表达造成的影响。

听辨主要指具备聆听并辨别音乐旋律的能力,即学生在聆听音乐后,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已掌握的知识,准确辨别当前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特征听辨的测评核心点,包括聆听后辨别出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题材、地域及其具体类别。例如,能够准确分辨出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区别、东北民歌与西藏民歌的差异。其次,能够分辨出音乐作品中不同的人声,器乐声,例如,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章“跳动的琴弦”中,《阳春古曲(琵琶独奏)》《浏阳河(筝独奏)》《快乐的嗦(弹拨乐合奏)》《良宵引(古琴独奏)》这四首乐曲中琵琶、筝、弹拨乐以及古琴这四种器乐在音色上的区别。最后,辨别出不同音乐节拍、节奏、音高、调式和音乐速度与力度上的不同。

(二)读谱与读背景

读谱与读背景这两点,分别对应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与艺术表现。简单来说,读谱是指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乐谱谱面上的信息,并从中抓住该乐曲的特征,融入个人的理解,以此完成对作品基本内容的解读。测评学生读谱能力的要点,包括通过识读乐谱后对该乐曲节拍、速度、调性和旋律的掌握程度。而读背景更多体现在文化理解上,即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对乐谱和歌词的品读,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词曲、作者、演唱者的生平、乐曲的创作背景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深刻含义。

(三)演奏、演唱与综合表演

音乐与表演是不可分割的,小学音乐课的表演形式是与演奏、演唱与综合表演对应的。音乐素养主要为创意实践、艺术表现,视情况会包含部分文化理解。

演奏的测评重点在于学生可以掌握乐曲的主要特征,并使用正确的乐器完成演奏,要积极参与到歌曲歌词的表现、理解与认知当中。

演唱的测评主要内容是确保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内容,在完成读谱的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演奏方式、呼吸方式,找准声调、节奏、音高等,完成高品质的演唱,包括个人独唱、轮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可以在演唱的过程中,完美地传达出歌曲的情绪,或将个人对歌曲的理解渗透在演唱过程中。如,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花蛤蟆(合唱)》的测评中,就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首歌曲的节奏特征,能否准确无误地完成音乐合唱。在合唱测评中,音乐教师要作为指挥,还要测评学生能否根据教师的指挥动作做出正确反应。

综合表演的形式众多,最常见的是舞蹈表演以及音乐剧表演。综合表演方面的主要测评点是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住乐曲的情感、节奏特征、旋律特征,积极参与到音乐律动中,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常规语言,跟随音乐,并按照之前编排好的动作律动,参与到音乐剧的角色扮演中,在多人合作中,完成音乐游戏、集体舞或歌舞表演,享受音乐世界的快乐。例如,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三个和尚(民乐合奏)》的综合表演测评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三队,一队表演音乐剧,一队作为民乐合奏进行表演,一队作为音乐剧旁白及歌曲演唱组,分别对三队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其素养生成情况作出相应的测评。

(四)编创与改编

编创与改编对应创意实践与艺术表现,也与学生的审美感知及文化理解有一定关系。无论是编创还是改编,都需要学生正确理解音乐,把握音乐的主要内容、内涵、情感,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其进行改编调整,之后在创意实践中,完成艺术表现。编创方面的主要测评点在于考查学生是否能使用已有的音乐材料,或通过个人的肢体语言,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在符合乐曲情感、基调、内涵的基础上完成音乐小段节奏、旋律或舞蹈、音乐剧的编写。例如,在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我们相会在海滩上》中,这首乐曲节奏明快、形式新颖,适用于构建集体舞编创活动。于是教师便在完成演唱教学后,给学生提供了约15分钟的集体舞编创机会,学生分为四组,各组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分析歌曲的内涵情感,并确定集体舞的编创主题、情绪氛围和细节的舞蹈动作。最后,四组学生要进行简短的排练,并在课上展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最终呈现出的舞蹈整齐度、流畅度、动作难度,也要关注学生在编创活动中的整体表现。而改编是通过已知的音乐素材和材料,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动、调整,加入个人的理解,对其风格特征、旋律结构和声部分或歌词部分进行改编,重新编排后进行二次创造。

(五)感悟与领悟

感悟与领悟的测评可体现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知,指向四大核心素养整体的测评活动。其中,感悟的主要测评点,是学生能否在聆听音乐作品后,结合一定的文化理解,在歌曲中直接感受情感的准确性,包括音乐作品传递的情感,以及聆听作品后被激发的个人情感而领悟的测评方向。而领悟的测评点,是在聆听音乐并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后,透过表层抓住音乐作品内涵的思想、人文内容与精神内涵,是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终极考验。如,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丰收之歌》的测评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赏析音乐、学习演唱音乐的过程中,除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外,还学到哪些内容,在课上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该歌曲的理解与认知,讲述自己心中这首歌曲有怎样的情感内涵和人文价值。

四、结语

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育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素养生成状况,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小学生音乐素养对其音乐能力培养、人格生成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音乐素养培育的时代意义及其内涵意蕴,清晰地了解以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测评的核心点与关键内容。从听、读、演、编、悟角度出发,确定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目标、测评重点后,在以该结果、目标作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与教育调整,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更指向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苟希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学业测评指标体系研究[A]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论文集(十八)[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2022:2.

[2]戈媛媛.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浅析[A]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3.

[3]张华.小学音乐素质测评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2021(10):17.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价值工程(2016年35期)2017-01-23 17:01:20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青年时代(2016年31期)2017-01-20 00:12:19
延安精神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法制博览(2016年12期)2016-12-28 13:44:03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35:50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35:28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3:48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7:31:51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07:07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