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2016-12-08 17:31魏海南�オ�
山东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亚里士多德中庸

魏海南�オ�

摘要: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的阐述丰富而深刻,其“中庸”正义观思想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为此,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为切入点,阐释了“中庸是适用一切政体的公理”、“给他人之应得,取己之应得”、“法律是中道的权衡”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并总结出中庸思想在政治、经济、法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所体现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中庸;正义观;时代价值

公平正义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美好愿景,是人类最崇高的价值理想。什么是正义?是人们一直以来孜孜不倦有所考究的问题。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正义作了具有历史性的分析,他系统的论述了中庸正义观的内涵以及中庸正义观的范围,对当代政治、经济、法律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特点

所谓中庸正义观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在德性论方面的突出特点,他认为德性是一个人的品性,表现出行为者的一种处境;德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来获得,它要求人在思想上统一,并且人应该过一种善的生活,一种与城邦相一致的生活。亚里士多德把中庸思想贯穿于美德之中,将德性论划分为四种德性,即勇敢、节制、正义、友爱,而正义常常与公平、公正相联系,他主张“德性与情感和行为相关,在这里过度和不及会犯错误,而中道会受到称赞,并达到成功。……所以德性就是中道,是对中间的命名。”①与此同时“道德品质,自然要被过度与不及所破坏。……只有适度才能造成、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②所以,过度与不及的节制导致浪费与吝啬都是缺乏德性的表现。亚里士多德指出:“所谓公正,一切人都认为是一种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由于这种品质人们行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的事情。”③他认为,公正是一切人的行为标准和追求的价值目标,公正不是德性,公正是全部德性的代表。他还认为:“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④正义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十分受重视,是因为正义涉及到城邦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离不开正义原则,正义原则是人与城邦生活保持一致的根本保证。“公正就是给予和维护幸福和保证,或者是政治共同体福利的组成部分。”⑤并且“公正处于做不公正的事情和受不公正的待遇之间。一方面是所有的过多,另一方面是所有的过少,公正则是一种中庸,而不公正则是两个极端。”⑥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不难发现它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一)“中庸是适用一切政体的公理”——政治正义理念

亚里士多德主张用中庸思想治理国家,他指出在社会中存在一种普遍的正义,这种普遍正义是就社会成员与整个社会关系而言的,又称为政治正义。他认为,国家的根本原则是正义,“正义的观念是同国家的观点相关的,因为作为正义标准的权力是调节政治交往的准绳。”①2所以,中庸之路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一条绝对不应该忽视的至理”。②亚里士多德指出,富人拥护寡头政体,穷人拥护平民政体,这两种政体都不是最具有公平原则的政体,不能平衡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分配,只有以适中方式存在的中产阶级,才是最为公正、体现正义原则的政体。“凡是和愈好的政体越接近的品种自然比较良好,凡离中庸之道愈远的品种也一定是恶劣的政体。”③政体是指对城邦最高统治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安排,亚里士多德指出:“只有具备了最优良的政体的城邦,才能有最优良的治理;而治理最为优良的城邦,才具有获得幸福的最大希望。”④他认为中产阶级执政可以起到不偏不倚的作用,这种不偏袒富人与穷人之间利益的公民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就一个城邦各种成分的自然配合说,惟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中产阶级(小康之家)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务,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既不对别人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害,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于是,很明显,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政掌权……这就可能组成优良的政体。”⑤

(二)“给他人其应得,取己之应得”——经济正义理念

最早把“应得”一词与正义相联系的人是梭伦。他将“应得”一词运用到正义的概念之中,成为正义概念里最基本的内涵。亚里士多德认为,梭伦“应得”的概念内含着正义的表达思想,他指出:“不同品类的人们各尽自己的功能来有所贡献于社会,也从别人对社会的贡献中取得应有的报偿。”⑥因此,为了实现财富与权利的中庸原则,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划分为分配正义、交换正义、补偿正义三方面。

(1)分配正义。所谓“分配正义,是按照所说的比例关系对公物的分配。(这种分配永远是出于公共财物,按照各自提供物品所有的比例)不正义则是这种正义的对立物,是比例的违背。”⑦它坚持比值相等的原则,要求其分配的数量与付出的价值相一致。“现在的人们大都承认(政治权利的分配)应该按照各个人的价值为之分配这个原则是合乎绝对的正义(公道)的。”⑧所以,注重比值的相等才是公正、正义的表现,这在于对道德高尚的人分配较高的报酬,对道德低下的人分配较少的报酬。然而,这种立场引起不同阶级的矛盾,“平民派说,自由才是价值;寡头派说财富才是价值;而贵族派则说,出身高贵就是德性。”⑨为此,亚里士多德不仅继承了梭伦的“应得”思想,而且以中庸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2)交换正义。亚里士多德把交换正义定义为经济互惠基础上的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关系以比例原则为基础,而不是按照均等原则来分配。他认为,交换正义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基础,人把物质资料通过自身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创造出物质产品,这种物质产品不仅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他人的需要,为了实现对其他物质产品的占有,交换便成为一种主要渠道。“设定营造师为A,制鞋匠为B,房屋为C,鞋子为D,那么营造师要从制鞋匠那里得到他的成果,又把自己的成果给予鞋匠,如若在比例上首先相等,回报就随之而来,交换就出现,如果不是这样,交换就不存在。”B10

(3)补偿正义。补偿正义是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保障。人们获得财富的方式,一种是分配而来,一种是交换而来,如果获得财富的方式违反了分配和交换的原则,就会导致不公正的出现。那么,对于不正义的行为就需要通过矫正来得以解决。亚里士多德说:“既然均等是多和少的中间,那么所得和损失的对立也就是多和少的对立。好处多坏处少就是所得,反之就是损失,它们的中间就是均等,我们说就是公正,所以矫正性的公正就是所得和损失的中间。”②4这种采用矫正而不是惩罚的方式来平衡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补偿。补偿方法是“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从过大的取出超过中间的那部分,增加到小于中间的部分上去。”③所以,亚里士多德强调的补偿正义仍具有折衷的色彩。

(三)“法律是中道的权衡”——法律正义理念

在希腊城邦政体中,将正义与社会各方面利益相联系的是梭伦的立法。 梭伦作为古希腊城邦的立法者,认为法律在城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强调“给一个人以其应得”,要求国家加强法律意识与公正意识,这一思想对亚里士多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指出:“法律只是人们互不侵害对方权利的保证而已,而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永久)的制度。”④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确立合理合法的行为,恰当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需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⑤不言而喻,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使自身的行为具有正当性。亚里士多德说:“一个违犯法律的人被认为是不正义的。同样明显,守法的人和均等的人是正义的。因而,守法和均等都当然是正义,违法和不均是不正义的。”⑥所以城邦必须树立自己的秩序,维护和保障城邦政治稳定。他指出“既然违法的人不正义而守法的人正义,当然一切合法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正义的。”⑦由此得出,守法与均等就是折衷,是一种权衡的中道。

二、亚里士多德中庸正义观的时代价值。

亚里士多德中庸正义观对当代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其中庸思想在政治、经济、法律方面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到指导意义;同时,中庸正义观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法治观念内化为社会的基本准则,推动着当代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一) 中庸正义观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其中庸思想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而且有利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自寻求提升国家在国际上地位,为避免相互摩擦产生矛盾,国与国之间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准则,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准则的提出,为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指导方法,不偏不倚的政治态度,这也正应和了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为政应取中道”的中庸政治观。

我国正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各项体制改革,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民主法治建设,提倡保护民主权利,公民平等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等,有效克服了官僚制的弊端,使中庸思想贯穿于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 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在经济上的启示,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表现为:其一,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来看,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时,既要注重公平,也要统筹效率,不走经济发展的极端道路。在坚持效率的基础上,以合理、适度的经济利益差别为导向机制,使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激发市场活力,达到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兼顾效率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公平,让分配公平化,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二,解决城乡贫富差距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凸显,尤其是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对于此现象,国家或政府如何把握经济政策的临界点,具有关键性作用。国家或政府应运用中庸思想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调整城乡发展结构,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使城乡发展统筹协作,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 亚里士多德将中庸思想贯穿于法律建设的始终,注重正义在法律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规范方面,坚持以守法和分配均等为正义的表现,违法与分配不均视为不正义的行为,提倡用法律来权衡正义问题。这一思想引申来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以及统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针,具有指导性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①5法治思想成为社会安定的风向标,其具体表现为,国家作为契约的产物,包罗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动态,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既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又可以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基本正义,法律法规的制定便是最为公正的社会调节器。一方面,法律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惩罚违法与侵害社会大众的行为,是社会和谐有序的保障。我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正是运用适合我国国情、合理合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制度保障。

[注释]

1.①②③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33页、第27页、第88页,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④⑤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9页、第90页、第100页,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⑦转引自涅尔谢相茨:《古希腊政治学说》,第192页,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73页,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2.①转引自涅尔谢相茨:《古希腊政治学说》,第192页,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73页,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③④⑤⑥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09页、第382页、第206页、第46页、第235页,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Aristot le :Nicomachea n Ethic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0,1131b25

⑨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第100页,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①②③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第114页、第102页、第102-103页,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④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38页,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⑤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⑥⑦ Aristotle:Nicomachean Ethic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0,1129a.1129b.

4.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14-10-24(01).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33页、第27页、第88页,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9页、第90页、第100页,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3]转引自涅尔谢相茨:《古希腊政治学说》,第192页,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38页、第273页、第209页、第382页、第206页、第46页、第235页,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5]Aristot le :Nicomachean Ethics,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0,1131b25

[6]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第100页、第102页、第102-103页、第114页,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Aristotle:NicomacheanEthics,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40,1129a.1129b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社科部,广东 汕头 515063)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亚里士多德中庸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