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4-07-21 00:00邱南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6期

在“三新”背景下,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与创新,“教—学—评”一体化即为研究成果之一。在“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获得长远发展。本文据此展开探究,并制定部分实践对策。

“教—学—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使其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讨的方式展开学习,带着问题深入探究,教师加以指导和评价,集教、学、评为一体。高中历史教师需以“三新”为出发点,科学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教师、学生与评价三个层面设计教学,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培育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结合教学目标,实现课程创新

针对“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教师首先需关注“教”的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同时,高中历史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需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点拨和指导,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引领他们有序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科学设计教学流程。之后,教师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分别研究选官制度、中枢权力机构、赋税制度的传承和创新。教师可利用情境导入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立足学生基础,优化学习活动

对于“三新”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而言,教师应FLj+BudVamZ0VAliwgGvAAxYjjhZZbiAyF+SfXG5Gw4=把侧重点放在“学”的环节,因为这一环节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是培养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关键一环。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基础,科学设计与优化学习活动,真正满足他们学习知识的实际需求,使其全方位掌握所学历史知识。

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教学为例。在本节课“学”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梳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际体系变迁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一战爆发的背景,增强历史时空观念,然后出示一战爆发前的欧洲地图,要求他们分析沙俄、英国、法国同德国、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真正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接着,教师提供一些与一战有HprBxrhrK+S5tf4HGPd+il+ovShCIhuUFs3ddWkjz1s=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合作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和战后的国际秩序,鼓励他们针对遇到的问题,一起分析和解决,使其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且学会利用史料进行学习。

三、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课程质量

在“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需要尽量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一环节,应以自身设计的教学流程为立足点,科学设计评价细则,确保整个教学评价可以同学生的自身学习经历相契合,引导他们进行更高效率的学习,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和弥补。

例如,在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的教学中,当完成“教”与“学”两个环节以后,在“评”的环节,教师可设置以下几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武昌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华民国是如何建立的?经历了什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组织语言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展开评价,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使其全面了解辛亥革命前、中、后的相关历史事件,提升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

四、总结

在“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意识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结合历史学科特色精心设计教、学、评三个环节,注重三者的有机统一与衔接贯通,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历史综合素养。

注:本文系桂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22C-17)的阶段性成果。